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看來,人若患了疾病,就應該想方設法治療它,戰(zhàn)勝它,這也許對很多軀體疾病有意義,但對有些精神心理疾病,這樣做就不大合適。我們對這些精神心理疾病,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指導病人內心放松,對其癥狀不加以注意,持“聽之任之、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治愈的心理案例之中,有一位經常出遠洋的中年男性病人。
來診前三個月他出?;丶?,心情不好,常胡思亂想。二個月來在腦海里經常出現(xiàn)妻子與他的同事發(fā)生性關系的畫面,且無法控制,因而感到害怕,發(fā)抖,頭暈,胸悶氣短,周身無力,坐立不安,易激動,難入睡,早醒并伴有恐懼感,精力下降。不敢面對此同事,有強烈的負罪感。病人自幼身高力大,易沖動,性情爆躁,思想極端,哥們義氣重。十年前參加工作,有較大改變,能遵守紀律,工作勤懇,自覺稍有壓抑。三年前結婚,夫妻關系良好,九個月前妻子因懷孕休假前往患者處探親,住了半年,三個月前回家待產。病人婚前及婚后分居期均有自慰行為,每周2-3次。二月前患者與同事夜間出外娛樂遲歸,受到批評。同事為開脫自己將責任推給患者,使患者認為對方是故意和自己做對,懷恨在心但并未表現(xiàn)出來。一次在自慰過程中,患者回憶其與妻子過性生活時的細節(jié)以增強快感,突然間畫面中的患者被同事所替代,感到憤怒和恐懼,于是停止。此后一遇見同事或有性沖動時即想起此畫面,且無法控制,非常害怕,發(fā)展到無緣無故經常性地想起此畫面,并引發(fā)強烈的軀體癥狀(胸悶、心悸、頭昏),從而不敢面對同事及自慰。同時病人清楚知道畫面中的事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由此又對同事有愧疚之心。病人有犯罪感,覺得周圍的人尤其是領導對自己有看法,整天生活在恐怖焦慮之中,痛苦不堪,而前來求治。
對本案例病人進行SCL—90量表測試,表明病人與強迫觀念相關的題的得分明顯增高;
對病人進行DSQ防御機制問卷測試,表明患者在升華 、假利他性 、期望 、否認 、理想化等因子上得分較高。病人屬中間型防御機制,有文飾、投射傾向。病人升華因子得分較高,表明病人防御機制的成熟性高,但此因子所涉及的三個問題均與工作相關,在海上工作涉及面狹窄,依據(jù)病人當時的情況,推斷為具有一定的逃避型心理防御傾向。
他的心理障礙診斷為強迫癥,伴發(fā)焦慮。需要心理治療。
依據(jù)他的癥狀(以強迫觀念為主),我們決定采用森田療法進行治療。森田療法是1920年由日本精神病學家森田正馬教授創(chuàng)立的,在我國是眾所周知的獨特的心理療法。他認為人的精神活動存在一種類似屈肌和伸肌的拮抗作用。比如屈肌收縮伸肌舒張才可以完成屈曲動作。同樣,在某種情況下產生的一種觀念、情感和意向,同時可以產生與這些相反的觀念、情感、意向,以調節(jié)人的行為,保證人的心理安全,不至于使人因產生某種念頭而感到苦惱,不安。比如:在某種情況下,有的人對偉人產生某種不敬的念頭,同時就會想到只是一時錯誤的想法;又如對自己的父母親產生不滿或懷恨的想法,同時又想到不是自己的原意而加以否定。這些念頭在普通一般的人只是一想而過,不留痕跡,而在有心理障礙的人身上,卻固執(zhí)地出現(xiàn)形成拮抗對立,發(fā)展為強迫觀念。所以,在治療上以“順其自然”為原則,讓病人體驗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體驗到對超越病人控制能力的自然現(xiàn)實的抵抗是無用的。因而應接受癥狀的存在,與癥狀和平共處,認識到對它抵制、反抗或采用任何手段回避、壓制都是徒勞無益的。同時按病人的求生愿望進行建議性活動。
在治療中,首先向病人解析闡明森田療法的原理,用許多的例子說明對自然的抵抗是無用的,對癥狀的抵制是徒勞的。要求他一面接受癥狀, 一面進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即其荒謬的想法闖入腦海中也不給予理睬,該干什么就干什么。一開始四周內就加用少量藥物(安那芬尼一片,舒樂安定一片)。舒樂安定作用于患者的睡眠障礙,緩解患者的軀體癥狀和精神壓力,安那芬尼針對患者的強迫思維,同時藥物的顯效可以增加患者對醫(yī)生的信任,有利于心理治療。隨癥狀緩解階段性地減、停藥。
