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墨
圖|趙登文 趙來清
昆侖山與天山交匯處是中國的西極之地,在這片西極之地的最西邊,是一個叫做木吉的地方。
在木吉每天晚上10點依然能見到陽光,所以這里也是中國大陸上太陽最后駐留的地方。
行走在木吉湛藍(lán)的天空下,一邊是連綿的雪峰,一邊是壯觀的火山口,而雪山腳下,圍繞著火山口的便是柯爾克孜族牧民的房屋。
抵達(dá)木吉的艱難
“世界冰川之父”的饋贈
通往木吉的公路,其實就是一條修建在山澗、河谷的便道,砂石為基的路面有很深的車槽,公路兩旁,偶爾能看見幾棟黃泥壘筑的低矮民房。
終年皚皚的雪山,植被蒼郁的青山,被石灰?guī)r、花崗巖或火山灰覆蓋的紅色、灰色或紫色的山,映著湛藍(lán)的天空、飄浮的白云、金色的陽光,折射出層次更加豐富的色彩。
慕士塔格峰分布著大小40多條現(xiàn)代冰川,號稱“世界冰川之父”,潔白的冰川從雪線往下一直延伸到海拔約3900米的山腰,蔚為壯觀。
卡日鐵米爾火山群
1500年前噴發(fā)造就的斑斕大地
遠(yuǎn)望,藍(lán)天透亮,雪峰巍峨;近看,火山口相互交錯、形態(tài)各異;身邊,清澈的木吉河唱著歌歡快地流過;腳下,則是被火山巖漿暈染的五彩大地。
每一個火山口的凹陷也深淺不一,有的火山口甚至低于地表,在地面上形成巨大的凹陷。而積水的火山口,便是一個個小小的湖或深潭。唯一相同的是,所有火山口周邊的巖石都曾有過被強(qiáng)烈燒灼的質(zhì)感和色彩。
火山養(yǎng)育的柯爾克孜人
“石窩子”中的淳樸生活
火山噴發(fā)是災(zāi)難,但也蘊含了重生的希望,那場火山爆發(fā)留下的火山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形成了茂盛的草場。
藍(lán)綠色的小河兩岸,黑色的是牦牛,白色的是羊群,紅褐色夾雜的是駿馬,黃色的則是駱駝。而顏色火紅的,除了火山口,還有柯爾克孜牧羊女火紅的衣裙。
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為生,柯爾克孜人在木吉過著古樸而自由的生活,他們每天都會送別太陽,當(dāng)太陽在木吉的雪峰背面落下時,那燃遍了整個天邊的霞光,仿佛可以照耀到另一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