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石疏林圖》,元代,趙孟頫,橫卷,紙本水墨,縱27.5厘米,橫62.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繪竹石,強(qiáng)調(diào)“以書法入畫”,此幅繪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間,以飛白法畫石,以篆書法繪樹,純用水墨表現(xiàn),是其“書畫同源”之理論在繪畫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元代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尾紙自題七言絕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是趙孟頫關(guān)于繪畫與書法筆墨相通之理論的名句,對后世文人畫的影響至深。
《秀石疏林圖》畫面中央聳一巨石,兩旁松木、幽蘭、荊棘分布,石及枯樹干全用飛白繪出,再用峭利的撇捺法畫上竹 葉,章法簡練,筆法蒼健灑脫,墨色沉厚清潤,是將書法筆法融入繪畫的典型之作,也是竹石畫表現(xiàn)技法上 的一種新嘗試。畫后有趙孟的自題詩,進(jìn)一步闡明了書畫同源的理論,對元代以后的竹石畫產(chǎn)生了巨大的 影響,這也是元代以后許多書法家擅長蘭、竹一類繪畫題材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
趙孟頫繪竹石,強(qiáng)調(diào)“以書法入畫”,此幅繪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間,以飛白法畫石,以篆書法繪樹,純用水墨表現(xiàn),是其“書畫同源”之理論在繪畫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元代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尾紙自題七言絕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這是趙孟頫關(guān)于繪畫與書法筆墨相通之理論的名句,對后世文人畫的影響至深。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