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自:2021年8月
總結一款竹漿纖維混紡微彈縐布新面料的設計思路和開發(fā)技術。以滌/竹漿50/50 11.8 tex和滌/竹漿50/50 11.8 tex (Pu 44.4 dtex)兩種竹漿纖維混紡紗為生產原料,織物經密緯密設計為440.5根/10 cm和346.0根/10 cm。通過經緯紗線的優(yōu)選以及整經、漿紗、穿綜、織造4個工序的技術優(yōu)化,確保了此新產品的成功開發(fā)。最終織機生產效率91.5%,織機車速615 r/min,十萬緯經停6.1根,十萬緯緯停10.9根。認為:該微彈縐布外觀起皺明顯,手感爽滑有彈性,是一款自主研發(fā),不易被仿制的服裝面料。竹漿纖維混紡;微彈;縐布;設計思路;自主研發(fā);工藝優(yōu)化傳統(tǒng)的縐布面料多以棉纖維為原料,結合一上一下平紋組織,通過對緯紗加捻定形,以及后工序熱堿液處理,緯向收縮形成布面起皺現(xiàn)象。這種布缺點明顯,起皺主要是后處理采用化學方法實現(xiàn),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市場上該種類縐布品種繁多,外觀起皺花紋比較單一化,同時布面整體起皺效果不明顯。我們公司利用現(xiàn)有紡織設備的條件自主研發(fā)一款新型縐布面料,該面料外觀起皺效果明顯,手感爽滑有彈性,受服裝面料市場歡迎。1 竹漿纖維混紡微彈縐布的開發(fā)思路
縐布的特點主要是布面輕薄和表面皺縮不平,從織物的原料和規(guī)格入手,首先作為服裝面料的紗線既要有一定強度韌性要求,也要兼顧皮膚觸感清爽,人體舒適度高的優(yōu)點。綜合考慮經緯紗原料選用竹漿纖維和細特滌綸纖維。竹漿纖維面料有很好的抗菌抑菌、吸濕排汗、防紫外線、人體靜電少等優(yōu)點,缺點是耐磨性差,濕伸長大以及塑性變化大,紗線直徑變粗,導致產品下機后隨著時間推移,緯向回縮變大。特別是在夏季高濕高溫的環(huán)境下其布幅尺寸的穩(wěn)定性比冬季大。滌綸纖維選用細特原料,紗線強力高,熱塑性強不變形,缺點是吸濕性差,易帶靜電,影響穿著舒適性。根據(jù)這兩種纖維的優(yōu)缺點,按1∶1進行混紡,經紗采用賽絡集聚紡,滌/竹漿50/50 11.8 tex,緯紗采用彈力紗,滌/竹漿50/50 11.8 tex (Pu 44.4 dtex)。考慮到布面輕薄問題,單位面積質量控制在130 g/m2以內,經密440.5根/10 cm,緯密346.0根/10 cm??U布的起皺效果從組織源頭入手,減少印染后工序的化學起皺處理,在保證布面起皺效果明顯的同時,面料也更加環(huán)保。具體花形的基礎組織點如圖1所示,根據(jù)傳統(tǒng)縐布的組織點進行合理演化,綜合考慮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基礎組織采用了7頁綜框進行設計,降低了生產難度。組織上摒棄以往單一的一上一下組織,使用一上一下、兩上一下、三上一下、四上一下、一上兩下、兩上兩下等多個基礎組織進行重新組合,原則上布面表面浮線不超過4根,這樣既能保證布面的柔軟度,也避免浮線過長導致面料起圈勾絲。圖1下面所標注的數(shù)字表示其對應的綜框列數(shù)。根據(jù)這7個基礎組織進行合理的組合,利用組織點相互牽扯作用,使得布面起皺效果明顯。此次新產品開發(fā)采用經向循環(huán)為138根,緯向循環(huán)為98根的組合花形進行設計生產。具體織物組織如圖2所示,1個完整花形組織點多達13 524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布面組織變化有章可循,為了起皺明顯,首先生產4緯一上一下組織,接著生產4緯兩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兩下、四上一下等混合組織,通過一前一后兩種不同緊度組織的交替,使得紗線相互作用斜拉,布面顯示出起皺效果,再加上緯紗使用微彈彈力紗,布面向中間收縮,起皺效果進一步增強。該花形組織是我公司自主研發(fā)圖形,仿制難度大。
