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叡(1298-1355),字孟思,號雪濤散人、青云生、養(yǎng)素處士,先世為濮陽(今屬河南)人,移居杭州。終身布衣。晚年客居江蘇昆山,也死在昆山,因?qū)⑵渌鶎W傳遞到吳門一帶。為吾丘衍弟子,工書法,尤精篆、隸。劉基《覆瓿集》云:“叡少好學,工翰墨,尤精篆、隸,凡歷代古文款識制度無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筆初若不經(jīng)意,而動合矩度。識者謂吾子行、趙文敏不能過也?!彼谧瓡?、隸書、印章方面都接受了吾丘衍的思想,并有所發(fā)展。傳世的書跡有《隸書道德經(jīng)》《篆書千字文》《隸書離騷》《九歌圖卷跋》等。
吳叡《隸書道德經(jīng)》,紙本,24.8×400.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兜赖陆?jīng)》又稱《道德真經(jīng)》、 《老子》、《五千文》,被譽為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先河的哲理詩,是老子對宇宙、人生、社會、政治、軍事認知的哲學格言。不過五千言,卻幾乎一字涵蓋一個觀念,讓后人用了不知多少萬言去詮釋它,卻永遠意猶未盡。此帖為吳叡三十八歲時所書,筆法方圓互見,結體整齊劃一,雖有漢隸風規(guī),而實依唐人筆意。通篇用筆工穩(wěn)精謹,五千言文字一氣呵成,且無一懈筆,功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