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近年來,茶葉的養(yǎng)生保健功效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由此一股飲茶風潮也迅速興起。但飲茶除了講究專門的茶道外,還要講究怎樣飲茶最有利于健康。
四季飲茶有區(qū)別
飲茶講究四季有別,即: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其道理在于:春季,人飲花茶,可以散發(fā)一冬積存在人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fā);夏季,以飲綠茶為佳,綠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熱消暑、解毒止渴、強心利尿;秋季,以飲青茶為好,此茶不寒不熱,能消除體內的余熱,恢復津液;冬季,以飲紅茶最為理想,紅茶味甘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糖類物質等,能助消化、順腸胃、補身體,有利于藏精壯體。
每日飲茶不超6克
雖然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飲茶對于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飲茶。一般來說,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飲量是比較適當?shù)摹;加猩窠浰ト趸蚴甙Y、缺鐵性貧血、缺鈣或骨折、潰瘍、泌尿系統(tǒng)結石病以及感冒發(fā)燒時均不宜飲茶。
茶水不宜過濃
濃茶會使人體的“興奮性”過度增高,對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等造成不利影響,特別是罹患神經衰弱或失眠癥的人,尤應注意入睡前一小時不要飲茶。另外,濃茶中所含的大量鞣酸,一旦與肉、蛋、海味中的食物蛋白質合成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便會造成腸胃蠕動減慢,不但易造成便秘,還會增加有毒或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進餐時不宜大量飲茶
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并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應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食用其他奶類制品、高蛋白食品時不要同時飲茶。因為茶葉中的茶堿和丹寧酸會和奶類制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于水的鈣鹽,并排出體外,使奶類制品的營養(yǎng)價值大大降低。
酒后飲茶更易傷身
長期以來,許多人習慣邊飲酒邊喝茶,特別是喜歡醉酒后飲濃茶解酒,其實,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中醫(yī)認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經,飲酒后陽氣上升,肺氣增強。而茶味苦,屬陰,主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后飲茶的危害做了表述:“酒后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br>
研究表明,飲酒后,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為乙醛,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飲茶,茶中的茶堿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有較大的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經常酒后喝濃茶的人易發(fā)生腎病。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刺激性也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而為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刺激,所以心臟病患者飲酒時喝茶危害更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