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舒
來源:辣筆小尖椒(lbxjj818)
本文已獲授權(quán)
01
最近,有一段小視頻火了。
南京新街口地鐵站,晚上10點多,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子趴在地上不起,身邊到處都是嘔吐物,路過的人幫忙叫了警察。
警察過來后,男子雖然醉酒,但依舊保持著清醒,他告訴警察自己通知了女友,女友會來接他,還不斷地向警察道歉:“對不起,打擾你們了。”
在后續(xù)聊天中得知:他25歲,外地人,在南京打拼。他是做銷售的,不愛應(yīng)酬的他,為了能成功簽單,只能陪客戶喝酒。
喝了這么多,能不能簽成還不知道,心里挺委屈的,覺得生活太不容易了。
醉酒的他全程冷靜且克制,可在他女友趕來之后,上一秒還很鎮(zhèn)靜的他,下一秒就抱著女友崩潰大哭:“寶寶對不起,我感覺我沒有用……”
而他的女友,完全不顧他身上還有殘留的嘔吐物,將他擁入懷中,不斷地安慰他。最后,她攙扶著他離開。
一分多鐘的視頻,千萬的播放量,超十萬人留言感慨:“為了生活,為了家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是啊,作為蕓蕓眾生中最平凡的那一個,活著好像是在歷劫,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沉重的壓力和責(zé)任扛在肩頭,所以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
而在這背后,聽到他那句“陪客戶沒有辦法”時,很是心酸。
幸好他是醉倒在人流涌動的地鐵站,幸好他還留有一絲清醒能打電話,幸好遇到了警察……
我們感慨生活的無奈,而最讓我感慨、討厭和無奈的,就是在這背后的那種“中國式變味酒文化”。
02
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國內(nèi)的很多酒局上,酒已經(jīng)不是你自愿在喝,而是別人在強迫你喝。
一位朋友陪同上司接待客戶,參加酒局應(yīng)酬。和99%的酒局一樣,席上推杯換盞,各種恭維話和勸酒詞齊飛。年輕漂亮的她自然成了重點目標之一。
“不喝?這么不給面子?”
“飯桌上不談公事,先喝,喝完再說。”
“你們公司看來也沒什么誠意嘛!”
“說什么喝不了,也不差我這杯吧?”
“你和他喝不和我喝?看不起人?。俊?/p>
…………
其他酒局也是一樣。
開車來了,他說要給你叫代駕,你得喝。
服了藥物,他說出事了送你去醫(yī)院,你得喝。
酒精過敏,他說給你買抗過敏藥,你也得喝。
不顧生死,只在乎喝與不喝。
而且在很多這樣的酒局中,你不僅得喝,還要多喝。
在他們心中,喝得越多證明感情越深,喝得越多證明你越重視他們,喝到不省人事才能證明你夠意思。
不想喝的人太多,可很多時候根本沒辦法。
上司將你推出來當(dāng)靶子,暗示你為了公司、為了自己的業(yè)務(wù)就忍一忍,讓客戶開心了,錢也就能拿到了。而客戶那邊,又不能得罪,你只得一杯一杯把烈酒往胃里灌。
我還曾圍觀過一場酒局。
有一位父親,其實不太能喝酒,可那天他為了求人幫忙解決他孩子上學(xué)的問題,無奈地大口喝下一杯杯白酒,可最終對方也沒能給他一個確切的承諾。
可那又怎樣?喝了讓對方看到了誠意,事還有可能辦成,不喝估計一點可能都沒有。
類似的酒局還有很多很多,你會發(fā)現(xiàn):中國式應(yīng)酬餐桌上的“勸酒”,更像是一場“征服游戲”。
“菜”不僅僅是菜,“酒”不僅僅是酒,“吃”“喝”也不是自愿的事,在這背后暗藏的“規(guī)矩”和“目的”才是這場酒局的關(guān)鍵。
求人辦事要喝酒,朋友聚會要喝酒,接待客戶要喝酒,商務(wù)洽談要喝酒,上下級會餐要喝酒……
酒變成了一個工具,用來測試情感的“深淺”,試探你的“誠意”,驗證自己的“權(quán)力”。
所以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太多太多的人,面對著“上位者”,或者有求于人,都會主動“自虐”來顯誠意。
而往往又是這群人,總還要找回點“自尊”,所以他們也熱衷于去虐“下屬”,或者有求于他的人,來得到滿足感、征服欲。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酒局上的人。
他們根本不關(guān)注這酒好不好,而只是關(guān)心喝著這個酒的人,能不能給自己帶來點好處。
