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斜陽,照見晚唐之殤
讀唐代詩人李商隱五言絕句《登樂游原》
●詹子
【前言】
從8月底開始,由于一些個人原因,“時間嗅”品鑒唐詩宋詞之作暫停了一段時間?,F(xiàn)在事情稍有安頓,還是追隨初心,再次俯身到經(jīng)典之中,細嗅時間沉香。
今天,“時間嗅”來品讀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五言絕句《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很多小兒都能誦讀的詩作,朗朗上口,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墒牵瑴\顯的字面意思背后,蘊含著遼闊的意象和豐富的回味??梢韵胂筮@樣一幅畫面:傍晚時分,心情落寞的詩人駕車登上樂游原;此時,廣袤的天地間,夕陽依舊金光燦爛;可是,盡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暮色已漸漸逼近,這份美好終將墜入永恒的黑暗中。
現(xiàn)在每每讀到“黃昏”二字,總能泛起難言的哀傷、悲涼,因為時間在流逝、生命在凋零。記得我小時候,天氣晴好的傍晚時分,總喜歡站在澧水河畔的堤岸上,看那枚夕陽漸漸由亮紅轉(zhuǎn)為暗紅,再一點一點沒入水天相接處的遠山之中,然后,默默地嘆口氣,牽著一兩只小羊,在迷蒙的黃昏光影中,慢慢地走回家。只是當時年紀小,并不明白那聲幽幽嘆息里,有著至今未解的惆悵。
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里說:“蓋死生別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span>正因為“最難消遣是昏黃”(清代許瑤光評《詩經(jīng)·君子于役》之語),從遙遠的詩經(jīng)時代開始,文人墨客們便開始把情思投注在斜陽晚照上:“……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君子于役》)到了詩情磅礴的唐朝,黃昏、夕陽更是被反復吟詠,里面不乏愛情、親情,更有對江山更替的感時傷懷之情。
也就是說,斜陽照見的,絕不僅僅只有一己哀傷。唐朝時,李白在《憶秦娥》中寫下“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包佶在《再過金陵》中寫下“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劉長卿在《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中寫下“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為那抹亙古的斜陽,投射上古今興廢的蒼涼深邃。
同樣的蒼涼深邃,李商隱的《登樂游原》也有。那枚“近黃昏”的夕陽,其實也是江河日下的晚唐象征?!皶r間嗅”以前在品讀晚唐詩人杜牧、李商隱的詩作時曾提及,晚唐當時已千瘡百孔、危機四伏、陰霾亂渡;藩鎮(zhèn)擁兵自固,牛李黨爭傾軋,閹宦把持朝政,皇帝大權(quán)旁落,末世烽煙四起,唐朝國勢日衰……李商隱生于這樣的末世,注定他“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晚唐運數(shù)已盡,盛唐氣象不復,再多的個人掙扎都是徒勞,跟杜牧一樣,一生漂泊的李商隱痛苦地預見到了這一點。
正因為如此,李商隱才“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可在樂游原上,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斜光照臨、日薄西山的蕭瑟景象,他越發(fā)產(chǎn)生了江山已盡、家國衰敗的悲情。一片斜陽,照見江山破碎的晚唐之殤,電光石火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千古絕唱噴薄而出。在凄清晚照中,李商隱滿懷哀痛地祭奠,祭奠一個曾經(jīng)輝煌顯赫的大唐帝國,正無法挽回地日落西山……哀痛錐心,使得千年之后的我們?nèi)杂型锤校詴憷钌屉[慟哭一場。(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
【作者簡介】
詹子,媒體人,湖南省詩詞協(xié)會會員,追隨文學初心的中年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