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眼看世界\品茗知冷暖\樂享茶生活,文化視角深度解讀茶人茶事!
文/義芳君(茶類原創(chuàng)微信公眾號:義芳君說茶)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兒時母親教的一首童謠,唱的正是我國傳統(tǒng)端午佳節(jié)。如今眼看農(nóng)歷五月初五就要到了,大街小巷上早已飄蕩起了陣陣沁人肺腑的粽子香。這不禁勾起了我兒時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美好記憶。
在閩南,端午節(jié)并不僅僅是祭祀屈子的節(jié)日,還是祛惡避疾、祈求平安的節(jié)日。這一天全家老小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帶香袋、喝午茶,然后去觀賞龍舟賽,給自己村的隊伍吶喊加油。兒時特別期待這一天的到來,不僅在于有美味的粽子吃,還在于這一天也是全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一天。
為了這一天,母親得提前好幾天開始忙碌起來,先挑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趕個大早,去山上采摘些新鮮的粽葉。老家山上的粽葉生長在靠近水源的懸崖附近,植被茂密,山石滑膩,蛇蟲出沒,采摘非常不易。但這種新鮮的粽葉,帶著天然的清香味,包成的粽子不僅外觀翠綠可人,味道還特別香嫩,保鮮時間也較長。采摘完粽葉,母親又接連幾天忙活著去買些新鮮的五花肉、花生、紅豆、糯米等,然后把這些食材浸泡在清水中,等待包粽子的那一天。
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剛吃過晚飯,母親就招呼全家人把這些食材全部搬到大廳上,全家人就圍在八仙桌前開始了熱鬧的包粽子“比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包的最快也是最好的總是母親。母親會包很多種類型的粽子,常規(guī)的三角形、四角形,甚至是復(fù)雜的六角形,里三層,外三層,看得我眼花繚亂。這時候母親總是交代給我一個“重要任務(wù)”,往她手上剛包出來的粽子雛形里添加食材。我常常看得入迷,跟不上母親節(jié)奏,被母親輕聲叱喝——小饞貓,還沒包好就想著吃了……引得全家人哄堂大笑。看著看著,我終于忍不住也自己動手包起了粽子,可始終也學(xué)不會那復(fù)雜的左旋右繞,只好乖乖地包著最簡單的獨角粽子。母親常常會包很多種口味的粽子,紅豆粽子、花生粽子……甚至加點紅棗、麥仁等讓粽子的口感更加豐富。
臨近結(jié)尾,母親還會特意包上幾個咸粽,混在所有的粽子當中。這樣的咸粽,其實并不好吃,兒時特別怕吃到這咸粽子。母親仿佛知道我們的心思,特意說,你們誰都別給這些咸粽做標識,等下粽子熟了,誰吃到這咸粽,都得他它吃完。這么多年過去了,母親的話依然清晰地回響在耳邊。盡管當時并不是特別理解,現(xiàn)在想想這樸素的話語中不正是生活的至理嗎?!生活不盡然是十全十美,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與其怨天尤人,自我逃避,還不如勇敢地直面,以自己的勇氣、韌性去迎接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之旅。
煮熟后的粽子,母親總是三五個一串地捆地在一起,掛在廚房里或窗臺上,一串串的特別好看,遠遠望去就像一道風景線。這時候,母親總是開心地笑著,并吩咐我?guī)状萌ソo左鄰右舍品嘗下,然后她挨個地給親戚朋友們打電話,夸說今年粽子如何如何的香甜,邀請他們上門品嘗,要是沒空,也會說那不然過幾天給送過去。
給鄰居送粽子的任務(wù)總是落到我的頭上。我總是飛跑著去送粽子,再一路小跑著回家,生怕姐姐們搶了先……每次迫不及待地打開新鮮出爐、還冒著熱氣的粽葉,一小口下去,那種溫潤滑膩又清香撲鼻的味道,令人難以忘懷,以至于不顧手上到處粘乎乎的。
在閩南,吃粽子是一定要品烏龍茶的,那才叫絕配。粽子的香甜配上烏龍茶的濃郁,這種風味獨特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記得兒時吃完粽子后,一家人總是圍繞在茶桌上,拿出當季剛炒制的甚或是珍藏多年的烏龍茶,燃柴煮水,提壺高沖,隨著那高揚的茶香飄蕩,幾杯烏龍茶下肚,眾人一致發(fā)出咻咻咻的響聲,而后一陣叫好。吃完粽子,喝上幾杯烏龍茶,不僅僅在于去油消膩,更是在一杯釅釅的茶香中,品味出粽子咸甜熱乎的悠遠口感,感受雖平淡無常,卻曠達至真的這份平常日子的其樂融融……
那些天,粽子散發(fā)出來的清香味彌久不散,以及母親忙碌而開心的身影,一家人熱鬧開心的場景……點點滴滴的美好記憶化作永恒留存在了我的心底——
人生不可重來,美好瞬間一去不復(fù)返,只愿我們能夠珍惜當下,珍藏美好,忘切抱怨,在時光的黃葉與落紅之間,找尋生活的那一抹令人回味無窮的感動。
(以上配圖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謝謝?。?/p>
-----------------------END------------------
義芳君出身多彩茶鄉(xiāng),從小諳熟茶事,胸懷對故土鄉(xiāng)情的執(zhí)著守望,樂享關(guān)乎茶與生活的點滴感悟,期待與您的茶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