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羅發(fā)財
01
《奇葩說》的哈佛高才生許吉如,從一開始甜美和令人驚喜的亮相,到最后狼狽的離開,制造了歷史上最令人唏噓的觀感反差。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開始對這個清華+哈佛的女孩抱有多大的期待,最后就會有多大的失望和……無語。
海選辯論時,就以少量的票數(shù)差輸給了自己的清華師哥楊奇函。
楊奇函開辯前大方的把自己的比賽籌碼——一個「杠」給了自己的這個師妹,許吉如欣然接受。
輸了之后,導師覺得一個哈佛高才生有點可惜,于是她被挽留進入待定區(qū),最后驚險晉級。
導師選隊長的時候,薛兆豐教授挑中她成為新人隊長。殘酷的車輪戰(zhàn)開始后,她仿佛一直沒找到狀態(tài),隊伍屢次獲敗。辯論水平也令人尷尬……
在比賽中,她被現(xiàn)場觀眾直接票選淘汰,隔壁隊導師羅振宇惻隱之心大動,主動提出要把一個挽留自己隊員的珍貴救命票留給她,羅振宇隊伍全員懵逼。
因為賽制,失敗隊獲得救命票的選手可以挑選勝利隊伍中的一個人臨時辯論,如果獲勝能夠留下,但勝利隊的那名隊員則要被倒霉的淘汰。
作為勝利隊導師蔡康永,非常不滿這種安排,但即便這樣,許吉如還是接受了羅振宇「圣母心」發(fā)作送給她的那張本該留給自己隊伍的救命票。
她挑選pk的對手,也是蔡康永隊看起來實力最弱的那一個。
即使做了這一系列的「努力」,這個哈佛女孩還是輸了……
她只能告別這個舞臺,等待網(wǎng)絡觀眾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對手進行的投票救援。
02
事情到了這個階段,拼的就是誰更有觀眾緣。
令人驚訝的是,許吉如還是被淘汰了。
名校光環(huán)、履歷加持、外表漂亮知性……但是喜歡她的人卻不多。
可能是前面的一系列操作,已經(jīng)讓大家覺得這個女孩把功利心完全寫在了臉上。
雖然這并沒什么錯,但是大家也有權表達自己不喜歡一個人的權利——網(wǎng)路投票中,她輸給了隊伍中的另一個辯手——正是海選慷慨送給她一個「杠」的師哥楊奇函。
如果前期被淘汰是因為「水平不好」,后期徹底無緣舞臺則是因為「觀眾緣」太差。
徹底失去這個平臺曝光的許吉如,不知道因為是真的受了什么委屈,還是決定放飛自我,開始在微博上內涵隊友、跟網(wǎng)友吵架、買水軍為自己說話……
而更多她的黑料被「頻頻」爆出:
哈佛的學歷高低存疑……
還沒有律師資格證就吹噓自己的律師身份、事務所工作經(jīng)驗……在網(wǎng)上包裝賺錢、
不斷地自我炒作……
一夜之間跌下神壇,彷佛再也沒有人,覺得她是女神。
03
與此同時,在《奇葩說》的舞臺,還有一個哈佛畢業(yè)的女孩——詹青云。
兩人雖說都是哈佛,還是辯論隊的,詹青云從一開始出場時,就用實力征服了所有人。
她的論點總是格外的精彩,帶著知識分子的高度,又能接地氣到讓大部分人聽明白。
“那曾使我悲傷過的一切,也是我最熱愛過的一切?!贝林辛藷o數(shù)人的淚點。
在《要不要選擇精致窮》的辯題里,她說:
「我們盲目追求同款,買了偶像看的書、偶像同款跑鞋……我們最接近榜樣的一瞬間,就是下單同款的一瞬間,但是我們和榜樣的真實的距離,是他們真的有在看書和跑步。」
讓無數(shù)被消費主義裹挾的年輕人醍醐灌頂。
靈魂伴侶的解釋,更是讓無數(shù)人感慨,太有魅力了……
縱觀她的人生經(jīng)歷,也令人感到勵志和欣慰:
貴州縣城廠區(qū)女孩出身,貸款百萬讀哈佛,貧而不困,心懷詩和遠方。
從小時候的差生,到品嘗到了知識甜頭進而著迷,后來把知識的力量傳遞到了《奇葩說》的舞臺上。
幾乎沒有觀眾討厭她,她的經(jīng)歷感動了無數(shù)人。
和恨不得把「哈佛美女」標簽貼在身上的許吉如相比,詹青云明顯擁有更有質感的人生和更有趣的靈魂。
其實許吉如沒做錯什么,在這個人人似乎都急躁著出名、賺錢的社會,網(wǎng)絡對于她的要求可能過于嚴苛了。
她對于自己的人設經(jīng)營仿佛沒有什么錯,她在舞臺「用力過猛」的樣子,也只不過是因為她太要強好勝。
04
如果說許吉如和詹青云本質上真的有什么不同的話,那該最大的差別就是:
知識到底是你的熱愛,還是你達成目標的籌碼?
許吉如從大學開始一直到走入社會,都很在意別人對她「知識女性」的定位。
她在各種節(jié)目中,拼命證明著自己是一個有知識的人。
她還沒有考出律師資格證,竟然就開始當老師了。
我們不知道知識是不是她真正追求的東西,但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出她真的很想用自己的知識賺錢、確立在社會中的地位。
詹青云——則不一樣。
她從不愛學習,到對學習充滿興趣,她把人生最美的年華都投入給了知識。
在許吉如用知識賺錢時,詹青云在用貸款也要繼續(xù)讀書……
所以在辯論“忘情水該不該喝?”的時候,她從《西線無戰(zhàn)事》說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再到《美麗新世界》,旁征博引,一氣呵成。
而許吉如在臺上的所有發(fā)言,幾乎全部是空洞的說教,甚至沒有任何論據(jù)去支撐她的論點,連偶爾的法律理論都是錯的……
一個讓無數(shù)人看到了知識的力量,
一個讓人疑惑知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許吉如也很好,但是比起詹青云的知識廣度和共情能力,真的差了很遠、很遠……
越在乎什么,就越失去什么。
把知識當成社會關注和籌碼的許吉如,最后翻車了,她營造的知識分子形象被網(wǎng)友扒了個底朝天,沒有人買她的帳。
而她希望得到的一切,卻被無心而為的詹青云得到了。
一個只想好好讀書的女孩子,卻無心用知識,得到了這個社會上所有人的尊重和喜歡。
05
許吉如和詹青云都有自己各自的人生,
20年后誰更勝一籌真的很難說。
但是同樣教育孩子,我更喜歡讓孩子成為詹青云這樣的女孩。
我會告訴她:
知識確實是你和這個社會談判的籌碼,但你不能一開始就把知識功利化。
時間自然會告訴你,知識的力量有多重要。
但在這之前,你一定要有耐心,做好自己該做的。
等待那一朵花,在你心中和大腦盛開的時候。
而不是逢人就說:你看我的這朵花,多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