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刷到“春運開始”的新聞,心里咯噔一下:又要過年了?
對于我們這代人來說,春節(jié)啊,度日如年。
不管你在北上廣是多么風(fēng)光無限的vivian,lucy,jack,回到家里,你就得是村里的小花,妞妞和富貴兒。
跟客戶都一身傲骨不低頭,對著七大姑八大姨的問題,卻要堆著假笑乖巧地一一作答:
放心吧,男朋友在找呢。
好的好的,明年爭取結(jié)婚。
嗯嗯,二胎過兩年就要。
......
親戚之間的寒暄不可怕,可怕的是和父母之間的真尷尬。
當(dāng)催婚催生已經(jīng)聊完了,工作上的事情他們再也出不了主意,小時候的嘮叨我們也聽不進(jìn)去了,兩代人之間只剩大眼瞪小眼地干坐著,多少心里話,到了嘴邊都成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
“吃飯吧?!?/strong>
北漂后,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以為我們永遠(yuǎn)都沒長大,我們只好小心翼翼地演著兒時的戲。
你再喜歡吃深夜食堂,熬夜刷手機,蹦跳著做最靚的崽,回到父母身邊,都要立刻秒變五好青年,不聚餐,不晚歸,不晚睡。
不要試圖跟爸媽解釋你和老同學(xué)是多少年沒見,多么深厚必須大吃一頓的情誼。
我自稱開明的父親,說你去聚餐我們特別支持,然后天一黑就開始催我回家,微信一條一條飛過來:
“出發(fā)了嗎?”
“打車了嗎?”
“車牌號多少?”
“要不要我去接你?”
等我被奪命call逼回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像個保鏢一樣在樓下等我,說過年了外面不安全,我來接你。
我看了眼手機,才8:30啊爸!你知道我每天加班,早出晚歸多少次了,凌晨回家都不是事兒的,但是話到嘴邊就咽了回去。
他們沒體驗過這樣的生活,不曾在大都市里奔波,他們不會懂你的生活方式。
興致勃勃地提議一起去電影院,他們抗拒地急忙擺手,“不用不用,網(wǎng)上看一樣的,別花那個冤枉錢?!?/p>
好不容易勸說二老去吃大餐,兩個人看著菜單開始盤算著每道菜的成本,上了菜說這個太油,那個太咸,涼菜肯定不衛(wèi)生......最后一起感慨,還是家里吃合算,下回別浪費錢了。
時代畫了一條無形的線,讓我們和父母近在咫尺,卻遠(yuǎn)如千里。
你說要活在當(dāng)下,過一天就賺一天,
他們說,那哪行,你要為以后打算。
你說錢是賺出來的,
他們說,不對,錢是攢出來的。
你說旅行要說走就走,
他們說,等有時間了再說。
他們什么都等以后,于是我們也把自己越推越遠(yuǎn),越來越少的電話,沒有大事從不聊天的默契。
我們和朋友可以自在地放聲大笑,和父母卻常常禮貌地微笑;朋友需要安慰需要陪伴,我們穿越半個城市也要趕過去,父母翹首以盼等我們?;丶铱纯?,我們卻忙著拒絕,要加班,沒時間,最近忙......
逃避著,逃避著,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父母。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顛覆了我的三觀。
和朋友三人一起團購的旅行,他們兩個人都因為其他原因去不了,但是錢不能退,想了想,總不能浪費啊,不如拉上爸媽一起去吧。
開始兩個人依然是推三阻四地回絕,抱怨我不知道節(jié)約,只想著吃喝玩樂。但是,吃飯的時候兩個人熱火地討論著打包行李的事兒,眼里閃著光。
機場安檢,我媽等得不耐煩,“我早說了不要來,就是你們非要我來,你看看這么多人要排到什么時候?!钡乙部吹剿崔嗖蛔〉貑栁野郑阏f登機口在左邊還是右邊?
落地歐洲后,我看到了更多。
我爸一向沉默寡言,走進(jìn)盧浮宮開始,連說了2個小時都沒停,超用心地研究地圖,找到《蒙娜麗莎》的時候,像個孩子尋到寶貝一樣激動。
去西餐廳用餐,我媽嘴上說太貴了太貴了,卻興致勃勃地琢磨著怎么做,等回去要給我們一展身手。
他們還是買什么東西都要算算價格,這也不劃算,那也不合適,我爸說出國太貴了,下回你帶你媽來就行了,我就不去了。
但是我忘不了看到埃菲爾鐵塔的時候,兩個人激動到相機都拍沒電了,我媽像個小女孩一樣撒嬌地纏著我爸不停拍照。
在咖啡廳里,音樂悠揚輕軟,他們回憶著30年前戀愛的往事,我發(fā)現(xiàn)竟然如此不了解他們,我跟他們講著工作里的趣事,他們有些理解了我的生活,我們打破了長久的隔閡,一家三口笑成一團...
那一刻我知道,帶他們出去走走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
他們的時代過去了,請記得拉他們一把。
感謝旅行,讓我們久別重逢。
我們總是想著要掙很多很多錢,才能回報父母,其實爸媽是最容易滿足的人,世界那么大,你記得回家就好,去哪里過年都不重要,只要有你在身邊。
我們以為一年只是365天,對于父母來說,一年只有7天。
陪伴才是最好的回報。
我們已經(jīng)把一整年的時光和朋友共話,和自己獨處,那能否把短暫的假期時光和父母共度?
以后常回家看看,放下手機,暫緩社交,和父母一起共度美好時光,彌補我們?nèi)笔У膼酆团惆榘伞?/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