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情上講,同是中國人,對于陳凱歌和章子怡的“雙雙出局”確實有點扼腕。十年前一部《霸王別姬》,讓陳凱歌在國際影壇聲名大噪,不僅揚威戛納,摘走金棕櫚,還順勢奪金(球獎)沖奧,本來呼聲最高,誰知“陰溝里翻船”,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角逐中竟敗在了一部名不見經(jīng)傳、格局甚小的西班牙文藝小品《四千金的情人》(又譯《美好年代》)之手,說心里話,對于十年前奧斯卡舍“姬”就“情人”之舉,我很不以為然,所以,對于陳凱歌十年后卷土重來,必報“一箭之仇”的夙愿是充分理解的。章子怡也是,在明星如“過江之鯽”的好萊塢,殺出一條血路,還首次以華人女星的身份入圍金球,確實不易。鞏俐雖然事前并非大熱,但她在《藝伎回憶錄》里演得實在好,風頭甚至蓋過章子怡。誰知這三位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連奧斯卡入圍的資格都沒拿到,在我們感慨唏噓之時,是不是也該冷靜分析總結一下呢?
首先說說《無極》,它的失利純屬意料之中,這點我和上文提到的新浪網(wǎng)那位發(fā)稿編輯的看法一致。《無極》完全是靠不負責任的無聊炒作、靠“浮腫”的國內(nèi)票房“忽悠”起來的一部“泡沫大片”,前不久我在博客發(fā)表的一篇題為《從落敗金球看無極的沖奧前景》的文章中提到:從金球獎和奧斯卡歷屆最佳外語片的得主來看,充滿人文關懷的低成本、小制作才是他們更感興趣的。雖說好萊塢用千萬重資砸出來的史詩巨制、豪華大片屢屢稱雄奧斯卡,可是人家卻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主兒,自個兒關起門來可以動輒幾千萬地大玩市場,回過頭來卻要對外來登堂入室者“大講藝術”,好標榜它是世界電影的中心,它的“權威性”!
看看今年入圍外語片的五部影片,基本上都是巴勒斯坦、南非的小制作,即使來自法國、意大利,也是帶有濃厚藝術風味的人文作品。從這個角度來看,之前的《英雄》、《十面埋伏》再加上今年的《無極》顯然是號錯了人家的“脈”,拿我們“初出茅廬”的所謂大片去班門弄斧。特別是《無極》,里面的三角戀愛也好,萬牛奔騰的電腦高科技畫面也罷,對于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什么故事都能編的好萊塢簡直是“小菜一碟”,人家玩魔幻有多少年歷史了,我們拍才幾個年頭?人家商業(yè)片已經(jīng)玩到“登峰造極”的《金剛》今年都在幾個主要獎項上無緣奧斯卡,咱們制作上“捉襟見肘”的《無極》還會有戲嗎?只要稍稍動點腦子的人,就不會犯下如此低級錯誤!
五年前,一部中美合資的武俠片《臥虎藏龍》意外捧到奧斯卡最
佳外語片獎,從此中國內(nèi)陸的電影人便開始了一場漫長而又艱難的沖奧之路:先是張藝謀耗巨資拍出《英雄》充當“急先鋒”,入圍奧斯卡,沒想到最終卻“長使英雄淚滿襟”,近兩年的《十面埋伏》、《無極》又再度發(fā)起猛攻,反而落了個連提名都沒的下場,這屢試不爽的沖奧之路是不是在提醒我們:純粹用錢堆出來的、毫無創(chuàng)意、“模仿秀水平”的中國式大片可以休矣!
