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區(qū)刁鎮(zhèn)張官小學 時紅軍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燦爛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積累了豐富的民族智慧和民族文化。這些智慧和文化以歷代國學的形式傳承和保留下來,直至今天。
民族文化傳承的歷史,就像長江黃河,既有氣勢磅礴的干流,也有恬靜優(yōu)雅隱于山川的支流。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儒家文化就是整個民族文化的干流。儒家文化起源于孔子,孔子在草創(chuàng)儒家文化之時,并不曾想過要獨成一派,成為一家,在當時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孔子的主張成為當時眾多思想流派的一支。孔子曾做過小吏,但一生在郁不得志中度過。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是一個失敗者。古語說:識時務者為俊杰??鬃拥氖∑涓淳驮谟谒牟蛔R時務。在當時周禮日頹、群雄涿鹿的春秋時期,還幻想著“克己復禮”,顯然是背“社會發(fā)展之規(guī)律而為之”,他的失意也就在所難免了。
但是,孔子所倡導的周禮中,很多方面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也是人類社會無論發(fā)展到何種階段,都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道德準則。儒家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以及“非禮無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為”的道德實踐,成為調節(jié)人類社會群體和個體關系的不二法則。因此,在漢代天下初定之后,儒生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得到漢武帝的推崇,終成正統(tǒng)。
儒學最大的可貴之處在于她的演變性。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歷代儒學大師在傳承儒家經典文化的同時,更加注重時代的創(chuàng)新。從東漢末年的玄學至宋明時期的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無不緊跟當時社會發(fā)展中民眾道德價值觀念的焦點,直擊當時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觀危機所在,在歷史發(fā)展的攸關之時成為引領時代的旗幟。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社會處于多元化時期。各種社會矛盾日益顯現,特別是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負面新聞?chuàng)涿娑鴣怼?/span>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價值觀念,不單是提供給國人修身立德的標準,更是包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是價值觀,更是方法論。唯有熟讀國學經典,方能體味其中的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