治療每周一次。經三周治療后,他從道理上明白了對癥狀“順其自然”的必要性,明白不能象以前那樣,控制它、抵抗它了。癥狀有所好轉。
第四周治療剛剛開始,他就告訴我,他的情緒不大好,一周來連續(xù)數(shù)日做同樣的夢,夢到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窗口往房間里看,見到妻子與他的同事發(fā)生性關系的情景,內心感到害怕,難受極了。他的夢告訴我,他雖然明白“順其自然”的道理,而情感上仍認為其癥狀應該控制。為了使他在情感上轉過彎來,每周要求他回家后,動腦筋舉10個以上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說明順其自然可以成功,而企圖抵抗就會失敗。在完成作業(yè)后,開始從感情上接受“順其自然”。
他學著一面工作,一面接受癥狀,要求患者不要刻意避開同事,遇見時嘗試主動打招呼并可簡單聊幾句。
每次出現(xiàn)以上怪念頭后不給予理睬,很快就消失了。
經二個月的時間,他的強迫癥治愈了。
他患的是強迫癥。
當他前來要求治療時,他已經到了中年期。自認為是出身社會底層的家庭,母親是生性固執(zhí)之人,嫌棄其父親的懦弱,病人從小就受嚴格的管教,要求其出人頭地。在早年時期,已經有一些強迫癥狀。
強迫癥可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
強迫懷疑:病人總是疑心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好,反復檢查和核對,還是放心不下。有一個銀行職員借朋友1000元后,寫好并交付借條,事后反復懷疑借據(jù)中把借壹仟元錯寫成壹億元,擔心害怕。第四天為取回借據(jù)提前還錢,卻不慎把借據(jù)丟了,兩年來,反復惶恐地回憶此事,借壹億元反復浮現(xiàn)在腦海中,甚至于見到億字就害怕伴焦慮、失眠。還有一個出納員,下班后要反復地檢查保險柜是否鎖好,經常中途返回檢查,甚至于到家后還要返回,往往鎖上又打開,打開又鎖上,重復幾十次還不放心。
強迫窮思極慮:病人控制不住想一些沒意義的事情。有個患者每天都想:“為什么人的眼睛、鼻孔、耳朵都成雙成對, 而偏偏只長了一張嘴巴”?另有一個患者反復想不通“為什么1+1=2,而不是等于3?”有的患者反復想以往發(fā)生過的事情。
強迫性對立觀念:接觸到某些觀念和詞語時,患者立即產生相反的觀念和詞語。如聽到“黑”,腦海里就產生“白”;聽見“好事”,就產生“壞事”。有一個患者每遇到開會或看戲,總有沖動要大聲叫喊,非常緊張,不敢開會,不敢看戲。
強迫計數(shù):有的患者見到電線桿、臺階、窗口等,不由自主依次點數(shù),有一個患者,只要一看到窗戶, 就要數(shù)有幾塊玻璃。有一次, 他到廣州百貨商場買東西,見到大樓有很多玻璃窗, 就象被一股無形的力量吸引住,站在門前廣場默默地點數(shù)。因為周圍的聲音嘈雜,點的數(shù)目往往被搞亂,迫使他反復 從頭數(shù)起。就這樣一來由下午6點鐘一直數(shù)到晚上的10點商店以經關門了,他才空手回家。
強迫洗手:一洗就要兩個小時, 甚至半天。一天要洗掉一個肥皂,手洗破了還要洗。有一個患者,洗手先洗左手, 先洗大拇指,再洗食指……然后洗右手。一旦程序打亂,又要從頭開始。
強迫意向:有的患者一走到樓頂、橋上、井邊、陽臺上, 總有往下跳的沖動。為此他們非??只?。有一個產后患者,每當抱著孩子走上樓頂時,就產生把孩子往下扔的沖動。嚇得她不敢再到樓頂,也不敢抱孩子了。
儀式動作:它們是一套連續(xù)性的動作。如入睡前按一定的程序更衣,放好衣服等物品,然后上床。這套儀式包含著吉利的含義。有的患者做什么都要對稱性,如果左手碰到桌子,也非要右手碰到桌子的同一部位才舒服。
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因人而異。強迫意向、強迫思維、強迫表象可采用森田療法(如這個心理案例的當事人的治療)。也可采用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