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Pacific Ocean),地球第一大洋,覆蓋著地球約46%的水面以及約32.5%的總面積,是地球上最大、最深和島嶼最多的洋,占地球總表面積的
太平洋跨度從南極大陸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峽,在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之間。東西最寬達19500公里,南北最長15800公里,其面積為1.556億平方千米,約占世界大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或占地球總面積的1/3以上。
太平洋平均深度約為4028米,超萬米的6個深海溝全在太平洋。
假設(shè)人類擁有了無窮的科技,將海水能夠在1秒以內(nèi)抽走。
我想,最可能的結(jié)果就是“天崩地裂”、“天翻地覆”吧!
圖:水全部被抽走的地球
人類生活在上地殼的巖石圈內(nèi),但在巖石圈以下的上地幔和地殼下部有一個特殊的地帶,叫做軟流層。軟流層就是普遍的火山巖漿的發(fā)源地。也就是說,地殼其實是“壓在”軟流層的頂部。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不過在大洋中,這個厚度能夠只有幾千米之多。
地球上水主要集中在大洋中,而水的總重量約占地球重量的0.067%,差不多是402000000000000000000噸——4.02*10^20噸。這么多水壓在地殼上,而地殼又壓在軟流層上,這時軟流層里的液態(tài)熔巖就相當于一個彈簧,將這么多的重量承受住并“壓縮”自己的體積。
而在地殼上的大洋中的水一旦被抽走,這4.02萬億億噸(也可以稱作4.02萬京噸)給軟流層這個彈簧的壓力便瞬間消失,“彈簧”也將恢復如初。
這時的作用力之大,只能用“翻天覆地”、“天崩地裂”來形容了。
這種事曾經(jīng)在地球上發(fā)生過!
在大約兩萬年前,地球最后一次冰期結(jié)束了。冰川消亡并逐漸撤退了,當初壓在地表的重量也就消散了。根據(jù)測算,當時的大陸在膨脹,而赤道則以每年不到一毫米的速度回縮著,使地球形狀變得更圓。
這個過程目前歐洲絕大部分還未停止。9,000年前還曾在斯坎迪納維亞引發(fā)了大地震。
如果真的把水全都瞬間抽干,掀起的氣浪,恐怕連衛(wèi)星都能打掉。
看來太平洋還是好好的為好,要不然遭殃的可就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