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教育,很多人都會覺得,教育上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所以,窮人家更是“不配”有良好的教育??杀氖牵@樣的想法,在很多窮人家身上也有,甚至越窮,越會將自己的失敗歸結(jié)于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
只是,窮人家,真的給不出好的教育嗎?不一定。
因為貧窮倆家長“自制書包”,一個讓孩子自信,一個卻讓孩子自卑
開心果媽媽在之前看過幾張照片,是一個孩子背著“書包”在排隊。其他孩子都排成一排,這個孩子卻獨自站在隊伍之外,他原本的位置還空在那里。很顯然,這個孩子是被排斥了。
看到這張照片的很多網(wǎng)友,都紛紛心疼這個孩子:衣服臟兮兮的,沒有書包,家長就給孩子自制了一個“蛇皮袋書包”,衣服也很破舊。一看,這孩子就是生在一個非常窮苦的人家,而且還很不注意衛(wèi)生,因此,被同學們排斥了。孩子,是自卑的。
在大家同情孩子的同時,也有人說:“這個窮到骨子里了,家長負主要責任。”
窮,就是窮,難倒還能窮成別的模樣?答案是肯定的。這個男孩的家庭也很是貧窮,書包是買不起的,家長只能選擇自制。
不過,這位男孩兒的爸爸卻很是用心。他也是用那種極為便宜,甚至可以稱之為垃圾的東西,給孩子做了一個書包。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這個“自制書包”不但外觀好看,而且很是精致,不仔細看,還以為是買的現(xiàn)成的。
這個自制書包給到孩子的,是自信。
窮富,真的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教育嗎?其實不然,窮富是短時間內(nèi)無法改變的,但是家長能夠改變的,就是不讓孩子窮到骨子里。
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從何而來?為人父母,別不自知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國外那個“無臂男孩兒”,他的開朗積極感染了很多人。他的媽媽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讓人記憶猶新:“我痛苦地帶著孩子,大家都會覺得孩子可憐。我?guī)е鴼g樂去陪伴孩子,大家卻會對孩子說,你和孩子都很堅強,很了不起!”
父母覺得自己很窮,湊活著過吧!那么給到孩子的,便也只是窮、湊活,還有自卑。但若是父母給到孩子的是自己所能給到的最好的,那么孩子獲得的,便是愛,與安全感,以及自信。如何給,才是父母需要學習的。
1、父母給到的認可
無論窮富,孩子最大的自信,其實就是來源于父母。但很多時候,孩子們都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自家孩子無論如何努力,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父母給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認可的眼神,真的很難么?不斷被否定,并不能讓孩子以別人為榜樣,只會讓孩子嫉妒、自卑,從而心理扭曲。父母認可,孩子內(nèi)心是竊喜的,自信的同時,也會理性看待身邊的榜樣。
2、父母給到的“用心”
上述故事中的第一個男孩兒,若是他的父母能夠花點時間,給他做個體面的書包,花點時間,將孩子的衣服、鞋子洗洗干凈,那么孩子也不至于被如此排斥。孩子的自卑也能變成自信!
開心果媽媽覺得:生活,并不完全依靠錢來裝點,而是應該靠心思去裝飾。這一點,是用金錢無法滿足的。
3、父母給到的陪伴
看看四周的家庭,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他們家是貧窮還是富有,真正愿意陪伴孩子的父母,還真不多。
對于窮人家來說,要掙錢,要干活,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畢竟,搬起了磚,就沒辦法抱孩子。而有錢人家,為了讓孩子持續(xù)擁有現(xiàn)在富足的生活,父母依舊要不斷努力的去奮斗,去掙錢。
何時,錢,成了父母能給孩子的一切。在孩子的童年時代,無非是想要父母的一個擁抱,一點陪伴罷了。只有適當?shù)呐惆?,才能給足孩子安全感、自信。
4、父母給到的“正確三觀”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比如學校、社會等等,思想也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因此,也有不少三觀正的父母,會養(yǎng)出“三觀不正”的孩子。
比如,家長明明知道偷東西不對,但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卻不將正確的三觀教育給孩子。在此后,若是孩子接觸到一批愛偷東西的人,孩子很有可能會跟著他們“走”。
三觀,應該在恰當?shù)臅r機,家長及時教育給孩子。
開心果媽媽寄語:
孩子們的書包,有千千萬萬個,數(shù)都數(shù)不清。但是每一個書包背后,又藏著怎么樣的故事,或許,只有父母才會知曉。小小的一個書包,都蘊藏著教育的大道理,作為父母的我們,又如何能不關注教育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
今日話題討論:你有給孩子親手做過生活上的“手工藝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