03
中國式的酒桌,其實總是兩敗俱傷的。
2016年,發(fā)生在海南文昌的一段短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在婚禮酒席上,一黑色套裙年輕女子舉著盛有白酒的酒杯,與身旁男子對飲,旁邊赴宴者不斷大聲叫好。黑衣女子疑似醉酒后不省人事,后被送入醫(yī)院急診搶救室,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2017年,某酒店員工下夜班后聚餐,飯局過程中,副廚師長李先生醉酒昏迷,被同事送往醫(yī)院,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2018年,浙江金華,曾某和客戶朋友聚餐喝酒,之后眾人去了KTV,而他喝多了在賓館大廳里呼呼大睡。而到了次日凌晨,他被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世界衛(wèi)生組織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在中國,每年有11.41萬人死于酒精中毒,占總死亡率的1.3%,致殘27.37萬人,占總致殘率的3.0%。
在古代,我與你志趣相投,才愿意跟你喝酒。聚會聊天為主,酒只是助興的東西。而現(xiàn)在,喝酒已經(jīng)成為被動社交的一種方式。
我們都知道小酌怡情,大飲傷身??稍谥袊降木凭掷?,卻很難做到小酌,一直在傷身。
把別人往死里灌,把自己往死里喝。
我們總以為勸酒是“規(guī)矩”,不勸這場酒局就“不完整”,喝多了大家頂多回去吐一吐睡一覺就好。
可越來越多的喝酒致死的例子在告訴大家:
強迫型喝酒,明知對方不能飲酒而勸對方飲酒,未將醉酒人員安全送回,讓喝酒人員開車致事故或損傷……
你以為你只是在勸酒,可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fēng)險,勸酒致死也是要負法律責(zé)任的!
04
道理誰都懂,可很多時候,中國的酒局都是讓人很無奈的,是虛偽的代名詞。
酒局中的人對于對方的目的都心如明鏡,甚至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厭惡,可依舊還要表現(xiàn)出樂在其中的模樣。
有時我會想:這樣明顯各懷鬼胎的酒局,我們真的有必要拿命去拼嗎?而這些強迫別人喝酒的朋友,是真朋友嗎?
皇明太陽能的董事長黃鳴曾說:“非要喝酒才能拿下的單子,肯定不是好單子;非要喝酒才能結(jié)交的朋友,一定不是好朋友?!?/p>
回想一下我身邊,好像那些熱衷于勸酒的,雙方都心知肚明大家只是“酒肉”“利益”朋友。再見面時,即使不是在酒肉聲色場,依舊不會以100%的真心相待。
而我們身邊那些掏心掏肺的真朋友,有時也會勸酒,但絕不會逼酒,往往都是量力而行。
到后來我想了一下其中原因。
或許就是因為聚會、應(yīng)酬本身目的不純粹,雙方不會真心相待,所以除了喝酒,找不到別的話來聊、別的事來做。
在這樣的飯局中,你可能認識了某個人,但當(dāng)某天你們之間沒有利益關(guān)系后,你們還會聯(lián)系嗎?
我們都說人脈很重要,當(dāng)今酒局飯局應(yīng)酬是增多人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我看來:
人脈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有些時候,與其透支著身體,把時間花在無效的聚會上,不如沉下心來提升自己。
當(dāng)你足夠優(yōu)秀了,人脈自然就來了。而到了那時,就算你身在酒局,也不會那么辛苦了。
05
這種逼酒式酒文化或許永遠都不會消失,但是,也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真實、友善一點。
可以勸酒,但請不要逼酒;可以喝酒,但請適度飲酒。
沒有任何一場酒局值得你去拼命。
你該去拼的不是酒量,而是個人能力和健康。
生命只有一次,除了對自己外,也請你對家人負責(zé)。
被勸酒時,有什么機智的應(yīng)對方法?
作者簡介:辣筆小尖椒(ID:lbxjj818)主筆。做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喜歡的字,愛自己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