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3060 字
閱 讀 需 要
9 min
每當形容一個人記性不好時,中國人就會常講一句口頭禪,說這個人把什么什么“丟到爪哇國”去了,總之就是一個遙遠虛幻的地方。
4月28日,印度尼西亞發(fā)表聲明,現任總統(tǒng)佐科已經同意遷都,首都將不再是雅加達,新址還未確定。新聞一出,“爪哇國”真的走進了我們的視線。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印尼以位于爪哇島上的雅加達為首都。但由于各方面的問題接踵而至,作為印尼首都的雅加達已是積弊纏身,這迫使印尼政府不得不為了國家未來前途而去考慮“遷都”一事。
雅加達
老城往事
雅加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4世紀,現在的雅加達就已是一座初具規(guī)模的港口城市。那時的雅加達還叫巽他加拉巴,歸巴查查拉王朝統(tǒng)治,巽他加拉巴的意思是“椰子”,因此華僑們也將這座城市成為“椰城”。
1522年,萬丹王國征服了今雅加達一帶并在此建城,1527年6月22日,該城被定名為查雅加爾達,意為“凱旋城”,簡稱為雅加達。1596年,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并于1621年將查雅加爾達這個名字改為巴達維亞。
巴達維亞是荷蘭人在東亞、東南亞一帶進行殖民征服活動的重要基地。1661年,鄭成功率兵收復中國臺灣時,荷蘭殖民當局曾從巴達維亞派艦隊援助困守臺灣的荷軍,但這支援軍后來被鄭成功的部隊擊潰。
荷蘭統(tǒng)治下的巴達維亞
在這之前,興起于中爪哇日惹地區(qū)的馬打藍(也譯作“馬塔蘭”)王國曾于1628年至1629年,兩次派遣軍隊對巴達維亞進行圍攻,但都因荷蘭人防守嚴密而未成功。在荷蘭人統(tǒng)治印度尼西亞期間,作為荷蘭總督府駐地的巴達維亞,是荷蘭殖民者統(tǒng)治當地的大本營。
舊照片中的巴達維亞荷蘭總督官邸
當時巴達維亞是一座“水城”,城內有很多人工河渠,形成了水網密布的交通格局。人們出門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小船,這種小船可搭載10名左右的乘客。由于人們經常乘坐這種小船四處穿行,走街串巷,所以當時的巴達維亞也被西方人喻稱為“東方威尼斯”。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軍隊對英、美、荷在東南亞地區(qū)的殖民地發(fā)起了大舉進攻。此戰(zhàn)中,荷印軍不敵日軍的攻勢,巴達維亞于1942年8月8日被日軍占領。日占期間,巴達維亞恢復了雅加達的原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宣布成立,雅加達被定為共和國首都。此后,荷蘭殖民者卷土重來,荷印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至1949年,荷蘭最終承認印尼獨立。這之后,雅加達曾先后三易其名,一次是1950年1月20日被改回為巴達維亞,同年3月31日又改為大雅加達市,1961年又被改為大雅加達特區(qū),并沿用至今。
1960年的雅加達
巨城癥結
在印尼,爪哇島是名副其實的核心地帶。爪哇島的面積只占印尼國土總面積的7%,卻集中了全國60%的人口。而作為核心中的核心,擁有1200萬人口的雅加達更是亞洲著名的特大城市之一。
雅加達人口稠密
客觀來講,大城市人口多沒什么問題。但如果人口多又缺乏規(guī)劃,那么“城市病”的發(fā)生就成為必然。而雅加達恰恰是這樣一座城市。
由于實行土地私有制的緣故,雅加達的城市規(guī)劃相當滯后。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交通擁堵,使雅加達成了著名的“堵城”。據2015年路透社的一則報道顯示,雅加達平均車流時速只有8.3公里,而北京最擁擠的路段車流時速也能達到22公里。
雅加達擁堵嚴重
雅加達在緯度上距赤道不遠,氣候炎熱,但在雅加達我們會發(fā)現,這里的摩托車司機們卻都穿著外套。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路上堵車時間太長,摩托車司機們?yōu)榱朔罆裰坏么┥贤馓住?/span>
雅加達的摩托車司機
雅加達的城市污染也很嚴重。據《雅加達郵報》的一則調查顯示,雅加達每天產生的垃圾量可達6500至7000噸。這些垃圾中,有相當一部分被丟棄在河道及溝渠中,嚴重污染了城市的環(huán)境。雅加達的機動車數量超過1800萬輛,這些車所排放出的大量尾氣,使雅加達的空氣質量相當糟糕。
雅加達每天要產出大量的垃圾
另外,在每年的7月至11月期間,印尼的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一帶的居民還要燒芭(當地一種較原始的耕作方式,即燒掉熱帶雨林以種植棕櫚樹),燒芭所帶來的煙霧也會飄散至雅加達一帶,給城市的空氣質量造成嚴重損害。
