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品文史|文【本文共1137個字,7張圖片】
戚繼光軍營,一士兵提敵寇首級來領賞,旁邊老兵看一眼后大哭起來
公元1555年,在戚繼光的軍營中,有一位士兵提著敵寇的首級前來領賞,戚繼光看到之后給予這名士兵高度的贊賞,并非常高興的準備賞賜這位士兵,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身邊的一位老親兵在看到這顆人頭之后突然大叫大哭起來,原來領賞士兵手中的人頭是這位老兵的親弟弟,這位士兵居然殺害明朝士兵前來冒功,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軍紀嚴明的戚家軍會發(fā)生這種事情?
明朝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鐵血,泱泱三百多年的大國沒有出過一個懦弱皇帝,在面對強大外敵時從不來不會選擇忍讓,甚至連和親都懶得去搞,不如痛快的打一架來得實在,也正因為如此,明朝歷代國君也都遵守這:“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一點我們從崇禎皇帝最后的舉動就可以看出。
但是明朝都皇帝雖然遺傳了朱元璋的鐵血風格,卻也遺傳了另外一項性格,那就是喜歡肅清有功之臣?;仡櫭鞒瘹v史,從開國元勛徐達,到以一己之力延續(xù)大明的名臣于謙,另外還有夏言、嚴嵩,甚至張居正和魏忠賢的下場都非常慘。換言之,在大明王朝,不管忠奸善惡,只要達到了一定功績之后,都很難保自保周全,因為明朝皇帝有一個通病,那就是誰都信過不。
到了嘉靖年間,南方經常受到倭寇的侵襲,他們都是日本的一些浪人和武士,武藝高強而且兵器先進,長度達到2.2米的日本“和弓”,以及日本武士刀讓明朝將士吃盡了苦頭。
直到胡宗憲的出現(xiàn),才打破了這一僵局,胡宗憲在嚴嵩的支持下,起用了大量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這里就有戚繼光。正當戚繼光準備教訓一下這些倭寇的時候,卻被戰(zhàn)場的對戰(zhàn)場景嚇到了,倭寇憑借著先進的武器,把人數大于自己幾倍的明軍殺得潰不成軍。
這個時候戚繼光才明白,明軍的這些士兵都是平日好吃懶做疏于訓練一些散兵,根本無法抵擋裝備精良的倭寇,于是戚繼光廣發(fā)招兵帖,組織起一批新兵進行訓練,另外還發(fā)出了一道懸賞通告,但凡可以斬殺倭寇的,都可以得到獎賞。但是斬殺倭寇談何容易,更別說這些平日只知道好吃懶做的散兵。但是有的人為了得到賞錢真是用盡了手段,于是就發(fā)生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當戚繼光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立刻把冒功的士兵斬首示眾,以肅軍紀。
隨后戚繼光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且戰(zhàn)斗力強悍的軍隊——戚家軍,加上抗倭神器“狼筅”和“鴛鴦陣”的配合,讓戚家軍經歷的上百次大小戰(zhàn)斗都戰(zhàn)無不勝,把倭寇殺得丟盔棄甲再也不敢進犯。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名滿天下的民族英雄,晚年卻非常凄慘。
前面我們說過,明朝皇帝對身邊的臣子一支都保持著懷疑的態(tài)度。萬歷十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首輔張居正倒臺去世,和張居正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戚繼光,在小人的挑撥下,被萬歷皇帝貶官去了廣州。
三年后,戚繼光看到北方女真族有崛起的跡象,決定上書請求鎮(zhèn)守邊關,結果又被人彈劾,導致官職俸祿都全部被剝奪。接到消息后的戚繼光郁悶在胸,沒多久就病死了,終年60歲。
其他精彩文章:
劉琦率軍夜襲敵營,副將要求士兵噤聲,劉琦:不,每人發(fā)一個哨子
朱元璋要處死一官員,官員兒子拿出免死牌,朱元璋一看500年前的
誰說女子不如男?北齊女子的一項發(fā)明,照亮人類千年,至今還在用
此梟雄運氣極佳,先后遇到一男二女三位貴人,成功逆襲為開國皇帝
河南挖出一座商朝古墓,墓主身份讓專家吃驚:她是華夏文明拯救者
本文系【武品文史】原創(chuàng),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