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的自省
王兆貴
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楊朱,是個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觀點(diǎn)獨(dú)樹一幟,對后世影響很大。孟子評價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于楊即歸墨。”奇怪的是,他本人沒有完整的著述存世,但在《老子》《列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淮南子》《說苑》《呂氏春秋》等著作中,處處有引用他的思想觀點(diǎn)。
據(jù)《莊子·山木》《韓非子·說林》以及張遠(yuǎn)山所著《莊子傳》記述,楊朱30歲那年,曾攜弟子路過宋國,到蒙邑拜見在此隱居的南郭子繤。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繤隔壁,店主人叫曹夏。楊朱說,曹夏有一美一丑兩妾,長得丑的那位受尊崇,長得美的那位受冷落。我問其中原因,曹夏回答說,長得美的自以為美而傲慢,我不覺得她美;長得丑的自知其丑而謙和,我不覺得她丑。于是我對弟子說,有賢德之行卻無自以為賢之心,這樣的人到哪里不受愛戴呢?
店主人的那位美妾,大約就屬于那種臭美的類型,而臭美者往往討人嫌。聽了楊朱的講述,子繤亦有同感,若有所思地說,老聃之徒自知無知,如同曹夏的丑妾自知其丑,所以不敢驕矜自得。當(dāng)今的君主一如曹夏,盡管不喜驕矜自得者,自己卻仍是驕矜自得者。
楊朱說,說來慚愧,當(dāng)年我?guī)煆母3?,學(xué)成以后歸魏,踐行老聃之道。小有名氣后,又往畏壘山去見老師。一路上我洋洋自得,店家和客人都視我為大人物。進(jìn)店前,主人出門來迎接;入住后,男主人殷勤地鋪設(shè)坐席,女主人遞上手巾和梳子,客人側(cè)身避讓,烤火者騰出灶臺給我取暖;離店時,店主人又送出很遠(yuǎn)。快到畏壘山時,老師下山接我,在橋上與我相遇,仰天嘆息說,原以為你可教誨,今始知你不可教誨!一路上我沒敢搭腔,回到山上,坐定平息后,這才開口說,老師,我未置一詞,怎么就惹您老人家不高興了呢?弟子又錯在哪里呢?庚桑楚說,你神態(tài)傲慢,目光驕矜,誰愿與你共處?師祖(老聃)有言,大白當(dāng)如有污,盛德當(dāng)如不足。你如此驕矜自得,豈是老聃之徒?老師的這番教誨,令我羞愧難當(dāng)。返回魏國途中,我深刻反思自己,內(nèi)省自得之心,外除驕矜之狀,不再以大人物自居。店主待我以普通行者,不再迎送優(yōu)待;客人與我平起平坐,甚至爭搶坐席。
子繤聽后,大為感佩,進(jìn)一步發(fā)揮說,知雄守雌,負(fù)陰抱陽,乃道家之精髓。庚桑楚得到老聃真?zhèn)?,你又得到庚桑楚真?zhèn)鳎啬芎霌P(yáng)道法。老聃在《道德經(jīng)》中說,“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知識淵博卻總覺得自己有所不知的人,是很高明的;知之甚少卻以為無所不知的人,是最愚蠢的;圣人所以不犯傻,就是因?yàn)樗麄円暋安恢睘楹Γ恢挥幸浴安恢睘榻?,才不會犯傻?/span>
楊朱走后,莊周之父莊全問子繤,世人無不喜歡被人視為大人物,老聃之徒為何不愿被人視為大人物?子繤說,被人視為大人物,久而久之,習(xí)焉不察,必不自知,就會以為自己高人一等,自矜無所不知。缺乏自知之明,就會違背天道。
楊朱的自省令人敬佩。所以說,知人難,知己更難。不知自己的斤兩,即便有春風(fēng)得意之時運(yùn),也會飄飄然,不知道自己是誰。由此想到唐代進(jìn)士王泠然,性直倒也罷了,孤高自詡就令人不齒了。據(jù)《唐摭言》記載,王泠然剛中進(jìn)士,尚未授官,就迫不及待地給御史高昌宇寫信,毫不掩飾地向他要官、討女人,并以有朝一日升臺閣相要挾:“望御史今年為仆索一婦,明年為仆留心一官,幸有余力,何惜些些。此仆之宿憾,心中不言,君之此恩,預(yù)上相戴,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并肩臺閣,側(cè)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狂傲若此,哪里還有文士的風(fēng)度?這種“一闊臉就變”的候補(bǔ)大人物,骨子里仍是小人。被人視為大人物不可怕,就怕每每自以為是,處處以大人物自居。
附注:本文初稿以《自知無知才能求知》為題原載《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