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有陳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 陳王廷所創(chuàng)。陳式太極拳老架共有七個套路,現(xiàn)僅流傳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約道光咸豐年間,陳王廷五傳弟子陳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難度動作,編成陳式新架太極拳。其弟子陳青萍又在陳有本所傳拳架基礎上創(chuàng)編成另一拳架套路——“趙堡架”。陳式老架拳與新架拳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主要區(qū)別在于老架拳弧形繞轉(zhuǎn)的圈較大,新架拳圈較小。故 陳家溝也稱老架拳為“大圈拳”,稱新架拳為“小圈拳”。
陳式太極拳有大、小架之分,亦有新、老架之別。其它套路還包括器械和對練等等。
老架式
此二套路屬大架系列,為陳式十四世陳長興在家傳的拳架中所總結與編排的。老架以纏絲為軸心,貫穿于整個套路。古樸而無花架勢。一路拳以柔為主。主要練習并建立起陳氏太極拳的功底。因此也有人稱一路拳為基礎拳,練功拳。有了一定的一路拳功底,再近一步學習二路拳。二路拳,亦稱炮捶,以剛為主。尤其突出太極八門勁的四隅勁:采、列、肘、靠。有了一路拳的松,二路拳的松活彈抖就能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小架式
此套路原被稱為新架。在陳發(fā)科所編之套路流傳之后,此套路逐稱為小架。小架為陳式十四世 陳有本所創(chuàng)。此套路除去勁發(fā)于外的動作,把勁路
涵于套路當中,蓄而待發(fā)。整套拳打起來溫文爾雅,有 儒者之風范。
新架式
此二套路屬大架系列,為陳式十七世陳發(fā)科由老架編排而成,經(jīng)其子 陳照奎定型為新架。新架尤其突出纏絲螺旋的動作。在套路上以松活彈抖,節(jié)節(jié)貫穿,胸腰運化,轉(zhuǎn)關折疊等特點獨樹一幟。
太極劍
陳式太極也包含了許多器械套路,主要包括:單劍、雙劍、單刀、雙刀、雙锏、搶、大刀、桿等等。
陳式太極劍是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陳式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原理,對陳式太極劍也同樣適用。
陳式太極劍的傳統(tǒng)套路共六十三式,劍法多樣,有劈、刺、撩、掛;點、崩、云、架;穿、提、掃、抹;帶、斬、截、托等。
其特點是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以身帶劍,靈活多變;運動路線纏綿曲折,風格別致,有很高的強身健體的價值。
攔擦衣
此式共有五個動作
1.眼視右前方東北。身略左轉(zhuǎn),胸仍向正前方。步型不動,左腿仍順纏,右腿仍逆纏。同時右手變順纏,肘不離肋,隨腰而轉(zhuǎn)將拳變掌走里下弧線轉(zhuǎn)向下前方,手心側向左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左前下斜角。左手配合右手仍逆纏,從臍前走外下弧線略向下按,手心側向右后下斜角,中指仍揚向右前上斜角(圖1)。
【作用】右手下掤法。假如有人從我右前方左腿在前用雙手按法,按我右肘部的左手勁較大,我則眼注視對手,下松襠勁,以肘貼右肋,手變順纏掤化來勢。左手加大逆纏以助右手掤化。
2.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右轉(zhuǎn),胸略向右前斜角。步型不變,右腿變順纏,左腿變逆纏松塌襠勁。同時右手變逆纏,松肩沉肘,走外右上弧線轉(zhuǎn)到右前上斜角,高與眼齊,手心側向右前下斜角,中指揚向左前上斜角。左手仍逆纏,走里左下弧線,從臍前向左下斜角轉(zhuǎn)出,高與左胯齊,手心側向左后下斜角,中指揚向右前上斜角(圖2)。
【作用】右手采、左手按法。對方按我右肘被我掤化,又左轉(zhuǎn)身用右手封按我的右腕,我隨勢變右轉(zhuǎn)身,松肩沉肘,右手變逆纏向右上開,造成反拿對方右腕之勢,左手向左外下按,以調(diào)節(jié)平衡。
3.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左轉(zhuǎn),胸向正前方,左腿變順纏,弓膝塌襠勁。右腿變逆纏,向里斜勾起右腳尖,以腳跟貼地向右橫開約二肩寬成右仆步。同時右手變順纏,松肩沉肘,走里下弧線收到胸前,手心側向左后上斜角,中指揚向右前上斜角;左手變順纏,從左胯外側走里上弧線向胸前收轉(zhuǎn),合于右肘里側,手心側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揚向右前上斜角(圖3)。
