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 (EGMN)–據(jù)泌尿生殖腫瘤研討會上公布的一項 Meta 分析顯示,對于腫瘤患者,靶向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VEGFR TKI) 可增加致死性不良事件的風險,但絕對發(fā)生率仍較低。
在這項研究中,主要研究者波士頓市貝斯以色列女執(zhí)事醫(yī)療中心的 Christopher J. Richards 醫(yī)生及其同事確定了 10 項隨機對照的Ⅱ期或Ⅲ期試驗,共納入 4,679 例患者,在這些試驗中,患者接受 3 種 VEGFR TKI: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帕唑帕尼治療,這 3 種藥物為截至 2011 年 2 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 批準用于癌癥治療的 3 種 VEGFR TKI。對照組患者通常接受安慰劑處置,一些病例也接受化療或免疫治療。入選的患者患有多種惡性腫瘤,包括腎細胞癌、肝細胞癌、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和胰腺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所有受試者的體能狀況均良好,并且基線時的心臟、血液學和腎臟功能較好。
一項匯總分析顯示, VEGFR TKI 治療者致死性不良事件風險為對照組的 2.23 倍 (P=0.02)。但即便如此,這類事件的絕對發(fā)生率僅為 1.5%,對照組為 0.7%。在分層分析中,3 種藥物治療者的相對風險無顯著差異,腎細胞癌與其他類型腫瘤的相對風險也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這些試驗(包括對照和 VEGFR TKI 組) 中最常見的致死性不良事件為出血 (占總數(shù)的 48%)、心肌梗死(15%) 和肝衰竭(10%)。這些事件“在安慰劑和對照組及研究治療組中均有發(fā)生”。
研究者總結(jié)認為,與對照治療相比,接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或帕唑帕尼治療的患者死于不良事件的風險增加 1 倍以上,但與傳統(tǒng)治療相比,這 3 種藥物仍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預(yù)后。
該研討會由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和泌尿腫瘤學會發(fā)起。Richards 醫(yī)生披露無相關(guān)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