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語有時會錯用同音字或近義詞。這類錯誤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語時要特別注意用字正確。下面列舉的成語,括號前的字是別字,括號內(nèi)的字是正字。 M 50.毛骨聳(悚)然 悚,恐懼。悚然,恐懼的樣子。 51.美侖(輪)美奐 輪,輪囷,古代的圓形谷倉,形容高大的樣子。奐,眾多。“美輪美奐”,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麗,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彌)天大謊 彌天,滿天,形容“謊言已達(dá)到極致”。 53.糜糜(靡靡)之音 低級趣味的音樂。靡靡,頹廢淫蕩。 54.棉(綿)里藏針 形容柔中有剛,或比喻外貌柔和,內(nèi)心刻毒。綿,絲綿。 55.明火執(zhí)杖(仗) 仗,兵器。“明火執(zhí)仗”,指點(diǎn)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強(qiáng)盜行為或肆無忌憚地干壞事。 56.名符(副)其實(shí) 名稱或名聲與實(shí)際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貫九洲(州) 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后,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義詞。大禹時代的“天下”,即華夏大地。 58.默(墨)守陳(成)規(guī) 墨守,墨翟之守,說的是墨子與公輸般較量攻守的故事,本義為“固守”,后來演變成“守舊”。成規(guī),久已通行的規(guī)則或方法。“墨守成規(guī)”,比喻因遁守舊不知變通。 O 59.漚(嘔)心瀝血 嘔心,費(fèi)盡心思;瀝血,滴血。“嘔心瀝血”,竭盡心血。 P 60.旁證(征)博引 旁,廣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廣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強(qiáng)文章的說服力。 Q 61.青出于蘭(藍(lán))而勝于蘭(藍(lán)) “蘭”是“蘭”的簡化字,不是“藍(lán)”的簡化字,“藍(lán)”簡化作“藍(lán)”。藍(lán),蓼藍(lán),一種草本植物,葉汁可作藍(lán)色染料。青,靛青,從蓼藍(lán)葉汁中提煉出來的青色染料,顏色比藍(lán)深,所以說“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作為成語,比喻學(xué)生超過老師,后人超過前人。 62.磬(罄)竹難書 罄,器皿中空,用盡;竹,竹簡,古代的書寫材料;罄竹,把竹簡用光了。“罄竹難書”,多用以形容罪大惡極,比喻罪惡事實(shí)多得寫不完。 R 63.人才擠擠(濟(jì)濟(jì)) 濟(jì)濟(jì),讀作jǐjǐ,義為“眾多的樣子”。類似的成語還有“濟(jì)濟(jì)一堂”。 64.如愿以嘗(償) 償,歸還、抵補(bǔ),引申為“滿足”。“如愿以償”表示自己的愿望實(shí)現(xiàn)了。 65.弱不經(jīng)(禁)風(fēng) 禁,承受。 S 66.色彩斑爛(斕) 斑,斑點(diǎn)或斑紋;斕,多彩。“斑斕”,形容燦爛多彩。 67.山青(清)水秀 清,清明潔凈。“山清秀水”,山水清凈秀麗。 68.稍(少)安勿(毋)躁 少,音shǎo,暫時。毋,不要。“少安毋躁” 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 融,融合。比喻關(guān)系融洽或結(jié)合緊密。 70.所向披糜(靡) 力量所到之處,一切障礙全被掃除。靡,順風(fēng)倒下。 W 71.危如壘(累)卵 累,堆積。“累卵”,一層層堆積起來的蛋,比喻局勢極不穩(wěn)定。 72.委屈(曲)求全 曲意遷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見拙(絀) 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yuǎn)遠(yuǎn)不如。絀,不夠、不足。 74.向偶(隅)而泣 獨(dú)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機(jī)會而失望、難過。隅,角落。 75.心無旁鶩(騖) 騖,縱橫奔馳,引申為“追求”。“旁騖”,沒有雜念,比喻專心致志。鶩,鴨子,無“追求”義。 76.心心相映(印) 印,印證。“心心相印”原為佛教術(shù)語,本義為“以心印證佛法”。演化為成語,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學(xué)子 許多學(xué)生。莘莘,眾多。 78.虛座(左)以待 空著左邊的尊位恭候貴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禮主人居右,賓客居左,因以左為尊。 79.炫(烜)赫一時 名聲、氣勢在一個時期內(nèi)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沒無聞 被埋沒而無人知曉。湮,埋沒。 81.淹淹(奄奄)一息 形容氣息微弱的垂死之狀。奄奄,氣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 偃,本義為“人倒地若臥”,引申為“隱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幟,停止敲鼓,形容隱蔽行動,也指停止戰(zhàn)爭或停止行動。 83.搖搖欲墮(墜) 形容極不穩(wěn)固,就要掉下來或垮臺。墜,掉下。 84.遺(貽)笑大方 遺、貽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時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遺”,表示一般留下用“貽”。“大方”,專家、方家。“貽笑大方”,讓行家里手見笑。類似的成語還有:“貽害無窮”、“貽害后學(xué)”。 85.以(倚)老賣老 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紀(jì)大。 86.飲鳩(鴆)止渴 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淵源(源遠(yuǎn))流長 源頭很遠(yuǎn),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 廚子沒做飯,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wù)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優(yōu))哉游哉 優(yōu),本義為“吃飽了”,引申為“有余、悠閑”。“優(yōu)哉游哉”,形容悠閑自在。 90.憂(優(yōu))柔寡斷 優(yōu),由“悠閑”引申為“猶豫”。 Z 91.再接再勵(厲) 厲,通“礪”,即磨刀石,作動詞用,表示“磨礪”。“再接再厲”源自唐代詩人孟郊描寫斗雞情景的詩句:斗雞在再次廝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厲]。“再接再厲”,比喻做事要不斷努力。 92.責(zé)無旁代(貸) 貸,借貸,要求貸方守信,不可推卸還貸的責(zé)任。“旁貸”,推卸給別人。 93.仗義直(執(zhí))言 執(zhí)言,說公道話。 94.真知卓(灼)見 灼,本義為“火燒”,引申為“明白、透徹”。“真知灼見”,建立在真知基礎(chǔ)上的正確而深刻的見解。 95.針貶(砭)時弊 砭,古代治病的石針,“針砭”在這句成語里作動詞,當(dāng)“指出”講。 96.震(振)聾發(fā)聵 “振”和“發(fā)”同義,都是“喚起”的意思;“聾” 和“聵”也同義,都是“聽不見聲音”。“振聾發(fā)聵”,比喻喚醒精神麻木的人。 97.眾口爍(鑠)金 眾人異口同聲的議論,足能熔化金屬,形容社會輿論的力量很大。鑠,熔化。 98.縱橫俾(捭)闔 以辭令打動別人,在政治和外交上運(yùn)用分化和爭取的手段達(dá)到自己的目的。捭闔,開合。捭,分開。 99.走頭(投)無路 走投,投奔。“走投無路”,比喻陷入絕境。 100.自出機(jī)抒(杼) 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別出心裁,富有新意。機(jī)杼:織布機(jī),又用來比喻詩文的構(gòu)思和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