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被稱為'最快的小提琴手',他演奏的世界名曲“野蜂飛舞”只用了65.26秒。也因為這樣的演奏速度,他被稱為“飛行的小提琴手”。我們先來看看他到底拉得多塊。
他,年少成名,八歲便與國際頂級樂團愛樂樂團,俄羅斯國家樂團和世界一級指揮家Zubin Mehta、Claudio Abbado、Mikhail Pletnev等合作。十一歲的時候,德國總統(tǒng)贈與他一部1718年的Stradivarius小提琴讓他日后演出拉奏。
他就是帥你一臉的
David Garrett
雖然他在幼時便創(chuàng)造了多段神話,但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把古典音樂與現(xiàn)代搖滾所結(jié)合,用他堅實的小提琴技法演繹出別具風(fēng)格,狂放不羈的流行音樂,開創(chuàng)了另一種的古典音樂玩法。
譬如他的專輯《Virtuoso》《Encore》里的諸多歌曲,Nothing else matter,You raise me up,Smooth criminal等等他將各類風(fēng)格迥異的歌曲完美無縫的融合在一起,碰撞出相比傳統(tǒng)古典音樂更加廣闊的試聽性,也更加接地氣兒。
Q:
DG:我并沒有想太多,當(dāng)我在表演臺上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展現(xiàn)出來了。這種結(jié)合和我之前做過的都不太相同,我一直都把基礎(chǔ)放在古典音樂上,然后在這之前做一點小變動。
DG:受到觀眾喜歡這種事情并不能說明你就是成功的,有些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是因為覺得這件事是對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很快樂。而再說到觀眾的喜愛,這屬于外加的獎勵,如果你很幸運你能收獲很多觀眾的喜歡,但是一開始的初衷是因為做事我很喜歡我很快樂,不管有沒有觀眾我都認為這是一段好的時光。
DG:當(dāng)然為了能整體的控制演奏中的情感,你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shù)基礎(chǔ)。技術(shù)是能否瀟灑發(fā)揮,能否表達你的音樂情感的基礎(chǔ)。最后我認為音樂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它是所有演奏中的領(lǐng)導(dǎo),但我也一直認為技術(shù)是允許你這樣做的前提。
DG:這靠的是想象力,我喜歡做有創(chuàng)造力的事。首先挑選樂章,每次我一挑選好樂章,我的眼前能馬上呈現(xiàn)出跟這個樂章最配的演出形式。其次我有很好的音樂合作伙伴,他們會幫助我安排音樂會中的各個場景。最后我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會中,不管外面發(fā)生了什么。這一點很重要。
DG : 我感興趣的方面是我被要求做電影配樂,因為我認為在家靜靜的待著做音樂,寫歌對我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如果你有機會去做電影配樂,你一定要接下這類工作。(笑)
DG : 天分?我從來沒有這樣認為,我只知道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我想天分是那么一種東西,突然有一天你意識到自己沒有天分,但是你又不愿意放棄你追求成功的道路,因為你認為你做得到。幸運的是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報。唯一一件事是,我之前沒有意識到我自己身上其實是有天分的,而且我也認定這天分就在這,因為它一直在起作用,而這個天分就是我今天一切成就的基礎(chǔ)——努力。
DG : 對,當(dāng)然是這樣的。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有一些人他們有天分又特別地努力,總會有一天他們能得到回報。但是又有一些人,他們天分不夠高,但是他付出了所有努力,最后卻只能無奈的發(fā)現(xiàn)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最后只能換一條路走。就像我所說的那樣,我很幸運的成為了能結(jié)合所謂的天分和努力,在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的人。
下面是大衛(wèi)在2010年柏林音樂會演奏《He's A Pirate》(加勒比海盜主題曲),一起感受他出場時自帶的光環(huán)吧!
沒有很多古典音樂帶有的死板和沉重,卻又不失炫技和情感打動;沒有流行演奏的雞血和俗套(指假唱,漏大白腿),卻又有十足的現(xiàn)場氛圍和效果。這么帥還這么有才,讓人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