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家富,博學好古。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
倪瓚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guān)仝、李成,加以發(fā)展,畫法疏簡,格調(diào)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gòu)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cè)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nèi)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于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zhì)。
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fā)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xiàn)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并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云:“云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蓖趺帷端蜅盍x甫訪云林》說,倪瓚“牙簽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strong>
黃公望說倪瓚的畫是“硯坳疑有煙云貯”,這詩句寫得誘人。如倪瓚的《虞山林壑圖》,先用濕筆,后用干筆摩擦,畫風冷靜,極少顯出緊張感。他的山水畫淡泊蕭疏,從早年到暮年,往往都用一種簡單的格局:近景是平坡,上有枯樹,中間是一片開闊的水面,遠景則是起伏的土山。
感謝關(guān)注弘韻文化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