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王鑒畫于庚子(1660年)小春的一件重要應酬作品,為贈送給“建老宗臺大詞壇”(下文詳考)的。時年王鑒62歲,圖中專用董源、巨然的畫法,寓沉郁于清逸之中,發(fā)婀娜于剛勁之表,一點一畫,無不以經營慘淡出之。此圖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后人所稱道。王鑒于董巨功力最深,渾厚樸茂,為香光、煙客所不如。子久仲圭皆從董巨出,故玄照于黃吳尤神合。畫中松巒疊翠,筆墨精妙,沉厚秀逸,剛柔并濟,巧拙兼施,生熟并用,平淡絢爛,具羅筆端。
本圖上有王鑒的題識:“庚子小春仿北苑筆,似我 (抬頭)建老宗臺大詞壇笑政。弟鑒?!毙〈海该洗?,即立春那一天。“建老宗臺大詞壇”是何人,此件作品即是贈送給此人的。宗臺是對前輩或年長有道者,稱丈、老丈、老詞長、老宗臺、老父臺等,其中宗臺多是指當過高官的?!按笤~壇”則是在詞壇上獨稱翹楚的詞人,據考,在清初詞壇上,主要流派有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廣陵詞派、嶺南詞派、柳州詞派、西泠詞派等,他們委心花間,幽伴美人,流連山水,長嘯林泉,既是排遣,又為故國遣懷,其中以錢繼章、魏學渠、曹爾堪為代表的柳州詞派,以陳維崧為領袖的陽羨詞派,以朱彝尊為始祖的浙西詞派,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詩派,吳偉業(yè)是婁東詩派的領袖,納蘭明珠、龔鼎孳在京師一度領袖詩壇。后來,曹貞吉、納蘭性德和顧貞觀被譽為“京華詞苑三絕”。而能夠稱為“建老宗臺大詞壇”只有一個人,即納蘭性德之父納蘭明珠。因明珠是建州人(今遼寧撫順等東部),故在詩詞中常稱自己為“建老”。有趣的是納蘭明珠、性德父子都是20幾歲時詩詞聞名天下,納蘭性德31歲就早逝了。其父子詩詞在今天人人熟知的《通靈大陸》中可知,這是一部非常好的散文詩詞類小說,另有游戲《通靈王大賽》就是納蘭明珠的游戲。納蘭明珠(1635~1704)、納蘭性德(1655~1685)父子的詞現(xiàn)在文學界稱為“納蘭詞”,此詞初名《側帽》,即為明珠之語,后又名《飲水》,為納蘭性德所稱?,F(xiàn)在人所共知的納蘭明珠一首詞是《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div>
明珠,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是康熙時的滿人首相,權勢很大,他在康熙王朝時平定“三藩之亂”時、收復臺灣、與沙俄談判等事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終生與索額圖相爭,最后郁郁寡歡而去世。這位高官給人的印像是很好的,外貌很慈善。見人談話,又和氣又可親近,多笑容。不過,他很擅長把人們的心中話引出來,“見人輒用甘語柔顏,以鉤探其衷曲”,這樣籠絡了許多人。明珠的祖父尼雅韓隨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明珠早年任侍衛(wèi),從鑾儀衛(wèi)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內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tǒng)一臺灣,抗御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財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內部斗爭中,經歷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敘,三子納蘭揆方。納蘭明珠傳世詞有70余首、納蘭性德傳世有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給予高度贊揚。
經考,畫此圖時是順治十七年,王鑒時年六十三歲,而明珠卻只有二十七歲,但納蘭明珠任皇帝鑾儀衛(wèi)治儀正,不久又調內務府郎中。他的詞已經是“滿清第一人”了,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是明珠、王鑒二人并不相識,那么明珠是經過何種途徑讓王鑒為他畫此圖的呢?最有可能的就是高士奇,高士奇是沒有經過進士考試而成為康熙身邊的“大紅人”,為康熙皇帝代筆人,其后臺就是明珠,高士奇曾長期居住在明珠家中,據美籍華人學者武佩圣考證,高士奇最后極有可能是被明珠“毒死”的,因高對明珠知道太多了。高士奇結識明珠是在順治十五年前后,他為明珠向王鑒求一幅畫對于高士奇而言,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明珠家中極為富有,唯一討好他的是對他寫“側帽”(宋詞)的贊揚,高士奇也動了一番心事的,在本圖中把明珠捧上了天,其實,“大納蘭”的詞,不如“小納蘭”,當然,畫這幅畫時納蘭性德才五歲,不可能比過他父親。
北京西郊有一塊《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所立,上面記載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職?!彼^今職,是指“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從履歷上可以看出,明珠真可謂是青云直上,飛黃騰達了。
再考,本圖一直是收藏在明珠后代人手上,然在本圖上有“李氏愛吾廬收藏書畫記”、“季云審定真跡”、“漢廬心賞”、“子孫保之”,說明是曾經李恩慶鑒藏。李恩慶(?-1864),字季云,一作寄云,室名愛吾廬,直隸遵化(今河北遵化)人,隸漢軍正白旗。道光十三年(1833)進士,官兩淮鹽運使。精鑒別,富收藏,著有《愛吾廬書畫記》。后來經過清末收藏家朱靖侯、朱箝庵父子的收藏,上有“云松館之長物”、“ 珍顛寶迂之齋”、“安吳朱靖侯平生珍賞”、“朱箝庵父秘籍之印”等幾印為證,是件流傳有序的傳世精品。
最后,讓我們欣賞一下明珠為天下人傳唱的一首詞《菩薩蠻》:“晶簾一片傷心白,云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div>
尺寸 170×71.5cm
估價 RMB 3,200,000-4,000,000
成交價 RMB 7,280,000
專場 中國古代書畫日場
拍賣時間 2009-11-24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09秋季拍賣會
著錄:
1.《明清書畫選集》第60-61頁,南華印刷有限公司,1975年。
2.《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第149頁,圖37,耶魯大學出版,1994年。
題識:庚子(1660)小春仿北苑筆似我建老宗臺大詞壇笑政,弟鑒。
印文:圓照
鑒藏?。好扇獣輹嬭b定印、謝氏鑒藏圖書、曾藏荊門王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