雅加達的市民飲用水主要來自芝塔龍河。但這條河沿岸地帶分布著上百家工廠,工廠所生產的廢水被排入進芝塔龍河,再加上沿岸居民排進河中的生活廢水,使芝塔龍河成為了全球最臟的河流之一。
漂浮著垃圾的芝塔龍河
來到雅加達旅行的外國旅客,在酒店住宿時會被告知,酒店里的自來水是不能喝的,即便是燒開之后也不行。要喝水就必須喝桶裝水或者罐裝水。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雅加達當地的水污染物嚴重超標,水質太差。
再者,自然地理條件給雅加達造成的隱患,也是印尼政府考慮遷都的重要誘因。雅加達所處的爪哇島,是由火山運動催生出來。這里有35座活火山,這使得雅加達被籠罩在了火山的威脅之下。
另外,雅加達是一座居于河流沖積帶來的泥沙之上的城市,地質結構不穩(wěn)定,這使得雅加達地質沉降的情況很嚴重。據統(tǒng)計,雅加達每年要下沉5-10厘米。雅加達海拔最低處是-2米,整座城市有240平方公里的地方位于海平面以下,這使得雅加達深受海水倒灌之害。
雨季的到來,讓雅加達開啟“看海模式”
最后,地勢低洼的雅加達還處在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每年降水量甚是豐沛,可達2000毫米。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的雨季,大雨所帶來的洪水會涌入雅加達,全城進入“看海模式”,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轉。
遷都大計
雅加達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印尼政府萌生了將首都從雅加達搬離的想法。
最早提出遷都想法的是印尼首任總統(tǒng)蘇加諾,他在20世紀50年代就曾提出,雅加達未來可能會人口過度膨脹,不再適合做首都,他看好的新都備選地是位于加里曼丹島的帕朗卡拉亞。
印尼第二任總統(tǒng)蘇哈托也曾提過遷都,遷到位于西爪哇省的絨果爾。
印尼第六任總統(tǒng)蘇西洛執(zhí)政時期所設想的都城候選地,是西爪哇省的普爾瓦卡達和前文提到的帕朗卡拉亞。
目前,佐科政府雖然提出了遷都的想法,但具體遷到哪里,尚沒有給出確切答案。根據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分析,印尼未來如果真的將遷都動議落實,新都城大概率在帕朗卡拉亞、馬辰、巴厘巴板三城中產生。
具體來看,這三座城市各有優(yōu)劣,其中帕朗卡拉亞地處內陸,無火山、海嘯等自然災害的威脅,且當地還有很多原始森林可供開發(fā),而且是印尼首任總統(tǒng)蘇加諾看中之地,成為新都的優(yōu)勢明顯。但該城也有劣勢,那就是該城附近地區(qū)經濟不發(fā)達,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差,并且不靠海,與被稱為“千島之國”的印尼其他地區(qū)聯系不方便。
帕朗卡拉亞是印尼新都的熱門候選地,但印尼是否真的能把都城前到這里,尚待觀察,圖為的帕朗卡拉亞的地理位置
馬辰是印尼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這里瀕臨海洋,有港口,人口約60萬人,各方面條件也都不錯。但其劣勢在于,該城河網縱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成本將會較高。
巴厘巴板是東加里曼丹省最大的城市,是一座港口城,同時也是印尼重要的石油城。這里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經濟發(fā)展水平也比較高,佐科總統(tǒng)也曾多次赴該地視察。但是,該城的劣勢也正是在于其發(fā)展較好,這使得該城重新規(guī)劃建設的余地不夠大,無法為印尼政府像巴西打造新都巴西利亞那樣提供足夠大的“白板”。
印尼總統(tǒng)佐科
印尼未來的新都是哪兒尚未知,但印尼遷都之路的不平坦卻是不爭的事實。遷都不僅需要大宗的資金和海量的資源,更為嚴重的是還要面臨利益集團的掣肘。以往提出遷都動議的印尼領導人之所以未能如愿以償,就是因為被這兩個原因托住了后腿。
印尼政府是否有完成這一計劃的決心、擔當和意志力,尚難以過早下結論。
參考資料
1.曾海波:《印尼失落的百年遷都大計》,世界知識,2017年第17期
2.中青:《國外怎么診治“大城市病”》,現代青年,2015年第9期
3.孫穎:《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式側記》,杭州,2018年第32期
4.W.哈特莫克朱帥朱曉紅:《干旱對印度尼西亞芝塔龍河流域水庫調度的影響》,水利水電快報,2015年第6期
5.胡德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地區(qū)》,生命與災害,2013年第12期
果粒歷史·新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