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膚瘙癢癥
全網(wǎng)發(fā)布:2011-06-23 20:23 發(fā)表者:劉挺立
入冬了,天氣寒冷,按中醫(yī)的說法,這時人們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早臥晚起,補充睡眠。然而許多人卻一到晚上就渾身作癢,難以入睡。這叫入冬了,天氣寒冷,按中醫(yī)的說法,這時人們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早臥晚起,補充睡眠。然而許多人卻一到晚上就渾身作癢,難以入睡。這叫冬季皮膚瘙癢癥。
冬天為什么愛癢呢?
癢是皮膚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的表現(xiàn)。一般情況下皮膚有完整的屏障作用,所以不癢。但在冬季,由于皮脂腺、汗腺分泌的減少,皮膚缺乏汗液與皮脂的滋潤和保護,出現(xiàn)細微的皸裂,皮膚表面的酸性環(huán)境被破壞,導致神經(jīng)末梢暴露在環(huán)境中,因而此時輕微的理化刺激,如溫度的變化、日光照射、毛發(fā)摩擦、洗滌劑等,即可引起劇烈的瘙癢。
中醫(yī)治療冬季皮膚瘙癢癥有什么好辦法?
中醫(yī)認為冬季皮膚瘙癢癥的發(fā)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針對這些因素中醫(yī)一方面強調藥物治療,應用益氣疏風、養(yǎng)血潤膚、清熱涼血疏風等方法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常用的內服藥有玉屏風散、四物湯、當歸飲子、養(yǎng)血潤膚飲、潤膚丸、清熱除濕湯、防風通圣散等。常用的外用藥有香蠟膏、凡士林、硅霜等。
另一方面,中醫(yī)又強調未病先防,飲食調養(yǎng),如民諺曰:“冬吃蘿卜夏吃蔥。”蘿卜助消化、通大便,有益健康。此外芹菜、苦瓜、絲瓜、豆芽、綠豆、紅豆等能清熱除濕。茯苓、扁豆、薏米、芡實等能健脾益肺。大棗、酸棗、枸杞子、山藥、蜂蜜等能養(yǎng)血潤膚。適當食用均有益于防止、或制止瘙癢。需要強調的是飲食不能偏,適量的肉類食品對于潤膚也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首先,不能過食辛辣油膩、肥甘厚味,因為這些食品多能助濕生熱。
其次,不能過度清潔。冬季皮膚干燥,過度洗滌更祛除了僅存的少量皮脂,破壞了皮膚的屏障作用,導致瘙癢。
再次,當瘙癢發(fā)生時,不能過度燙洗,燙洗當時雖能止癢,但同時造成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更多的炎性介質釋放,瘙癢會更重。
不能濫用激素藥膏。雖然暫時能止癢,但如果長期局部大量應用,很可能造成皮膚萎縮、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并且停藥后病情易于反復。
不能任意搔抓,過度的搔抓與燙洗一樣,雖然能暫時以痛覺代替瘙癢,但同時也造成更多的炎性介質釋放,過后瘙癢會更重,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
貼身衣物以純棉制品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