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zhèn)復位成功,得虧四個人的幫忙,除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之外,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孫太后,即《大明風華》里的孫若微。
孫若微才是“南宮復辟”幕后大佬,假如沒有孫若微全力支持,借徐有貞等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冒著殺頭危險“搞政變”的。
其實,以當時于謙的實力,鎮(zhèn)壓這次叛亂輕而易舉,他乃堂堂兵部尚書,在朱祁鈺的授權之下,可以調(diào)動任何軍隊,而徐有貞等只有區(qū)區(qū)四百禁衛(wèi)軍。
而且,于謙女婿是錦衣衛(wèi)的首領,眼線遍布京城得每個角落,可以說,徐有貞的一切動作盡在監(jiān)控之中。
況且“復辟”當晚,于謙的兒子急匆匆地來找父親:“不好啦,父親,太上皇復位了!”
于謙點了點頭,這事他早就料到了,只見他不發(fā)一言,眼睛深邃地望著京城方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第二天,朱祁鎮(zhèn)復位成功,隨即于謙被逮捕入獄,幾天之后,徐有貞將奏疏呈給朱祁鎮(zhèn),建議立即將于謙斬首,但朱祁鎮(zhèn)猶豫不決,畢竟于謙是立了大功之人,沒有于謙,明朝早已不復存在。
這時候,徐有貞說道:“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出師無名!”朱祁鎮(zhèn)點了點頭,于謙最終被殺了。
說了這么多,“事變”當晚,于謙為何按兵不動呢?他當時在想什么呢?
于謙的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道:“社稷為重,君為輕”,于謙之所以按兵不動,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考慮。
當時的時局,朱祁鈺病重,沒幾天活頭了,他只有一個兒子朱見濟,幾年前就死了。朱祁鈺死后,誰當這個皇帝最合適呢?毫無疑問,是朱祁鎮(zhèn)。
而“南宮復辟”只是讓朱祁鎮(zhèn)提前復位了,拿回了本該屬于他的一切,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毫無問題的。
作為一個忠于大明,心懷天下之人,于謙只能做此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