【作用】進右步靠法。對方右腕被我采拿,又將力點移于他的左手向我攻按右肘,我乘勢左轉(zhuǎn)身進右步,右手松肩沉肘掤化來勢,用右肩攻靠其左肋。左手收轉(zhuǎn)掩護胸部。
4.眼法不變向東北。身變右轉(zhuǎn),胸向右前斜角。右腿變順纏,落下腳尖,左腿變逆纏,左腳尖向里扣轉(zhuǎn),腳尖指向右前斜角成右弓步。同時右手變逆纏,以手領肘走外右上弧線向右前斜角轉(zhuǎn)出,高與肩齊;手心側向右前下斜角,中指揚向左前上斜角。左手配合右手仍順纏,左掌貼在右臂彎里側向心口收轉(zhuǎn),手心側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揚向右前上斜角(圖4)。
【作用】右肘擠法。對方因解我的肩靠而左轉(zhuǎn)身以右手按我右腕,我乘勢右轉(zhuǎn)身,借其攻我之力。用肘、擠法攻其胸肋部,左手配合右手助攻。
5.眼法不變向東北。身略左轉(zhuǎn),胸向正前方,步型不變,左腿變順纏,扣膝塌襠勁。右腿變逆纏塌下襠勁。同時右手略變順纏,松肩沉肘在原高度旋轉(zhuǎn)手腕,手心側向左前上斜角,中指揚向右前上斜角。左手配合右手,走小順纏,隨身左轉(zhuǎn)時,松肩沉肘走外下弧線,收到胸前,手心側向右后下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圖5)。
【作用】松合全體的勁,以加強右手的擠法,對方因化我肘、腕,我隨勢左轉(zhuǎn)身。運用全身松合的勁,推動右手順纏,加強擠勁。
【要點】眼要注視對手,不要隨身轉(zhuǎn)動。第二動作開右手時最易起肘而違反規(guī)律要求。第三動作要同時合手出腿。第四動作要隨身右轉(zhuǎn)而扣左腳尖。第五動作要保持右弓步的松塌。
陳氏第九世傳人陳王庭創(chuàng)造陳式太極拳特點有,把拳術與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相結合,把拳術與中醫(yī)學中的導引、吐納等理論相結合,將氣功運用于拳術之中,把拳術與中醫(yī)學中的經(jīng)絡學說相結合,綜合百家拳術之長。
陳氏太極拳的演練風格與特點是:纏繞折疊,松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連綿不斷,一氣呵成。如濤濤江河奔騰不息,氣勢恢弘,又似游龍戲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纏”。身纏、手纏、足纏、臂纏、腿纏,周身纏。故有陳氏太極拳乃“纏”法也之說。
陳氏太極拳除了套路演練之外,還有陳氏太極拳推手。套路與推手互為體用。習練套路是束身行為(約束身肢)與意識修為,通過推手能夠檢驗束身水平與意識修為的正確與否。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通俗的說,練套路如同生產(chǎn),練推手如同質(zhì)檢,找出問題所在與不足之處,然后再生產(chǎn),再質(zhì)檢,如此循環(huán)往復。
陳式太極拳雖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運動特點基本一致:其在內(nèi)是意氣運動,在外是螺旋纏繞運動。強調(diào)在意識主持下,頭頂、氣沉,放長身肢,通過旋腰轉(zhuǎn)脊帶動上肢旋膀轉(zhuǎn)腕,帶動下肢旋胯轉(zhuǎn)踝,使肢體在順逆纏繞中,促成內(nèi)外相合,節(jié)節(jié)貫穿。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有快、有慢,一般發(fā)勁時和轉(zhuǎn)換時快,動作過渡時慢,陳式太極拳有剛有柔,一般動作的終點剛,過程柔。全套動作在快慢、剛柔、開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轉(zhuǎn)化。
陳式太極拳十大要領是演練陳式太極拳最基本的知識,動作要領是學好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和根本,必須弄通弄懂,在演練時嚴格遵守:虛靈頂勁、含胸塌腰、松腰養(yǎng)氣、分清虛實、沉肩墜肘、以意行氣、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招勢相連、動中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