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腸道癌變的種子》關鍵詞:結直腸癌 癌前病變 息肉專家:劉騫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yī)師
在所有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是唯一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的惡性腫瘤,發(fā)病速度達到每一分半種就有一個新發(fā)病例,結直腸癌如此來勢洶洶,百分之八十的結腸癌都是由一種很常見的病變引發(fā)的,這種可怕的病變究竟是什么呢?請關注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主任醫(yī)師 劉騫帶來《警惕腸道癌變的種子》。
通過現場郎先生的病例我們看到,癌變部位發(fā)生在結腸,距離肛門位置較遠,雖然沒有失去肛門的風險但發(fā)現時已經出現了癌細胞的轉移,在他的身上出現了怎樣的癥狀,能否從他的身上找到癌前病變的蛛絲馬跡呢?更多精彩,請關注養(yǎng)生堂。
結直腸癌出血癥狀如果發(fā)生在直腸,會出現便血,發(fā)生在結腸因慢性出血導致出現貧血,專家表示,貧血是結腸癌的典型表現,常見的貧血表現除了乏力嗜睡還可以表現為下眼瞼發(fā)白,指甲顏色發(fā)白,而貧血一旦出現癥狀 表明癌癥可能已經發(fā)生,患者朗先生提到的有10年的腸炎病史否與結直腸癌前病班變相關呢?
專家表示息肉長到兩厘米才會發(fā)生癌變,而息肉生長這個過程長達10年的時間,遺憾的是患者往往等到發(fā)生癌變才會發(fā)現,那么他的癥狀究竟有多隱匿,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到了劉主任病房中,針對由息肉引發(fā)結直腸癌的患者進行了調查,從他們身上是否可以找到息肉發(fā)生的蛛絲馬跡呢?
得了直腸癌,喝下這碗水就好了
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直腸癌發(fā)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fā)病率有升高的趨勢。早期大多無癥狀,進展期腹痛,大便帶血,大便變細等。
(1)
中醫(yī)治療直腸癌偏方如下:
【方藥一】黃柏10g,白英30g,龍葵30g,白頭翁20g,白術10g,蒼術10g,生薏苡仁30g,厚樸10g,云苓10g,元胡10g,敗醬草30g,川楝子10g,川黃連3g(沖),藤梨根30g。
【功能】健脾利濕,清熱解毒,行瘀排膿。適應癥于結腸癌。
【用法】每日1劑,分頭道、二道煎服。
【注意事項】禁食酸、辣有刺激性食物。守方治療2~3個月,為1療程。
【方藥二】紅藤30g,藤梨根30g,馬齒莧30g,土茯苓30g,半枝蓮30g,白英30g,孩兒茶10g,敗醬草30g,馬尾蓮20g,木香10g,厚樸10g,三棱10g,蓬莪術10g,川楝子10g。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痢療瘡、消癰散結。
【適應癥】每日1劑,分頭道、二道煎服。
【用法】服藥后有個別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胃滿、納差,可改用一次藥汁分兩次服,即可減去胃滿反應。
【方藥三】槐角、銀花各12g,白花蛇舌草、生苡仁、藤梨根、土茯苓各30g,貓人參60g,無花果15g,側柏葉、苦參、生地各9g。
【適應癥】晚期便血,大便變細,有粘液及膿血,腹痛惡心,胃納不振,口燥而苦,苔白膩,舌質暗紫,證屬濕邪下注,瘀毒郁結腸道者。
【功能】解毒利濕,祛瘀通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
【方藥四】太子參12g,姜半夏、當歸各6g,炒白術、茯苓、苦參各9g,生苡仁、藤梨根各30g,無花果15g,貓人參60g。
【功能】養(yǎng)陰補血,健脾益壽。
【適應癥】晚期,手術損傷氣血,脾胃虛弱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