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指標有誤解,就可能會舍本逐末,求醫(yī)問藥誤入歧途,幡然醒悟時腎功能已經嚴重衰竭。
那么,哪些才是慢性腎臟病的關鍵指標呢?主要有3個,可惜多數腎友只看第1個。
尿蛋白的重要性,腎病朋友們都比較清楚了。這里要提醒的是:
不要看重尿蛋白定性(尿常規(guī)中的加號“ ”),也不要看重尿蛋白的濃度(化驗結果后面的單位是mg/L或者g/L之類的,用容積做了除法的,是濃度單位),應該看重的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以及尿蛋白組分。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衡量尿蛋白多少的最準確的指標,尿蛋白組分是分析尿蛋白各個組成成分最精細的檢驗項目。根據這兩項檢查,才能制定較為可靠的治療方案。
許多腎病患者每次檢查就只顧著看尿蛋白。確實,尿蛋白是腎病最典型、最普遍的異常指標。
不過,對腎病患者危害最大的指標不是尿蛋白,而是血壓!
頂級醫(y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指出:在包括中國以內的東亞,以及東歐、熱帶拉丁美洲和西撒哈拉非洲的國家中,對慢性腎臟病患者損害最大的因素是高血壓。
60%的腎病患者伴有高血壓。伴有高血壓的患者,病理往往更重,用藥反應普遍不佳,病情進展風險更大。
高血壓導致的腎損害進展速度,要比尿蛋白快得多。高血壓不僅可以像尿蛋白一樣使腎病呈漸進性進展,還可在短時間內引起急性腎衰竭,而且可引起心血管病——尿毒癥最大的死亡原因。
可以說,高血壓直接掌握著腎病患者的最終結局。
不是血肌酐。
雖然目前肌酐還牢牢把控著腎功能化驗單的老大之位,但它已經暴露了不少缺陷:
提示異常的時間偏晚,可能耽誤治療時機;各人基礎肌酐值不同,不能統(tǒng)一標準;容易受到干擾而忽高忽低;不能判斷尿毒癥的嚴重程度等等。
所以單純用肌酐來評價腎功能,經常不準確,評價腎功能最準確的指標是腎小球濾過率。
而且,肌酐是一種毒性很小的小分子,它本身對腎功能沒有什么危害,有很多肌酐高達2000μmol/L或3000μmol/L的患者并沒有感覺到身體不適。毒性大的是呱類、吲哚類等物質。
所以“降肌酐”本身是個偽命題,一是因為腎臟固有細胞不可再生,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降肌酐方法;二是因為即使你強行把肌酐降下來,也只是化驗單數值看著好看,不能恢復腎功能。
非要降肌酐,那也容易,愛西特、尿毒清、羥苯磺酸鈣、素食等等,甚至變性手術,有一百種方法能降低肌酐,可是這種肌酐下降有用嗎?腎小球濾過率依然沒有改善、腎臟依然沒有功能,該來的并發(fā)癥還是會來,最終依然需要透析來維持生命。
慢性腎衰竭要做的是保護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而不是降肌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