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總動員2》今天上映。
內(nèi)陸北美同步。
爛番茄上,外媒早就打出高分,新鮮度95%。
Chicago Sun-Times:
它有著聰明的劇本、絕妙的動作場面,充滿娛樂性,配音也很贊。
Boston Globe:
皮克斯的續(xù)集分兩種——像《玩具2和3》這樣完美的,和像《賽車2》和《怪物大學(xué)》這樣還OK的。《海底2》顯然屬于前者。
不意外。
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對皮克斯來說,就是一座里程碑。
當年一上映就刷新影史動畫片開畫紀錄,成為年度票房亞軍(冠軍是《指環(huán)王3》)。
至今,總票房仍位居皮克斯所有動畫的第三。
以毒舌著稱的影評人羅杰·艾伯特都說:
想把臉伸進銀幕,讓清澈的海水把我眼球洗一遍。
最重要的——
它為皮克斯贏得了第一座奧斯卡動畫長片小金人。
開始了這家曾被迪士尼“瞧不起”的工作室,逆襲之路。
而對像Sir一樣的觀眾來說——
這更是讓我們最先認識到,“世界上還有這么吊的動畫”的功臣之一。
13年前,上高中的Sir,把一張《海底總動員》DVD插入電腦。
然后下巴一個半小時沒合攏過——
魚缸逃生好刺激。
鯊魚都能這么萌。
原來海底世界那么壯觀。
皮克斯,真·牛逼。
前不久,《毒舌電影》被邀請去美國皮克斯總部探班,順便提前觀看30分鐘的《海底2》試映片段。
Sir走不開,拉來朋友@Allen Sun幫忙。
在經(jīng)歷了提前觀看30分鐘試映片段、跟導(dǎo)演制片進行了一場圓桌訪談之后——
她表示,膝蓋已跪碎。
(以下內(nèi)容部分引自@Allen Sun)
試映片段中,海底世界更大更美,已無需贅言。
概念圖
據(jù)說導(dǎo)演安德魯·斯坦頓拍攝時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
讓水性感起來。
大到天空海草、小到水管墻角,每一個目之所及的小細節(jié)背后,都有劇組人員在前期調(diào)研中,收集到的海量照片作參考。
在水族館里的游客紛紛舉起手機去拍鯊魚海豚的時候,我們卻低著頭對著下水管道、電源插座、樓梯扶手什么的一通狂拍,很多人都向我們投來不解的目光。
——《海2》藝術(shù)總監(jiān)Don Shank
也正是這種不怕別人“你神經(jīng)病啊”目光的勇氣,讓每幀畫面,都透露著“照片般的真實感”(photorealistic)。
相比場景,觀眾的老朋友多莉、馬林和尼莫,反而變化不大。
為啥?
角色主管Jeremie Talbot說:
觀眾的懷舊情結(jié),是個大問題——就算你只忽略了角色面部一絲絲最最細微的表情,觀眾都會說:這不是之前的多莉!
所以,既要讓觀眾找回記憶中13年前的老朋友,又得想辦法讓他們“升級換新”。
動畫師們在細節(jié)上做文章——
讓皮膚反射的光線層次更豐富,眉眼更柔和,眼神更清澈有戲……
無法在主要角色大展拳腳,“不甘心”的動畫師盯上了配角。
他們給自己找了另一個難題——
做一只章魚。
這簡直是在“找死”。
“章魚”是一個動畫界從來沒人敢嘗試的角色,也是皮克斯歷史上,最難制作的角色。
之前的形象,無論是牛仔伍迪、機器人瓦力,還是毛茸茸的蘇利文,它們在運動時,都“有跡可循”。
但來自軟體動物家族的章魚,動起來毫無規(guī)律。
章魚哥尊容
為了讓章魚“漢克”活起來,《海底2》的動畫師沒少下功夫——
他們每個月都會前往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章魚習性。
反復(fù)修改公式,模擬漢克觸手移動的“控制軌”,多達1萬多個(普通的一個皮克斯角色,平均只需要20個)。
確保每只觸手擺動時,都能達到100%真實與自然。
片中漢克與多莉初次見面的一幕,就花了兩年時間完成。
如今影片上映,證明這一切“死磕”都是值得的——
你會在大銀幕上,清晰看到漢克皮膚的質(zhì)感。
它接觸過的地方,黏液滴落。
以及它移動時,七只觸手復(fù)雜又有規(guī)律的流動。
漢克也成了整部片最搶鏡的存在。
漢克老爺當?shù)谌康闹鹘前?,看好老爺你喲?/span>
會變色、會偽裝的章魚哥魅力四射,頻頻笑翻全場外加考眼力,強烈要求出章魚哥番外!
