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高校紛紛迎來了新一批的學生入學。其中,來自北京大學的屈詩穎備受關注,因為,她今年才15歲,是北大入學新生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學生。
其實少年成名,小小年紀就超越了很多人的例子并不在少數,一時間,很多人都在感嘆“老了”。但是,在“老了”的背后,我們更應該看到一個人學習能力的突出,尤其是在記憶方面。
點擊加載圖片
還記得《傷仲永》里的仲永嗎?仲永是周邊少有的“神童”,別人家的孩子看書多少遍都記不下來,可是仲永稍稍理解幾次,便能融會貫通,把書本的知識吃透。并且,仲永的詩詞天賦不淺,不僅喜歡背誦他人的詩句,自己對其中文字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當地的老百姓沒有不稱贊仲永才智過人的。
點擊加載圖片
可見,在“神童”、“天才”背后,都少不了一個好的記憶能力。
然而,家長們也很容易發(fā)現,記性好的人不是沒有,可偏偏不是自家孩子。寶媽小孫就經常吐槽,寶寶去幼兒園學的東西,沒幾天就忘了,一到飯局就頭疼,別的孩子背起詩來朗朗上口,自己家的孩子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為什么有的孩子記性好,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記不住東西?關于幼兒記憶力,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家長該了解。
點擊加載圖片
一、為什么孩子的記憶力不好?
1、沒有及時鞏固
對于那些一學東西就會,可是沒一會兒就忘了的寶寶們來說,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沒有及時鞏固,知識還停留在有印象的層面,而不是熟練掌握的程度,就已經被丟棄,自然無法在下一個階段里出現。所以家長們常怪孩子記性不好,并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學的東西沒有及時鞏固,錯過了復習,再次記憶的機會。
點擊加載圖片
2、大腦發(fā)育,記憶貯存被覆蓋
研究表明,3歲的寶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記憶被“覆蓋”才變得“健忘”,而不是因為孩子真的把這些內容遺忘了,才變得記性不好。這是因為幼兒發(fā)育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尤其是三歲左右的寶寶,精力充沛的情況下,他們記憶的內容越多,被覆蓋的面積也大,這才產生了孩子記性不好的狀況。
點擊加載圖片
二、父母做到這4個點,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1、注重前期的記憶培養(yǎng)
一般來說,寶寶在三歲左右,感官系統(tǒng)的發(fā)育會到達一個高峰,這是孩子成長初期的第一個高峰。表現為對事物特有的豐富好奇心,好動等。而在這個階段里,也是寶寶們快速記憶,大面積覆蓋記憶的時候。因而,寶媽寶爸們可以多多注重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記憶培養(yǎng),比如建立知識樹等。
點擊加載圖片
2、陪孩子做游戲
游戲是最能鍛煉寶寶的一種方式。這是因為在游戲里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內在的心理會對游戲充滿期待和好奇,而全身心的投入,也有利于孩子們深刻記憶。因而,家長們可以在寶寶玩樂的時候參與進去,引導孩子做一些有利于智力發(fā)展的游戲,積極帶動孩子思考,提升幼兒大腦的記憶能力。
點擊加載圖片
3、多閱讀繪本、書籍
匯總后的小知識本身就有一定的知識框架在里面,有結構和層次的知識,更有利于人的理解和學習,對于寶寶而言也不例外。許多孩子都喜歡閱讀一些新鮮的繪本和有趣的圖畫書,這是因為其內在的邏輯會吸引孩子,達到引導、教育的目的。所以父母們可以多多給孩子看一些有意思的畫本,繪本等,提升孩子的思考力,進而培養(yǎng)其記憶的能力。
4、豐富幼兒的生活
幼兒初期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再加上記憶覆蓋的能力,他們會對周邊事物進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把能夠接收的信息全部容納于腦海中。既然記憶會被覆蓋,孩子又喜歡去記憶、了解身邊的事物,那么家長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幫助孩子鍛煉記憶能力。
例如多帶孩子去公園、商場、圖書館等陳列比較豐富的地方,又或者是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風景和事物,同樣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記憶能力。
抓住孩子記憶發(fā)展黃金期,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讓寶寶變成優(yōu)秀的人。對此,父母做到這4點,孩子記憶力越來越強,學習能力更突出。
今日話題互動:大家對于“孩子的記憶力”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呢?大家又是怎么處理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