現(xiàn)在想想真是可笑,一部《臥虎藏龍》在奧斯卡火了,搞得我們老實巴交的張藝謀導演也不好好“活著”了,居然撇下了與自已朝夕相處多年的“菊豆”、“秋菊”們,跑到皇宮內(nèi)院做起了什么“武俠夢”,還不“有話好好說”,搞出了一個什么“劍的最高境界是和平”之類讓人哭笑不得的“英雄觀”;農(nóng)民情結很深的張藝謀一下子找不著北,看著人家李安執(zhí)導的武俠片風光了忍不住模仿一把,也情有可原,那陳凱歌,也算電影界一哲人,怎么也去跟風,效起了《哈里波特》、《魔戒》的“顰”?弄了一個不倫不類、不土不洋的《無極》來?《無極》從主題思想劇情安排乃至臺詞設置來看,帶有很明顯的古希臘和莎士比亞悲劇的味道,(但學的很不到位),明眼人一看就知,它是拍給西方人看的,沖著奧斯卡直奔而去的。可惜最后“熱臉貼了個冷屁股”,馬屁拍到了馬腿上,慘!相反看看人家李安,既掌握了好萊塢嫻熟的表現(xiàn)手法,又兼具東方文化的精髓,《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如此,今年的奪標大熱門《斷臂山》也是這樣,不像張陳二位大師,在向奧斯卡“示好”的同時,把自己擅長的、民族的東西給丟了,結果搞得“墻里開花內(nèi)外不香”,“東方西方到處不亮”,在這點上,張陳二位是不是應該好好向李安學習學習?
再說說章子怡,本來對她出演日本藝伎,我并沒有“門戶之見”,藝術不應有國界之分,四十年前英國著名導演大衛(wèi)-里恩就拍過俄羅斯題材的《日瓦戈醫(yī)生》,里面的日瓦戈醫(yī)生還是地地道道的美國演員演的,同樣大獲成功。章子怡在《藝伎回憶錄》里的表演,說實在的,僅僅是合格而已,雖然很賣力,很用功,但英語發(fā)音方面不太過關,尤其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去日本藝伎,畢竟沒有親身的生活體驗,那種獨特的日本風味還是沒有出來,這些都使得她在和演技功底更為扎實、戲路更加寬廣的查理茲塞隆們競爭起來“底氣不足”。
還有一點國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好萊塢雖說“海納百川”,網(wǎng)羅了全世界各地優(yōu)秀的電影人才,但那種“大美國主義”的排他性依然存在,尤其是面對黑人、亞裔人那種白人的種族優(yōu)越感時時浮現(xiàn),華人導演、演員在那里始終擺脫不了二等公民的屈辱,猶記得當年以中國為題材的《末代皇帝》橫掃奧斯卡九項大獎,可男女主角的扮演者華裔演員尊龍和陳沖,竟連提名都沒份兒,是演的不好嗎?是跟好萊塢明星的表演差距很大嗎?我看未必,還是種族歧視的基因在作祟。別看李安現(xiàn)在很風光,他也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十年前,他以華裔導演的身份首次執(zhí)導英語片《理智與情感》,在當年奧斯卡一舉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劇本、女主角在內(nèi)的七項提名,女主角艾瑪湯普森最終還捧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可憐的李安竟連最佳導演的提名也沒得到!當然李安畢竟在美國工作生活了很多年,他的英語功底、他的人脈關系、他的美國背景也是章子怡們這些純粹的“外來人口”所無法比擬的,這也使得李安在好萊塢的發(fā)展占據(jù)著一定的優(yōu)勢,所以,盡管章子怡的身影一年來頻頻登上美國各大雜志的封面,盡管她以頒獎嘉賓的身份屢屢出現(xiàn)在各大典禮活動中,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在強手如林的好萊塢,她還“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是處在“邊緣化”狀態(tài),還是個新人,幸運的是,她還年輕,有的是機會――
今年的奧斯卡對陳凱歌和章子怡來講,也許“傷心是一種說不出的痛”,但我覺得失敗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總結反思,這是最重要的。章子怡勝在年輕,人氣又正在往上走,來年再戰(zhàn),指日可待。陳凱歌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拍片路數(shù),不要老想到?jīng)_奧,踏踏實實拍一部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有點中國味兒的影片,否則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人家奧斯卡也不會買帳,畢竟奧斯卡名氣地位資歷在那擺著,不好糊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