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是唐代最長壽的詩人之一,約生于天寶十年(約750年),約卒于文宗太和初年(約830年),享年八十余歲。
李益曾在鳳翔節(jié)度使李抱玉幕府任職,此間,寫下許多邊塞詩。他的絕句寫得很好,尤其是七言絕句。
在唐代,李益的名氣不大,但是唐傳奇《霍小玉傳》敘述了李益始亂終棄霍小玉的故事,讓世人都認識這位“薄情”的詩人。
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李益的詩,一起來欣賞吧!
《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么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
此詩以白描手法敘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經(jīng)商的婦人的閨怨之情。語言明白如話,卻又耐人尋味。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xiāng)情的詩作。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在這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更加喚起了征人望鄉(xiāng)之情。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不說思鄉(xiāng),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tài)行為展現(xiàn)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xiāng)愁。
《喜見外弟又言別》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十年的戰(zhàn)亂,許多家庭被迫離散,當詩人偶然遇見幼時離別的表弟,讓人不禁感傷。
戰(zhàn)亂之中離別,屈指算來十年。如今一朝相逢,表弟已經(jīng)成人。問姓頓感驚喜親切,道名憶及兒時面容。
別后有多少世事變遷要說?直說到黃昏傳來陣陣晚鐘。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征途,你我之間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云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此詩主要是抒寫詩人在春天經(jīng)過收復了的五原時的復雜心情,通過對飲馬泉春色的描寫,慨嘆美好的五原幾經(jīng)淪陷,邊塞無長劍倚天的英雄來鎮(zhèn)守,并抒發(fā)了詩人容顏漸老而壯志難酬的情懷。
全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節(jié)奏和諧鮮明,格調(diào)含蓄深沉。
《寫情》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此詩描寫主人公與喜歡的女子約會不至而感到失望、無奈,甚至絕望不已的心情。詩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約,于是失望之極,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失戀的痛苦。
全詩語言簡練,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虛擬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詩境含蓄深邃,在唐代眾多描寫男女情事的小詩中別具一格,歷來為世人所傳誦。
《游子吟》
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輕視,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輕賤他。我的遭遇和這些人一樣,只好低頭徘徊,和尊高的人見面感到羞愧。
您不是青銅的鏡子,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不要因為我衣服上有塵土就不以為我的心像白練那樣純潔高尚。
當您的人生處在榮華富貴的高峰時,也不要對地位低的人感到厭倦。您請看太陽升落,時光飛馳,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區(qū)別呢?
《從軍北征》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天山下了一場大雪,從青海湖刮來的風更添寒冷。行軍途中,戰(zhàn)士吹起笛曲《行路難》。聽到這悲傷的別離曲,駐守邊關的三十萬將士,都抬起頭來望著東升的月亮。
《隋宮燕》
燕語如傷舊國春,宮花旋落已成塵。
自從一閉風光后,幾度飛來不見人。
貞元十六年(800),作者李益曾客游揚州,見到當年煬帝的行宮遺跡,對隋宮前的春燕呢喃,頗有感觸,便寫下了這首懷古詩。此詩抒發(fā)了詩人對人世滄桑的嘆息及對隋王朝的衰亡之感。
燕語呢喃聲聲,好似在傷感舊日的朝庭之春,官花寂寞開放,凋落后旋即化作泥塵。
自從國亡之后,關閉了這風光綺麗的官庭,燕子啊,幾個年度飛來都見不到人。
《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
微風驚暮坐, 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 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 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 為拂綠琴埃。
此詩通過微風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臨窗獨坐時孤寂落寞的心緒,抒發(fā)了他對苗發(fā)與司空曙等故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全詩構思巧妙,描寫細致,顯示了詩人出眾的藝術才華。
《春夜聞笛》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此詩寫淮北初春之夜在軍中聞笛所引起的思歸之情。作者通過從眼前景物到想象傳說,從寒山笛聲到遷客,到洞庭群雁夜飛,在一系列具體形象的疊現(xiàn)之中,表現(xiàn)出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以人喚春歸始,而以雁盡北飛結,人留雁歸,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間,顯得哀婉傷感,寄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