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和朱元璋是同類,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比朱允炆杰出,更適合當皇帝。但是,朱元璋偏偏在太子死后,繞過兒子這一輩兒的皇位候選人,直接選定了長孫朱允炆。這就給了朱棣一個大大的耳光,為朱元璋的江山事業(yè),朱棣也曾拼盡全力九死一生地保證北地安寧,論資格,論功績都應(yīng)該有能力排進候選人之列。但老皇帝偏偏不玩兄終弟及的正常打法,而是堅持父死子承的古老教條。
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有人猜測,所以朱元璋不選朱棣作為接班人,是因為朱棣不是馬皇后生的,血統(tǒng)不純正卻給他帶來了大麻煩。
自古以來,帝王江山只能交給親生骨肉坐,必須是純種的龍種,就是說是皇后所生才行。嫡長子繼承制在中國延續(xù)幾千年,朱元璋就在這個這個框框內(nèi)堅守。
既然,朱棣不是皇后所生,那么,他到底是何人所生呢?據(jù)后人根據(jù)所存不多的史料推測,朱棣很可能是一個妃子生的,或許這個妃子還是少數(shù)民族,有可能是高麗人。究竟是北方高麗民族,還是來自朝鮮半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稱朱棣的媽媽是元順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根據(jù)管理宗廟祭祀、禮樂的官方機構(gòu)太常寺的記載(現(xiàn)已丟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標、秦王和晉王,跟馬皇后沒什么事兒。而另外一個妃子生了朱棣,這個妃子就是石碽妃。
朱棣稱帝后纂改《太祖實錄》,把能得到的資料全部纂改,拼命證明自己就是馬皇后生的,還拿出很多證據(jù)證明他當皇帝是合法的,證明朱元璋有意傳皇位給他。
沒想到,來自朝鮮的一條史料卻足以戳穿朱棣的謊言。
那是在1389年,朝鮮使臣權(quán)近等人在北平拜謁燕王,回國后寫了一本《奉使錄》。里面說,他到北京燕府去見燕王,可是很不湊巧,那天是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是燕王媽媽的忌日,燕王不見客人。眾所周知,官方資料記載:馬皇后是八月初十去世的,所以說朱棣不是馬皇后親生。
因為朱棣不是馬皇后的親兒子,所以朱元璋十分糾結(jié),經(jīng)過再三權(quán)衡,他作了一個異常艱難的決定:立16歲的朱允炆為皇太孫。但這一結(jié)果改讓朱棣十分糾結(jié),十分窩火了。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長孫朱允炆的背,譏諷地說:“沒想到我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見,厲聲責問朱棣:怎敢對皇長孫如此無禮?朱允炆急忙打圓場,才沒讓朱棣十分難堪。
立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擔心朱允炆太文弱,壓不住陣腳,管不住軍隊,于是開始大殺功臣,藍玉、胡惟庸集團先后被清洗。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朱元璋當初的選擇是個錯誤。如果選朱棣當皇帝,就不會出現(xiàn)后來歷時4年的內(nèi)戰(zhàn)。但歷史不相信道德,也不相信眼淚,它只相信實力。朱棣發(fā)動戰(zhàn)爭,將朱允炆趕下臺取而代之。為抹殺篡權(quán)的形象,防止天下人心不穩(wěn),朱棣拼命說謊,證明自己是嫡子,不是庶出,自己就是馬皇后的親兒子。
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
獨播頻道:CCTV-10
首播時間:每天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