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yī)奶奶的故事(178)
新年快樂謝博友
養(yǎng)生食療枸杞好
作者:曾樂
小然:
曾老師,您好!您和奶奶給我的艾草紅糖方子,我使用了,現(xiàn)在胃痛好多了,泛酸輕多了。
之前因為出國玩了,所以耽誤些日子,現(xiàn)在才向您和奶奶匯報,十分感謝,有時間歡迎您和奶奶來青島玩。
你回復說:
非常感謝小然博友的盛情邀請,青島是我常去的地方,一般會在夏天要么到大連,要么到青島度夏!大連和青島,都是很美麗的海濱城市,最適合度夏。
有一個博友留言說:
非常感謝博主的辛勤付出,想請教一下奶奶:兒子現(xiàn)在10歲,體重112斤,腰腹圍大。喜歡吃咸辣冷香的東西,食量很大,扁桃體始終肥大,晚上打呼嚕,怕熱愛出汗,經風就感冒,犯扁桃腺炎,始終有白色痰,經常咳吐不止,經常小便,尤其是晚上臨睡前,一會一尿就幾滴。懶不喜動,說渾身沒勁,走路嫌累。請教一下,要如何調理?
奶奶說,這就是少兒富貴病了!不是我大過年的要批評這位家長,孩子帶成這樣,你應該進行自我批評了!這是生活習慣使然。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弄不好除了得肥胖癥外,可能還會導致糖尿病,所以必須重視。
奶奶說,不需要調理,只要改變目前的生活習慣就好了。每天不準亂吃零食,定時定量地一日三餐,就可以完全滿足人的活動和成長需要,讓“大胃”(大衛(wèi))逐漸地小下來,這對他才最有利啊,這是其一。
其二,加強運動!人一運動,就有了活力,身體也自自然然地會好起來,而且孩子還這么小,如果不改變這種變態(tài)的生活習慣,會嚴重影響他的正常發(fā)育。不是我在這兒話說得有些重。
其三,嚴格控制零食,一是不買零食在家,二是不給零花錢,三是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進食量。如果這樣堅持半年,就0K了!最后,提醒一點兒,關鍵在家長,不能只知道心痛孩子,一看到他不吃了,馬上自己就先投降了!這樣,會恢復到原來變態(tài)的生活狀態(tài),功夫就白費了。這是假心疼,若是真疼孩子,就得把住關,為他的成長和健康著想?。?/font>
昨天預告了一下,說是今天再說說關于枸杞的故事。民間傳說,有一書生體弱多病,到終南山尋仙求道,在山中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到神仙蹤影。正煩惱間,忽見一年輕女子正在痛罵責打一年邁婦人,趕忙上前勸阻,并指責那年輕女子違背尊老之道。那女子聽了,嗬嗬笑道:“你當她是我什么人?她是我的小兒媳婦。”書生不信,轉問那老婦,老婦答道:“千真萬確,她是我的婆婆,今年92歲了,我是她第七個兒子的媳婦,今年快五十了。”書生看來看去,怎么也不像,遂追問緣由。那婆婆說:“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健旺,頭發(fā)也黑了,臉也光潤了,看上去如三四十歲。我那幾個兒媳婦照我說的常常吃枸杞,也都祛病延年。只有這個小兒媳婦好吃懶做,不光不吃枸杞,連素菜也不大吃,成天雞鴨魚肉,吃出這一身毛病。”書生聽了這番言語,回到家里,多買枸杞服食,天長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歲。這雖然是神話傳說的故事,但枸杞的功效卻是古今公認的。
枸杞,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常與熟地、菊花、山藥、山萸肉等藥同用。枸杞全身都是寶,枸杞果能補虛生精,用來入藥或泡茶、泡酒、燉湯,如能經常飲用,便可強身健體。枸杞的葉、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補品。據《新本草備要》記載,枸杞的苗葉叫“天精草”,花叫“長生草”,果叫“仙地果”,根叫“地骨皮”,均有滋補強身功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蘿卜素、甜菜堿、維生素A、B1、B2、C和鈣、磷、鐵等。具有增加白細胞活性、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還可降血壓、降血糖、血脂。
枸杞苗、葉入饌多在北方,吃法很多。如將燒好的黃魚與大火快燒的枸杞苗配在一起食用。枸杞苗還能與千張絲或香干放在一起涼拌,或者用來炒肉、汆湯、煮菜肉粥等。
老中醫(yī)奶奶的故事(179)
古代香口用丁香
現(xiàn)代補氣用黃芪
作者:曾樂
奶奶說,丁香又名“雞舌香”,在古代,它曾為治療口臭立下過汗馬功勞。
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表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墒屡c愿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后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聞之羞愧無比,從此之后,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稱丁香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由于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fā)現(xiàn)的西漢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丁香有公丁香、母丁香之分。人們常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而把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
