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既是熱帶生物學家向往的科研基地,也是“花鳥畫家的朝圣地一”。每年有數(shù)以千計的畫家來版納植物園寫生,對中國花鳥畫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促進科學藝術(shù)的融合與發(fā)展,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途徑,版納植物園將從2016年9月28日開始,在王蓮酒店蘭花廳舉辦“藝術(shù)邂逅科學——熱帶雨林中國畫寫生作品展”,此次出展的題材主要以中國熱帶雨林景觀繪畫作品為主題。展覽期間還將邀請知名畫家做專題講座,面對面地與科學家、畫家互動交流。
我們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女畫家--石蘭。
石蘭,生于安徽合肥
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安慶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教授、中國美協(xié)法國巴黎國際藝術(shù)城訪問學者。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個鮮活而熱烈的植物世界,天是藍的,地是綠的,風是香的,十二個月中五顏六色的奇花異卉爭相演繹,所有的植物都象是用了催化劑,比咱們家鄉(xiāng)的大了很多,艷了很多。
在這里走路是不能低著頭的,上下左右無處不飛花。常常是走著走著,路邊突然閃出一片燦爛讓你心跳。視點剛落在高高的火焰花上,那藤呵蔓呵又把你眼睛引向了灌木叢中的杜鵑花;再低頭,草叢中閃爍著殷紅的相思豆,相思樹旁飄逸的白花靜靜的開放;背襯著深深淺淺的旅人蕉,視線象是飛動的蝴蝶不知落在哪叢花上。
清晨,濃霧在花瓣上凝成清露叭噠叭噠地滴下來,午后,驕陽的寂靜中你能聽到竹子拔節(jié)、花兒綻放的聲音;傍晚,金風吹過依蘭馨香恍若仙境。所有的生命都象漲滿了漿汁的果子,一碰就炸開來,每天都會給你帶來莫名的驚喜。比如第一天你發(fā)現(xiàn)南美水仙花象白色的小星星,第二天就開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再過幾天綠葉滿目花已了無痕跡,仿佛什么故事也沒發(fā)生過。寫生時明明是花蕾你畫著畫著不小心就綻開成花朵了。還有那嬌嬈的黃扶桑,頭天傍晚花朵象個掀了蓋頭的新娘,第二天拿相機過來,卻變成滿臉褶子的老太太。生命的演變過程像快鏡頭在眼前掠過,讓人感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所有的美麗都會稍縱即逝。
可以說版納生活的啟示是引發(fā)我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源泉。記得我十年前第一次來版納,在汽車飛馳的窗外,看到路旁那些熱帶植物砍了又發(fā),燒了又生,生生不息的精神,無不為之感動,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后來的人生之路。
1997年我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個人畫展,其中代表作《生命之源》的創(chuàng)作初衷應該追朔到西雙版納所見的生活感受。2002年的元月我在讀中央美院郭怡孮花鳥畫創(chuàng)作高研班,第二次到西雙版納寫生,回來后完成了《南國馨香》和《百花冊》兩本書的創(chuàng)作,去年已先后由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其中《春竹》、《文殊蘭》、《南國春早》等作品我都用了濃郁的重彩色調(diào)再現(xiàn)熱帶植物的鮮活形象,作品完成后深感這遠遠不足以表達我心中的西雙版納。
在植物園我們也遇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和人。畫家何老師就是一個很有風趣的人,出門寫生頭戴帽子腳穿涼鞋,用他的話講,是頭腦清醒腳底發(fā)熱。他在家門口貼了一幅對聯(lián),“太陽出了月亮落了天亮了,花開了葉子黃了果子熟了”。等我們的時候就發(fā)條短信“我等得花兒也謝了”。有天寫生時我發(fā)現(xiàn)一種很美的植物叫八寶樹,它的花苞從高高樹上倒掛下來造型很有味道,可我連去了幾次不是花沒開就是花謝了,很無奈。何老師說:“花有兩種,一種是蟲媒花,靠昆蟲來授粉,開的姹紫嫣紅,好在白天招蜂引蝶。另一種是風媒花,靠風來授粉,大多是白色,在月光下也很醒目,你清晨去看看八寶樹的花吧?!惫?,在清晨我拍到了八寶樹花開時奇特的照片。
還有一位叫“鐵刀木”的植物學家給了我一張名片,不知怎么就讓我弄丟了,第二天很不好意思告訴他,再要時,人家搪塞地說:“以后吧”??墒沁^了兩天,在草叢中撿紅豆時,居然在小路邊發(fā)現(xiàn)了那張名片,我高興地發(fā)條短信:“失而復得,這下把你可鎖定了”。他回信“是信手放飛的吧”,“就算放飛也放的是地方嘛”,于是就有了“鐵刀木結(jié)海紅豆”的故事。
在版納的日子真得很美好,傣家寨的婚宴、羅梭江畔的紅月亮,一幕幕都讓人揮之不去。我告訴家鄉(xiāng)的朋友,“在版納一月,做傣裝裙兩套;畫寫生三本;交朋友四五;撿紅豆若干;問君歸期未有期,夜夜酒醉不思歸。(作者/石蘭)
部分版納題材作品:
憶版納
金鳶尾
鳳尾竹下
春竹
版納之春
天堂鳥
清明花開
南國鳳
南國馨香
編輯/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