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正德行,作為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精神瑰寶只待后人繼承發(fā)揚。在這個浮華的社會,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很多人在這個亦步亦趨的過程中失去了本心,如此倒不如讀一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只言片語,字不多道理卻很足。
俗語、民諺作為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教誨,細品之下不得不承認其說得極有道理。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女不過七,男不過八”,許多人不明白其中深意,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作為人生的頭等大事不僅與個人而言極為重要,對于家族的延續(xù)也是至關重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便是如此,于是便有人說成家立業(yè)不管是男是女一定要一定要在一定的年齡范圍內,超過了可能對子孫后代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如此咱們來看“女不過七”,這個“七”指的是女子嫁人的年齡,跟七有關的數字咱們很容易想到十七或者二十七。咱們都知道古人女子嫁人向來比較早,因此女孩生長到17歲嫁人是再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然而細看此處說的是“不過”,也就是說這個年齡必定是一個上限,那就有爭議了。
有人說在二十七歲之前最好將自己嫁出去,也有人說是在三十七歲之前,如果放在古代肯定是前者無疑。畢竟三十七歲還沒嫁出去怕是要聞名鄉(xiāng)里,當時女子的地位擺在那里,很多時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女子女孩愿不愿意,都要將自己嫁出去。
不過到了現(xiàn)代,三十七歲沒嫁人也不算啥稀罕事了。當然還有第三個說法,咱們在《西游記》當中曾看到這樣一個橋段,說那白骨精假扮一貌美年輕女子自稱自己不過二八芳齡,這個“二八”便是十六歲,且又因為四七二十八,如此看來這里的七又是指二十八。
說法很多,但上限基本上都在三十歲之前。過了三十歲想要懷孕就變得更加危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其中的痛苦大齡產婦感受得尤為深刻。因此現(xiàn)哪怕是現(xiàn)在這個醫(yī)療條件非常完備的社會,依然提倡女性最好在20~25歲之間懷孕生子,后遺癥少,產后恢復也會更加順利。
再說“男不過八”,古人說四十而不惑,五八四十,因此這里的“八”便是指四十歲。古人結婚一般都比較早,男子也不例外,畢竟條件擺在那里,很少有人能夠活過六十歲,因此四十歲對于男人來說也是一道坎。再讓時間回到現(xiàn)代,如果在這個年齡段男人還沒有成就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yè)的話,那么往后余生就沒什么大的盼頭。
而另一個說法真是男人在這個階段如果還沒有結婚生子,在道德上對不起父母,在身體上也對不起自己。因為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往后去,身體機能將趨于退化,精神氣漸趨消散,想要有孩子也會越發(fā)艱難。
“女不過七,男不過八”除了是指生育和結婚年齡之外,也指男女壽終正寢的歲數。“七”便是“七七四十九”,也就是說女子一般活不過四十九歲,同理,男子一般活不過六十四歲,這句話放在古代家庭確實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在現(xiàn)代早已不再適用。
先進的醫(yī)療條件,各種防患未然的檢查使得人類輕輕松松活過七十歲都不是問題。相信很多年輕人的父母親都已過半百,卻依然不顯老,甚至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最后,“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就介紹到這里了,其實有許多俗語從古拿到今其含義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畢竟口口相傳不如文字來的詳盡,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拘于文字的模糊使得其在今天也有著嶄新的含義,對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