中醫(y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
此外,丁香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均有良好的療效。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xiàn)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奶奶說,在中藥里,首屈一指的補氣藥是黃芪,其名字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的老中醫(yī),姓戴名糝,善針灸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墜崖兒童犧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黃,人們稱他為“黃耆”以示尊敬,意為面黃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們?yōu)榧o念他,便將其墓旁生長的一種草藥起名為“黃芪”。黃芪入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古人寫作“黃耆”,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是這樣來解釋它的名字:“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
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經、肺經,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陽、益衛(wèi)固表、脫瘡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氣虛咳喘、氣虛自汗、氣虛水腫尿少、氣血不足之貧血、氣虛血滯之偏枯等癥。中醫(yī)認為,黃芪是重要的補氣藥,全身之氣皆能補益,所以,清代名醫(yī)黃宮繡在《本草求真》一書中將黃芪推崇為“補氣諸藥之最”。與人參相比,黃芪的補氣之力雖不及,但人參沒有升陽、固表、內托、利水的功效。
黃芪入藥已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以前。黃芪的入藥用途十分廣泛,有人曾經把中國的古藥方用計算機進行統(tǒng)計處理,篩選出了25味最常用的中藥,黃芪排在第11位,它的應用范圍涉及到內、外、婦、兒、五官、骨傷科等,有一藥多能的美譽。
我國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胡適先生,生前曾與黃芪結下過一段不解之緣。那是在1920年秋天,他因得病吃了不少西藥,總不見好轉,后經名醫(yī)陸仲安先生診治,以黃芪為主藥醫(yī)好了病。從那時起,胡適先生便對黃芪有了比較透徹的了解。中年以后,胡適漸感身體疲憊,力不從心,便常用黃芪泡水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鐘。胡適當時把這個訣竅告訴了周圍的人,也使他們受益匪淺。
如今,我們也可以學學當年的胡適先生,讓黃芪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取生黃芪15克、大棗十枚,用開水沖泡飲用,能增強體質,有預防感冒的作用,適用于體質虛弱、易患感冒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脈細數(shù)、舌質紅、屬中醫(yī)腎陰虛者,不宜服用。
黃芪除了有以上的功能外,它本身的營養(yǎng)也十分豐富。近代生化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硒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能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延緩細胞衰老,同時也是一味抗癌防癌的中藥新秀。
還有一則有故事,也頗能說明黃芪的重要作用。《舊唐書· 方技傳》記載,唐朝許胤宗在南陳新蔡王手下做官時,柳太后突然患中風說不出話來,請遍名醫(yī)治療都沒有效果。柳太后因為口噤不能服藥,眼見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眾醫(yī)束手無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醫(yī)藥的許胤宗不但不著急,反而提出用熱湯氣熏蒸法為太后治病。于是用黃芪、防風兩味藥煮湯數(shù)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藥汁彌漫,煙霧繚繞,柳太后當天晚上就能說話。以后經過一段時間調理,太后便康復同以前一樣了。
柳太后猝患中風,是因年老體弱、氣血失調的結果。而黃芪性溫,善補氣升陽、固表行滯;防風性微溫,善散風勝濕止痛。李杲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補氣固表而健體,又能散風行滯而調氣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熱蒸氣既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又能潤肌膚、開毛竅,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較短時間內收效。
所以,現(xiàn)代還有一些懂得中醫(yī)藥的人,經常用黃芪進行桑拿,也是取黃芪補氣升陽固脫的作用。