圖1 地組織紋板圖
圖2 織物組織圖
2 產品開發(fā)規(guī)格
此次開發(fā)的縐布新花型面料規(guī)格為:滌/竹漿50/50 11.8 tex×滌/竹漿50/50 11.8 tex(Pu 44.4 dtex) 440.5×346.0 208.5 cm 彈力縐布面料。經紗滌/竹漿50/50 11.8 tex采用賽絡集聚紡,首先經紗確保條干好,紗疵少。質量指標:百米重量CV值1.1%,實際回潮率7.5%,斷裂強力均值為282.83 cN,斷裂強度24.2 cN/tex,斷裂強度CV值6.8%,斷裂伸長率11.7%,條干CV值11.42%,-40%細節(jié)38個/km,-50%細節(jié)1個/km,+35%粗節(jié)41個/km,+50%粗節(jié)5個/km,+140%棉結37個/km,+200%棉結13個/km,捻度109.32捻/10 cm,捻度CV值2.9%,紗疵粒1.5個/10萬米。緯紗滌/竹漿50/50 11.8 tex (Pu 44.4 dtex) 的質量指標:斷裂強力均值為256.6 cN,斷裂強度CV值10.5%,條干CV值12.25%,-50%細節(jié)4個/km,+50%粗節(jié)17個/km,+200%棉結31個/km,百米重量CV值1.6%。3 縐布面料的研發(fā)生產路線
本文主要介紹從原筒紗到坯布的織造流程,生產織造環(huán)節(jié)包括以下四個主要工序:整經工序、漿紗工序、穿綜穿筘工序和織造工序。
3.1 整經工序
整經頭份為666根,經軸個數(shù)為14個,整經頭份和經軸個數(shù)適中。整經機設備選用進口瑞士貝寧格高速分批整經機,型號:ZS98。整經回潮率7.8%,相對濕度74%,該設備的優(yōu)勢是紗線從筒紗牽引出后一直到機頭伸縮筘處,中間沒有任何額外張力影響,使得每根紗線張力大小一致,紗線在經軸上卷繞均勻,同時紗線斷頭后操作工接頭方便。從經紗的特性出發(fā),整經車速650 r/min。開車過程中每個經軸同一速度勻速開車,使得經紗在經軸上排列均勻,卷繞緊度適中,經軸表面平整無溝槽。
3.2 漿紗工序
漿料的選用:25 kg GR?1297,87.5 kg A?696,10 kg LE膠水,3 kg蠟片,3 kg抗靜電劑,后上蠟0.3%,調漿體積710 L。
漿紗設備選用津田駒漿紗機HS?40型,漿紗起機前做好漿槽、輸漿通道的清潔,特別是漿槽的漿皮雜質要清理干凈。檢查上漿輥的表面是否光滑,避免表面有毛刺引起斷紗。調漿時間把握準確,不提前備漿,以免漿液黏度發(fā)生變化,漿液充分煮熟后,黏度11 s,輸送到漿槽的黏度降為9 s,漿槽溫度91 ℃,預錫林溫度120 ℃,主錫林溫度85 ℃,蒸汽壓力0.5 MPa,壓漿力19 kN,漿紗回潮率6.0%。勻速開車,速度控制在65 m/min內,開車過程中,后車操作工發(fā)現(xiàn)斷紗、纏紗要及時降車速處理,避免長時間打慢車造成紗線烘干過度,紗線脆斷。機頭筘齒處平紗整齊均勻,盡量使得漿軸盤片兩邊紗線稀薄,這樣漿紗后兩邊紗線質量最好。通過漿紗達到了經紗增強、保伸、耐磨的目的,紗線強力由282.83 cN增加到336.70 cN,增強率19.1%,滿足了上機織造的要求。
3.3 穿綜穿筘工序
由于地組織一個完整循環(huán)較大,手工穿筘容易出錯,該花形組織使用史陶比爾全自動穿筘機,設備型號DELTA110。具體穿法按照圖2所設計的組織圖順序將漿軸經紗依次進行穿綜穿筘。對照圖2所示從左至右,地組織穿綜順序為:4、6、4、1、5、6、2、1、3、4、6、2、1、2、7、5、2、4、7、2、1、3、6、3、5、4、2、7、1、3、6、2、3、6、1、2、7、5、3、6、4、6、1、2、1、4、1、2、7、5、7、2、6、5、3、1、6、4、6、2、7、5、7、2、6、5、7、2、6、2、4、3、4、6、2、6、2、7、5、7、2、6、4、3、4、6、5、7、2、6、4、6、4、3、4、6、2、7、5、7、5、3、5、7、2、5、4、3、5、7、2、5、2、6、3、1、2、7、5、7、2、1、4、7、2、5、3、1、2、7、5、7、6、5、4、3、2、1。