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畫派(Florence School)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形成的美術流派,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3-16世紀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日益形成,隨之美術創(chuàng)作也逐漸發(fā)展繁榮,聚集在這里的畫家高舉人文主義旗幟,與教會神權文化斗爭。14~16世紀幾乎所有文藝復興美術的重要畫家,皆誕生、學習或工作于佛羅倫薩。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佛羅倫薩畫派注重素描造型。運用科學方法探索人體的造型規(guī)律,吸取古代希臘、羅馬的雕刻手法應用在繪畫上,把中世紀的平面裝飾風格改變?yōu)橛眉型敢?,有明暗效果,表現(xiàn)三度空間的畫法。
在以宗教神話為主的題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畫成世俗化的合乎新興資產(chǎn)階級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人物畫新風格。
Via.Sandro Botticelli
波提切利生于一個意大利佛羅倫薩手工業(yè)者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在15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波提切利是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藝術家。 他宗教人文主義思想明顯,充滿世俗精神。后期的繪畫中又增加了許多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作品,相當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臘與羅馬神話題材。風格典雅、秀美、細膩動人。特別是他大量采用教會反對的異教題材,大膽地畫全裸的人物,對以后繪畫的影響很大。
Via.Leonardo Da Vinci
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fā)明家、建筑工程師。擅長雕塑、音樂、發(fā)明、建筑,通曉數(shù)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zhì)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chǎn)。達·芬奇少年時已顯露藝術天賦,15歲左右到佛羅倫薩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畫家、雕刻家。并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筑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后畢業(yè)于意大利理工學院成為意大利著名建筑師、畫師,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chuàng)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于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
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能像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chuàng)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xiàn)。壁畫《最后的晚餐》、祭壇畫《巖間圣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Via.Domenico Ghirlandaio
基蘭達約和當時的波提切利相比,為較舊的風格,主要在佛羅倫斯教堂的壁畫工作,常在宗教畫里加上個人肖像,來表現(xiàn)出當時代居民的生活。他的畫,是屬于馬薩喬風格的寫實主義體系,在他的畫里,大多數(shù)景物都是佛羅倫薩郊外的風景,描繪得確實生動。
他的作品以人物形象符合透視法則著稱,注重人物個性的描繪,畫面的色彩和色調(diào)具有新鮮感,善于所建筑、雕塑和人物事融合在統(tǒng)一的繪畫空間里;具有強烈的市民色彩。吉蘭達約是米開朗琪羅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