在此,特別申明一下,在整理這些中藥傳說故事的時候,為了使這些故事更加完整(奶奶講得有些與現(xiàn)在發(fā)表出來的,不太相同),我搜索參考了互聯(lián)網上的一些有關文章,在此特別說明并對原整理者致謝。
老中醫(yī)奶奶的故事(180)
健康是生命的質量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作者:曾樂
weihaijianing:
博主過年好;大年初一我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你寫的奶奶的故事,我就一口氣看了10多個小時,寫得太好了,我是一個過敏性鼻炎患者,鼻涕噴嚏,最要命的是鼻子聞不到味道,太痛苦啦,求一個適合我的方子,感謝。
你回復說:
首先感謝您的鼓勵和支持!治你所說的這個病的方法,我曾在文章中做過具體的介紹,麻煩你自己找一下。因為我本人只是一個近似記錄和整理者。所以,你若突然提這樣的問題,我還真是回答不上來。但,凡是我介紹過的,一般都有些印象,可一時也不知在文中的什么地方。所以,大家在看的時候,如果對你有用的,也可以拷貝下來。
同時,為了方便大家查閱,也是在無數(shù)網友的建議和要求下,我們準備答應出版社,將此叢書出版,若真地出版了,我會在博客中及時告知各位。其實,象這個博友這樣的朋友,還不在少數(shù)。非常抱歉,無法一一滿足博友的問答,請諒解。
早晨,我告訴奶奶,我要買機票回深圳去了,奶奶說“急什么?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呀?”我說:“奶奶,我想我的山茶花了,山茶花現(xiàn)在應該全都開放了。我走時,她們就長出了很多的、鼓鼓的、紅色的花苞,都鼓足了勁兒地,準備著迎接春天呢?,F(xiàn)在,祖國也一定正是春暖花開,每一個花朵,只有一次開放的機會,就象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樣地珍貴!如果我的茶花們開放了,而我不在,那該是多么大的遺憾呢?每一個生命,每一朵花兒,都值得我們謙卑地贊賞與感謝!奶奶,我不想錯過這樣的機會。”奶奶笑了,她說“真的是我的孫子呀,象我年輕的時候,寶貝,心懷感激,心懷慈悲,心懷善意,這個世界才是干凈和美麗的!”說到這兒,我忽然想到曾經背誦過的席慕蓉的散文《白色的山茶花》,其中“我每一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于生命的美麗。”最讓人記憶猶新。是的,每一個花朵,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她的美麗與尊嚴,值得我們敬畏與尊重,讓我們欣喜于來到這個世上,讓我們欣賞每一朵燦爛的鮮花,也學會欣賞我們所能夠遇見到的,每一個人。也因為此,我們才更需要珍視我們自身的健康,因為這健康,標志著生命的質量??!
這次我們家族的很多人,從世界各地聚集到澳大利亞,在異國他鄉(xiāng),我們過著中國的春節(jié),中國的年,講著漢語,也是異乎尋常地快樂和喜悅。也因為有了互聯(lián)網,我們感覺著,我們就象在祖國一樣,很多的時候,竟然忘記了是在異國。我趁著一切的機會,向奶奶請教著醫(yī)學的問題,希望能夠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更好地傳播中醫(yī)而不走偏。
昨天,突然有個博友問“什么是眼中風?從前從未聽說過。我爸爸初一那天,突然說左眼看不見東西了,到醫(yī)院一檢查,說是眼中風,醫(yī)生說就是治好了,左眼也會失明。爸爸才五十多歲啊?!?/font>
奶奶說,有眼中風,這是比較形象的說法,就是眼底的血管破裂出血或栓塞導致眼睛失明。眼中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積極預防是防止眼中風的關鍵。
臨床上,容易引起眼中風的慢性病主要包括:動脈硬化、高血壓、二型糖尿病、敗血癥、貧血、慢性腎炎、風濕性心腦病、神經性頭痛、血脂異常等。對于高血壓、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容易出現(xiàn)高血壓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這些患者血壓、血糖多控制不理想,一般伴有視網膜病變,視力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若有出血且在黃斑處,容易失明。只要懂得眼睛的結構,就可以明白,視網膜中央動脈栓塞的眼中風患者,常有先兆癥狀,曾多次出現(xiàn)黑蒙,即眼前突然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見,經同秒鐘或幾分鐘后恢復正常,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看不見的時間逐漸延長,但最終仍能恢復正常。如果視網膜中央動脈完全栓塞,可出現(xiàn)失明。如果在發(fā)病后一個小時內,及時到醫(yī)院搶救,有獲得弱視力的可能,但臨床統(tǒng)計顯示,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已失去最佳搶救機會。所以,對于這些危險性疾病,只有預防,才是上上之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話一點兒也不假,失明對于一個人的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懂點醫(yī),尤其是懂點兒中醫(yī),真是太重要了,尤其是能夠將中醫(yī)的“上工治未病”的觀點,貫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更加重要了!下一節(jié),我們說一點兒,中醫(yī)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