鋼筘型號:221.5齒/10 cm,地組織一個完整循環(huán)是138根紗,每筘2入,按此138根紗為循環(huán)將地組織紗線穿完為止。邊紗每筘3入,具體穿法:左右最兩邊各穿兩筘單經,即:8、9、8+9、8、9,剩余邊紗按每筘單經+雙經形式,即:88、9+8、99......,將剩余邊紗穿完。第10頁、第11頁做廢邊紗綜框,廢邊紗采用一上一下平紋結構,能有效防止緯紗因為彈性回彈造成的緯縮問題。停經片按照第1、2、3、4、5、6頁順穿。
3.4 織造工序
織造設備及紡專器材的選用:織造設備為津田駒ZAX?E210型織機,配多臂開口機構。邊撐裝置為3長針28環(huán)的橡膠光面邊撐裝置,邊撐角度居中,該邊撐裝置能有效控制布面穩(wěn)定無滑動,又不會引起布邊邊撐刮破造成的破洞。
織造上機工藝:經紗張力設置在2 500 N~2 800 N之間,停經架高度設為1格,停經架前后位置設為2格,停經架選擇第6個定位孔。第1頁至11頁綜框高度分別是52 mm、52 mm、54 mm、54 mm、56 mm、56 mm、56 mm、58 mm、58 mm、58 mm、58 mm。開口量:80 mm、70 mm、65 mm、60 mm、120 mm、110 mm、100 mm、95 mm、90 mm、95 mm、90 mm??椩扉_口時間290°,后梁高度80 mm,送經時間310°,送經量5 mm,主噴氣壓0.16 MPa、輔噴氣壓0.22 MPa,筘幅208.5 cm,車速610 r/min,上機緯密340.5根/10 cm。廢邊紗穿在第10頁、第11頁上,兩邊各4根,廢邊紗導紗輪要靈活轉動。通過織造工藝不斷優(yōu)化,坯布的下機品質和織機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證。最終織機效率91.5%,平均車速615 r/min,十萬緯經停6.1根,十萬緯緯停10.9根,下機一等品率98.1%,少量的緯縮疵點通過后整理修織,入庫一等品率99.91%。
經過前期對棉紡用高強錦綸紡絲油劑、卷曲性、倍長和超長纖維以及疵點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進,大大提高了纖維的可紡性。在紡制低比例高強錦綸棉混紡紗時(錦綸混紡比例為20%、40%、50%),在保證紡紗車間一定相對濕度和正常機械狀態(tài)下,紡紗可順利進行。但當高強錦綸混紡比例提高至60%及以上時,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工藝優(yōu)化,才能確保紡紗順利進行。4 坯布下機質量指標及坯布外觀效果圖
坯布實際下機經密556.5根/10 cm,緯密344.0根/10 cm,經向斷裂強力930.8 N,緯向斷裂強力384.0 N,坯布無漿干重121.48 g/m2,布面外觀凹凸不平,上下錯落有致,褶皺分布變化均勻,外觀靚麗,手感觸摸爽滑細膩有彈性。實際下機坯布外觀如圖3所示。5 結束語
此次開發(fā)的縐布新面料,摒棄了以往市場上常見的簡單重復外觀花式,利用不同組織的不同特點進行合理再組合,外觀造形靚麗別致且難以仿制。從生產原料的選擇,原料之間的搭配比例,以及織造過程中工藝的優(yōu)化,保證了該款縐布新面料的成功開發(fā)。最終織機生產效率91.5%,織機車速615 r/min,十萬緯經停6.1根,十萬緯緯停10.9根。該微彈縐布外觀起皺明顯,手感爽滑有彈性,是一款自主研發(fā),不易被仿制的服裝面料。技術研發(fā)人員只有拓寬面料的設計開發(fā)思路,打破固有觀念,這樣才能真正地開發(fā)出新的紡織產品,增加紡織市場中面料的多樣性,讓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