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與愛情》德國市民悲劇的代表
背景說明
《陰謀與愛情》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成果之一,也是席勒創(chuàng)作頂峰時的作品,同時它又是德國市民悲劇的代表作。
席勒(1759—1805),德國啟蒙時期著名的劇作家和詩人。他出生在軍醫(yī)家庭,學過法律和醫(yī)學,自己也曾當過軍醫(yī)。青年時的席勒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這一時期他的重要劇作有《強盜》、《陰謀與愛情》、《華倫斯泰》三部曲、《奧爾良的姑娘》、《威廉·退爾》等。席勒是個政治傾向性強烈的戲劇家。代表作《陰謀與愛情》與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同是狂飆突進運動最優(yōu)秀的作品。
《陰謀與愛情》通過平民音樂師的女兒露伊斯與宰相的兒子費迪南的悲劇,揭示出德國市民與宮廷貴族階級的尖銳矛盾以及宮廷內(nèi)部爭權奪利的種種陰謀與罪惡,并號召人們起來同封建貴族展開斗爭。作品的反封建性,尤其體現(xiàn)在它并不取材于歷史,而是直接取材于席勒生活的時代,觀眾對此劇的現(xiàn)實性一目了然。法蘭西共和國則由于此劇的反封建思想,授予席勒榮譽公民的稱號。恩格斯稱贊《陰謀與愛情》“是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該劇結構嚴謹,沖突尖銳,情節(jié)生動,語言富于激情,是典型的席勒式風格,它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名著概要
故事發(fā)生在18世紀下半葉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某一小公國里。
宰相的兒子費迪南少校愛上了平民音樂師米勒的女兒。米勒早年曾答應伍爾牧,只要女兒露伊斯愿意,就嫁給他?,F(xiàn)在伍爾牧要求米勒拿出父親的權威,將女兒嫁給他。米勒嚴辭拒絕了伍爾牧的要求。
伍爾牧求婚遭拒絕后一直懷恨在心,現(xiàn)在,他要借宰相的手排除情敵。這時,公爵出于政治目的的考慮要娶一位夫人,為此他必須與他的情婦(一個叫米爾佛的英國女人)表面上分手,分手的好辦法便是讓她和別人在形式上結婚。公爵要替她找一個假丈夫,制造一個騙局。宰相為了進一步控制公爵,鞏固自己的地位,便要兒子費迪南與公爵的情婦結婚,由此引起激烈的沖突。
宮廷的陰謀正在實施,米勒家里亂成一團。費迪南急忙趕到露伊斯身邊,堅決地向露伊斯表示,他要戳穿父親的陰謀,這時,宰相帶著法警和跟班來到米勒家,惡毒辱罵露伊斯誘騙了他兒子。米勒大怒,要將宰相趕出家門。宰相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來,把米勒夫人和露伊斯拴到恥辱柱上示眾。費迪南一手挽住露伊斯,一手拔出佩刀威脅宰相: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講述宰相發(fā)家的歷史。宰相無可奈何,只好放了露伊斯母女。
伍爾牧為了達到占有露伊斯,又向宰相出了個鬼主意:把米勒關進監(jiān)獄,利用露伊斯對父親的愛,引誘她辦兩件事,作為釋放米勒出獄的條件。由宰相授意她給第三者寫一封情書,并且宣誓,以后不泄漏寫情書的原因。然后伍爾牧來向米勒夫婦的女兒求婚。宰相欣然同意這個計劃。米勒夫婦馬上就被關進了監(jiān)獄。
伍爾牧立即跑到米勒家,向露伊斯提出救她父親出獄的條件。她按照伍爾牧的吩咐,給宮廷侍衛(wèi)長寫了一封情書。
費迪南拾到那封情書后,馬上來到米勒家里,他一方面冷嘲熱諷米勒父女,另一方面又懷疑情書的真實情況。經(jīng)過一番痛苦的思索,露伊斯堅決地回答:“是我寫的?!?span lang="EN-US">
費迪南絕望了!他要來檸檬水,準備下毒。他打發(fā)米勒去給宰相送信,隨即將毒藥投入檸檬水里。他一邊咬牙切齒地痛罵露伊斯“太卑鄙”,是“魔鬼”,一邊將有毒的檸檬水叫露伊斯喝下去。他自己喝了毒藥后扔掉佩刀、綬帶,準備就死。露伊斯的藥性發(fā)作,她對費迪南說出了情書的真相,聽了這話,費迪南如遭五雷轟頂一樣倒在地上。露伊斯停止了呼吸,費迪南心如刀絞。
宰相和伍爾牧等人趕來,費迪南臨死前揭露和控訴他父親:“這套陰謀是巧妙的,令人佩服的,我承認,通過嫉妒來扯斷我們心的結合?!@番計算是專家定出來的,可惜的是,憤激的愛情并不像你的木偶那樣聽從牽線人的擺布?!彼幮园l(fā)作了,費迪南痛苦地死在了露伊斯身邊。
知識鏈接
1.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發(fā)生在18世紀70—80年代的德國,歷時15年。它是德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一次全國性文學運動,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延長與繼續(xù)。啟蒙運動的主要傾向,都在狂飆突進運動中得到了發(fā)展與加強。
“狂飆突進”這個名稱,象征著一種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它得名于劇作家克林格爾在1776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劇。青年時期的歌德和席勒都從參加“狂飆突進”的狂熱反抗開始,向已成絆腳石的古典主義發(fā)起沖擊,要求個性的表達和創(chuàng)新。他們以自己卓越的藝術創(chuàng)作,把德國文學從狹隘的范圍引入歐洲文學的廣闊領域。
狂飆突進運動的口號是“弘揚天才,爭取獨立性”,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強調文學的民族性,要求發(fā)揚文學的民族風格;反對封建束縛,強調天才,強烈要求個性解放;受盧梭返回自然的思想的影響,歌頌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樸的人民。作家們運用最多的文學體裁是戲劇。歌德的《葛茲·馮·伯利欣根》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作;影響最大的小說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2.市民悲劇
市民悲劇是與亞里士多德規(guī)定的古典悲劇特點相對而言的。古典悲劇都是以王公貴族,帝王將相等所謂高貴人物為悲劇的主人公,而市民、普通百姓只能在喜劇中充當為人們嘲笑和取樂的對象。市民悲劇則與之針鋒相對,讓市民階級為悲劇主人公,以證明市民階級也有崇高的情操和高尚的情感??梢娛忻癖瘎〉漠a(chǎn)生、發(fā)展和成熟,體現(xiàn)了市民階級意識的覺醒,這種意識的覺醒鮮明地反映了市民悲劇的反封建傾向。
名家評述
《陰謀與愛情》緊扣住了時代的脈搏,反映了市民階級與封建統(tǒng)治階級這一主要社會矛盾。露伊斯夢想著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度的實現(xiàn)。她滿懷激情地說:“那時候,差別的界限打破了,一切可惡的身份外殼從我們身上剝掉了,人就是人了?!痹诘聡敃r市民階級的呼聲是代表全人民的要求的。
——關惠文《席勒詩歌喜劇選·前言》
席勒的這個劇本有超過他的全部先驅者和他的后繼者的一個優(yōu)點:它達到了一個革命高度,在它以前的市民階級戲劇未曾達到過這個高度,在他以后的市民階級戲劇永遠也不會達到這個高度。
——梅林《德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