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轉載的,感謝作者。有不對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我也能更清楚的認識自己的不足。
首先,要表達清楚一部樓梯,一般需要樓梯平面圖、立面圖和樓梯板配筋詳圖三個方面,但不畫樓梯立面圖的情況也有,如果圖紙放得開,建議畫出立面圖,這樣會表達的更清楚。
1. 對于樓梯平面圖,一般建筑會給你一個建筑平面圖,作為結構人員要做的就是將建筑平面圖轉化為結構平面圖。此時需要注意將非結構構件去掉,僅保留剪力墻、梁、柱即可(剪力墻、柱需要填充,梁設置為虛線)。對于平面圖的標注,結構上要用軸線進行定位,這與建筑圖給的標注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同時軸線的標號需要給出。
2. 對于立面圖,同樣只需(只能)給出結構構件,做為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對建筑立面圖進行刪減??梢詫⑻荻芜M行標號表示在立面圖中,并給出結構標高、梯段板幾等分,樓梯平臺板及梁的尺寸等信息。
3. 對于樓梯板配筋詳圖,首先需要根據(jù)該平面層的結構布置圖確定墻、梁的位置,以確定該梯段具體是哪種類型,之后需要確定梯段板的厚度,一般大于等于樓梯凈跨的1/28。確定完這些,我一般用TSSD進行計算,然后給出計算書并繪圖。計算的時候取1000*板厚的受彎構件,并假定其兩端簡支,依強度對其進行配筋(對于一般樓梯,不用考慮其撓度)。在TSSD中計算結束之后,需要注意兩點:一是上部縱筋的取值,對于樓梯下部筋為受力筋,上部筋一般按比下部筋小一號,間距為200進行配筋;二是對于鋼筋有交叉錨固的地方,兩根鋼筋的直徑應該相等。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分布筋一般取f8@250,(也有說為每踏步一根的,暫時還拿不準)。TSSD繪圖完畢之后需要進行一些修改,比如樓梯段的標高、鋼筋線的跨度(一般為30mm),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上部縱筋的錨固長度,應按圖集的相關要求,即1/4,1/5(具體見圖集),一般TSSD給出的這個數(shù)值會有點差異,建議進行查對。
4. 有些時候出于建筑要求,樓梯需要設置防火隔墻,此時在起隔墻的位置處拉2根f16鋼筋即可,并錨如梁或墻內;同時需要用樓梯梯段板將該隔墻及梯井(如果有)進行遮蓋,即隔墻上部的樓梯梯段板需要挑出,挑出距離視具體情況而定。挑板時可只挑平板而不挑梯段,其配筋取f8@200即可,雙層雙向。
5. 首層梯段板底部與其余各層梯段板少用不同,其最下一級臺階應從結構平面圖中的標高算起,也就是第一臺階的高度加長,其余的臺階再等分即可與建筑標高(減去做法厚度)相對于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