盡管如此,皮克斯在技術(shù)上的超越,一次次牛逼牛逼更牛逼。
對于見識過20622個氣球同時升空、擁有“香檳氣泡”皮膚的情緒小人的粉絲來說。
《飛屋環(huán)游記》
《頭腦特工隊》
早就見怪不怪——
不挑戰(zhàn)高難度,哪能叫皮克斯。
它打動人,靠的永遠是一個個“虐成狗”的故事。
皮克斯是“談感情”的佼佼者。
湯姆·漢克斯曾在皮克斯的紀錄片里說過,他和幾個朋友去看《玩具總動員2》。
女牛仔翠西被小主人放到捐贈箱里時,幾個四十歲的大男人,在悲傷的配樂
《When She Loved Me》里,抱頭痛哭。
《頭腦特工隊》,萊利的童年玩伴“冰棒”消失在記憶峽谷中時,整個電影院全是此起彼伏的啜泣聲。
《海底總動員》系列也一樣。
13年前的第一部,對孩子來說,看完記住的可能是萌萌噠的海洋生物。
一受驚就會“失禁”的墨魚寶寶
但在成人看,這是一堂“如何當好父母”的課。
外媒the disney movie review上有一篇文章,認為《海底1》跟《頭腦特工隊》,是皮克斯唯二兩部“給父母看”的電影。
爸爸馬林從對尼莫百般照顧、緊張過頭。
到相信兒子,終于舍得放手。
在皮克斯其它作品最后,我們看到的都是“再見”。
因為它們是在教給孩子——
成長過程中,該走的總會走,要學(xué)會接受離別。
只有《海底總動員》和《頭腦特工隊》最后是——
回頭見。
因為這兩部片是在寬慰父母——
孩子總會長大,我們無法改變。
但放手,不等于失去。因為無論在哪,他們都會深愛著你。
《海底2》同樣延續(xù)了親情主題。
續(xù)集故事發(fā)生在《海底總動員》結(jié)束的半年后。
但現(xiàn)實中,兩片之間卻隔了整整13年。
為什么要等13年?
導(dǎo)演安德魯·斯坦頓說:
原本在《海底總動員》最后,我覺得想給觀眾傳達的東西,已經(jīng)說完了。
在拍完7年后,也就是2010年,他才第一次完整看了《海底總動員》。
沒想到看完后,安德魯反而被多莉觸動——
他想起自己的父母。
他們在1999年去世,這么多年來,安德魯覺得自己已經(jīng)淡忘了他們——
音容笑貌,走路的姿態(tài)……
但他知道,在記憶深處,忘記他們,不可能。
總會有那么幾個瞬間,父母的影子在他心里一閃而過。
所以從那時起,安德魯開始嘗試寫一個關(guān)于多莉的故事。
當年很多人會把話嘮多莉,當成一個搞笑角色。
但在安德魯看來,多莉是一個悲劇。
《海底總動員》最后,多莉曾對馬林說——
別離開我,從來沒有人跟我相處過這么久。
看著你,我感覺像回到了家。
似乎沒人注意過這個細節(jié)。
甚至連安德魯當初寫劇本的時候,自己也沒留意。
但也許這句意外而來的臺詞背后,恰好藏著多莉悲涼的經(jīng)歷。
又是一個成人才能體會更深的故事。
《海底2》開頭,小多莉跟父母走散,從此踏上尋找它們的旅途。
剛開始,小多莉猶猶豫豫向各種魚類,打聽父母下落。
大家不是給她白眼,就是事不關(guān)己,趕緊游開。
白眼看多了,長大后,再碰釘子,多莉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自嘲。
你好,你們有看到我的父母嗎?
