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元代著名學(xué)者、詩人。官累除奎章閣侍書學(xué)士。領(lǐng)修《經(jīng)世大典》,著有《道園學(xué)古錄》、《道園遺稿》。與揭傒斯、柳貫、黃溍并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元代虞集書法手卷欣賞《真書劉垓神道碑銘卷》
64厘米,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虞伯生時年51歲書,上海博物館。
元代著名詩人虞集書法墨跡欣賞
虞集行書作品《白云法師帖》紙本,縱30.7cm,橫51.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集頓首奉記。白云法師和上鄉(xiāng)契,去年過訪,足仞至情。別后極深懷系。大墓甚感用情,親戚同不知首尾,不知歸附心來,又六十余年,先參政之所經(jīng)理遣意,老者今秋遣女后方可出。秋深要來,能來為妙。竹深舊相識,如來說可奉承。茲因俞伯康山長還吳,略得布此。秋冬間能來住一兩月,同出亦好也。大墓事已開囑丹陽以先世委用之意,必蒙相體。此行亦修路,侯一書讬伯康言之凡可。幸熟議勿停恩勿誤事,則區(qū)區(qū)不肖之望也。植舟及小兒偶出,不及致問。溪山在齋,教兩小兒如常也。伯婉受助后,月日未到未上,已盡達(dá)雅意矣。道人處傳語諸親知都為寄聲為妙。眼昏寫字不多整齊,勿罪。比相見好不及。虞集上記。
藏印有項元汴諸印,“董奕少氏”、“李肇亨”、“桃花源里人家”及安岐、完顏景賢、何子彰、趙叔彥、張爰、譚敬諸印28方,半印2方。
文中自稱“眼昏寫字不多整齊”。虞氏晚年有目疾,并經(jīng)常在信札中談到,故此帖為其晚年之作。書法行筆環(huán)縈,字若連綿,法度險峭,勁健古雅。如王世貞所言:“用筆若草草,而中自遒勁?!?div style="height:15px;">
《墨緣匯觀·法書卷》、《三虞堂書畫目》著錄。
虞集手跡《不及入閣帖》 21cmX37.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不及入閣帖 21cmX37.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虞集隸書跋
趙孟頫草書陶詩題胡虔《汲水蕃部圖》畫詩縱40.9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