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這樣做嗎?
家庭1:
“你為什么把臭襪子放床底?”
“你哪只眼睛看見我把臭襪子放床底了?”
“你罵我獨眼龍?”
兩夫妻開始吵罵起來……
他們家的小男孩在一旁抱著玩具熊,一動也不敢動,似乎連呼吸也不敢太大聲。
家庭2:
“你為什么把臟臭衣服到處放?”
“對不起,剛才一忙就忘記了,我不是故意的!”
“好吧,我拿去洗。”
他們家的小男孩在一旁玩著玩具積木,微笑地看著他們。
我有一次在跟朋友聊天時,聊到了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后來有兩位爸爸的故事,經(jīng)常在我腦袋中浮現(xiàn),上面兩位小男孩正是他們小時候在家里的情景,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家庭氛圍下的親子關系,我覺得頗具代表性。
▲爸媽鬧矛盾不是天塌了,永遠處于僵持中才是
幾乎每一段親密關系,都難免出現(xiàn)矛盾和不愉快。所以爸媽鬧矛盾不是天塌了,永遠處于僵持中才是。鬧矛盾的父母要懂得及時道歉和原諒,不僅無休止的爭吵矛盾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情緒影響,長期下來還會帶來孩子各種行為問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無法控制情緒甚至有暴力傾向。加拿大親密關系研究者克里斯多?!っ弦舱f過,父母總以為他們的關系能一直處于親密無矛盾是“無知”的表現(xiàn)。當然遲遲不肯翻過矛盾“那一頁”也是不對的,父母的相處之道是要學會道歉和原諒。
在這里,幼兒說尤其要推薦“快速的雙重道歉”法,它被譽為夫妻矛盾的“融化劑”。下面給大家舉個例子。
爸爸:“你為什么給寶寶買了一大堆沒用的玩具?你不知道玩具太多對寶寶的成長反而有害?”
媽媽:“什么是有用的玩具?什么是沒用的玩具?你吃了噴火油?”
爸爸:“對不起!我每次帶寶寶到街上,寶寶總要哭鬧買玩具,讓我很心煩!”(快速的道歉,由對“你”的指責向“我”的解釋的轉變)
媽媽:“寶寶每次哭鬧要玩具,我雖然覺得不能總是滿足他,但我每次都心軟,可能是因為這樣導致寶寶喜歡哭鬧要玩具,對不起!”(另一方快速的道歉)
矛盾發(fā)生后,當相互溝通中出現(xiàn)了來自雙方的快速真誠的道歉,矛盾常常能一下子化解,大家可以試試看。
當父母鬧矛盾時被孩子看到了,那么當父母相互真誠道歉時最好也當著孩子的面,讓孩子看見,能讓孩子未來受益匪淺。
▲為什么父母道歉要讓孩子看見?
1、讓孩子知道:爸媽也會犯錯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很常見,小朋友犯錯也很常見。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在年幼孩子的小腦瓜中,父母常常代表“權威”和“真理”。相互道歉的父母,能讓孩子看到,即使權威的大人也會犯錯,所以孩子也不需要害怕犯錯。犯錯不會天塌了,懂得改正和進步才是重點,因為不怕犯錯,其實是孩子成長的一種優(yōu)秀素質(zhì)。
我有一位同學,曾經(jīng)跟我說過她小時候在家里,父母犯小錯誤時的溫暖做法。她清晰地記得5歲那年,她的父親忙著閱讀書籍,把米飯放在鍋里忘記放水,不僅米燒黑了,鍋也壞了。當她和母親從房間里出來,她的父親已經(jīng)把一只布偶熊高舉在頭上,滿臉歉意地看著她和她的母親。母女倆一下子笑了,因為布偶熊是他們家的“道歉熊”。我這位同學如今已成人妻,她和丈夫也愛用“道歉熊”的方式處理矛盾,她說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教給她的這種相處方法。
2、幫孩子學會:犯錯不要害怕道歉
不少孩子犯錯了不肯承認錯誤,還總找各種借口,“繪本撕爛了是弟弟的錯”,“我打人是因為那位小朋友太小氣”,“我不想睡是因為玩具壞了”……這些外歸因的背后,常常是因為孩子害怕道歉。當父母在孩子面前真誠地道歉,也便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犯錯不害怕道歉的好榜樣。
3、教會孩子:尊重對方的感受很重要
道歉,常常跟重視別人的感受“掛鉤”。懂得真誠道歉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會更有同理心。因為他們父母對對方感受的尊重,給孩子樹立了好榜樣。
我認識一對夫妻,感情很好,雖然偶爾也會鬧鬧矛盾。
有一次,這對夫妻的妻子生日,我們陪同著在外就餐,結果她的丈夫遲了一個多小時,原因是開會延遲了。妻子有些不高興,急匆匆趕來的丈夫滿臉慚愧地跟妻子說:“對不起!剛才我一直在想,早知道我就不開會了,但轉念一想,不開會我可能會丟飯碗,丟了飯碗我的老婆小孩要受苦,親愛的你說是不是?”
妻子笑了,她說:“你對不起的是全桌人,你看要不要加菜賠罪。”全部人也“嘻嘻哈哈”的,矛盾就化解了。
沒多久,飯桌上一位小男孩鬧嚷嚷的亂噴飯,飯粒噴到別人的飯碗上去了。小男孩被父母批評后站起來道歉,前面那對夫妻家的小女孩說:“你對不起的是全桌人,你看要不要唱歌賠罪唄……”惹全桌人哄堂大笑。
所以,教育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
關鍵字:父母矛盾、家庭養(yǎng)育、親子關系、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咨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