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浪魚的滋味
訪問:2648 回復(fù):40
只看樓主. 收藏. 首頁. 末頁. 去底部
老處女 2011-11-14 12:22
每年8月開始,秋刀魚便從北海道游到日本南方,所到之處,天氣便開始轉(zhuǎn)為冰涼蕭瑟的秋天,因而每當吃上美味的秋刀魚的時候,總會伴隨著幾分惆悵落寞的感覺。小津安二郎拍的最后一部電影,講述戰(zhàn)后整個日本民族的挫敗感,父親嫁女兒后的失落感,以及人到暮年悲秋傷感,這些,都是“秋刀魚的滋味”。
秋刀魚并不名貴,在日本料理中是非常普通的食材,可以炭燒配桔汁,可以蒸熟蘸醬油芥末,也可以做成秋刀魚刺身或者秋刀魚壽司。秋刀魚在中國沿海也比較常見,除了日本料理外,通常會在這兩種地方見到:一是在燒烤攤,一是在潮州菜館。秋刀魚脂肪肥厚,肉質(zhì)堅實,烤出來鮮肥焦香,美味而不昂貴,頗受歡迎。潮州菜館則多是打冷吃法,做成魚飯,每次點個一兩條,蘸普寧豆醬,腥鮮煞嘴。
每次吃秋刀魚,總讓我想起家鄉(xiāng)的巴浪(潮州音1聲)魚,甚至一度混淆,以為秋刀魚就是巴浪魚,其實不然。秋刀魚更為瘦長,頭尾尖,巴浪魚學(xué)名藍圓鲹,頭身要寬扁一些,秋刀魚分布在黃海,而巴浪魚則主要分布在南海。吃巴浪魚的人并不多,大概只有講閩南語系的人(閩南、潮汕、臺灣、海南等地)才吃。
如果非要說潮州菜里有什么重口味的話,就只有一個“腥”字了。巴浪魚尤其“臭腥”,直接買鮮魚來吃的人家并不多。一般的做法是放姜蔥和普寧豆醬半煎煮,肉質(zhì)較秋刀魚還要粗實,腥香厚味,頗堪咀嚼,對于愛吃腥的人可謂如獲珍饈,對于不吃腥的人可能敬而遠之,反正我是不會用鮮美來形容。有些地方直接用來喂貓,稱為“貓魚”,可見巴浪魚比秋刀魚還要低賤,價錢自然便宜。
巴浪魚更多的吃法是做成“魚飯”。“魚飯”最早的吃法源自漁民,巴浪魚是潮汕地區(qū)產(chǎn)量最多的魚類之一,漁民每日在海上日曬雨淋,撈起來最多的卻是巴浪魚,估計心情不會太好,有時可賤價賣給魚露廠做魚露或作其它名貴魚種的飼料,賣不出的話丟掉又不甘,放久又怕變質(zhì),于是干脆拿大鍋用鹽水煮熟,然后放竹簍子(叫“魚飯篩”)里晾干,就白粥或米飯慢慢吃。沒想到這一吃法慢慢傳開了,吃魚飯也變成了潮汕人的習(xí)慣,形成了專門做“魚飯”的行業(yè)。
“魚飯”并不獨巴浪魚一種,大到紅魚、秋刀魚,小到江魚、鱙魚,都可做成魚飯。以前在鄉(xiāng)里內(nèi),早晨六七點,便有人挑擔子落巷賣魚飯、薄殼米。有時候也會買來配糜,直接蘸普寧豆醬即可,肉厚刺少,味道與上文提到的秋刀魚打冷相似,或要更腥一些。
記憶中吃巴浪魚飯比較多的是七月半普渡的時候,多有人家拜巴浪魚飯。這個季節(jié)也當時,整簍整簍買來曝曬,曬干后的巴浪魚肉質(zhì)更加堅實,有嚼頭、有香頭,且腥味不減。可以配糜、下酒,甚至當零食打牙祭。以前我爺爺干農(nóng)活歸來,如果晚飯還沒做好,他便倒一碗白酒,就著巴浪魚干,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有時候時間緊,煮一鍋白水,扔兩條巴浪魚干下去,再放幾根蔥,連姜都不下,煮滾了便吃,這個湯叫“魚飯漾蔥”,奇腥無比,貓聞到要流口水的。難怪有句潮汕俗語叫“咸巴浪——到初(夠腥)”。
潮州菜中肉質(zhì)細膩鮮甜的名貴海魚比比皆是,獨寫這巴浪魚并不是因為我愛吃,而是愛這魚的秉性。巴浪魚在海里成群結(jié)隊,粗陋低賤,做法無需講究,煎煮曝曬烏塗炣,都能各成滋味,人人都吃得起,仿似潮汕人喜歡家族扎堆,兒女眾多,卻任其摸爬打滾、自生自滅,其濃烈的臭腥味仿佛潮汕人身上揮之不去的南蠻草莽習(xí)氣,雖卑微狡黠,卻有著難以想象的頑強的生命力。想起翻洋過海下南洋過番求生的潮汕先民,想起背井離鄉(xiāng)在全國各地開一個小便利店養(yǎng)活一家人的潮汕商人,想起十八歲離家求學(xué)漂泊至今一事無成的我,這些,都是巴浪魚的滋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