沒關(guān)系,我懂的,你們在約會,好好玩兒。
看,她的“話嘮”,其實只是保護自己的方式而已。
不止親情友情,跟《瓦力》呼吁環(huán)保,《飛屋環(huán)游記》反抗政府強拆一樣。
皮克斯同樣在《海底2》中,投射了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和反思。
還記得《海底1》里那個牙醫(yī)診所里,討人厭的牙套小女孩么?
續(xù)集里的人類,同樣不是什么“好貨”。
第二部的故事原本設(shè)定在海洋公園內(nèi)。
但動畫師們在觀看了紀錄片《黑鯨》后,將故事地點換成了海洋生物研究所——
《黑鯨》講的是海洋娛樂產(chǎn)業(yè)背后的殘酷真相,在高利潤面前,迷失心智的人類,殘酷對待海洋物種。
所以《海底2》里,我們也能體會到導(dǎo)演對虛偽人類的諷刺——
你看,對比海底世界色調(diào)的明快溫馨,人類世界不僅黯淡得多,更顯得棱角分明、危機四伏。
總之,無論你是想找回13年前的情懷。
還是抱著去看一部全新電影的念頭走進影院。
《海底總動員2》都能滿足。
反正Sir早就說過——
皮克斯再爛,也比絕大部分動畫強。
不過,在親身體驗過讓人隨時出戲的國語配音版后。
Sir深情提醒——
千萬,千萬,千萬,千萬別看配音版。
最后,送上一組@Allen Sun 帶回來的皮克斯總部照片——
看看!這就是別人家的辦公室!
(以下內(nèi)容來自@Allen Sun)
每次來到皮克斯,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和那些隨處可見西裝革履的商人、扛著腳架的劇組,以及時不時高舉自拍桿的觀光團的好萊塢制片廠不同。
位于埃默里維爾市的皮克斯總部,更像是一所建于理想國中的大學(xué)校園。
這里既有對岸舊金山前衛(wèi)的人文氣息,又有些許隔壁硅谷的極客氣質(zhì)。
雖然一手將皮克斯打造成今日動畫界翹楚的喬布斯,并沒有直接參與過任何影片的制作。
但徜徉在皮克斯校園中,你依然能感受到喬幫主的存在——
比如這座傾注了他全部心血設(shè)計而成的主樓。
“喬布斯”樓
被皮克斯員工稱為“前庭”的喬布斯樓大廳,如同教堂一般恢弘大氣。
之所以摒棄了最初四座辦公樓圍繞著一座小廣場的方案,是因為喬布斯堅信——
這樣的設(shè)計能夠迫使員工們,在每天都會發(fā)生無數(shù)次的“偶遇”中,源源不斷摩擦迸發(fā)出各種奇思妙想。
而由于前庭處于整個建筑的中心地帶,這些靈感,又會飛快地傳播至各個角落。
前庭
工作室內(nèi)的裝飾主題,則會隨著皮克斯每年所推出的不同影片而變化。
這次探訪時隨處可見的,自然是各式《海底總動員2》的手繪與周邊。
連海藍色的小椅子,似乎也是為了和《海2》的主題交相呼應(yīng),特別配置的。
十年如一日守候在前臺的伍迪和巴斯光年——
猜猜他們是由多少塊樂高積木拼成的?
不知賺走多少人眼淚的“冰棒”,或許徹底消逝在萊莉的記憶中了。
但在這里,它找到了又一個新家。
還有一整個櫥窗的小金人。
皮克斯已經(jīng)“承包”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好多年
為了能夠吸引更多人來到“前庭”,還專門安置了炭火爐廚房餐廳!
麥片Bar!
除了高大上的外觀,工作室內(nèi)隨處可見的充滿情懷的小細節(jié)。
比如充滿喬布斯“工匠精神”的鋼鐵——
為了讓其看上去更具浪漫感,每段都是用螺栓手工鏈接起來的。
最讓人會心一笑的,還是用伍迪和牧羊女的剪影,做成的男/女衛(wèi)生間標示。
嘖嘖,不多說了,Sir去擦口水。
最后的最后,送上《海底總動員2》預(yù)告——
|長度:01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