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偃師夾河灘往事之收麥

文/伊洛淙淙

夾河灘作為全國小麥高產(chǎn)示范區(qū),在我印象中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就畝產(chǎn)八九百斤,后來化肥、農(nóng)藥跟上后,只要灌漿期不出現(xiàn)倒伏,畝產(chǎn)普遍都達到了千把斤。那些年五黃六月焦麥頭天三夏搶收的場景令我記憶深刻。

麥?zhǔn)涨?,大家格外關(guān)注天氣,根據(jù)天氣狀況和麥子的成熟情況隨時準(zhǔn)備動鐮。麥?zhǔn)盏念^天晚上,父親就坐在壓水井邊,將第二天割麥?zhǔn)褂玫溺牭对谟褪夏サ娩h利,磨好后輕輕地在指頭上刮兩下試試鋒利程度,直到滿意才換下一把鐮刀接著磨。小小的我就被父親教導(dǎo)著知道了“磨刀不誤砍柴工”。農(nóng)家孩子對做人做事道理的理解就是生活中一句句的農(nóng)諺和長輩們的不斷敲打。鐮刀磨好后,父親將鐮刀、麻繩、草帽、桑木叉、“佯門兒”等放到架子車上,將第二天的準(zhǔn)備工作提前做好,收拾停當(dāng)才去休息。

第二天天不亮,母親就早早地起來,蒸兩籠包子,熬一鍋稀飯,煮一盆雞蛋,切一盤咸菜絲。一家人在微涼的晨曦中快速地吃完早飯,趁著清晨的涼意,拉著架子車去地里割麥。母親將剩下的包子、雞蛋用毛巾包上裝進提兜里,再灌上一綠軍水壺涼白開掛在車把上,這是半晌休息時的加餐。麥?zhǔn)諘r節(jié)人們的體力消耗很大,休息時能夠加點餐補充一下體力很有必要。有時水不夠喝,孩子們還要回家再灌一壺。有些人家還會將暖水瓶或者燒水用的白鋁壺提到地里。

小時候農(nóng)村學(xué)校一年還有麥假和秋假兩個假期,一個假期半個月左右。一方面那時的教師大部分是民師,他們也都是家里的主勞力,收麥?zhǔn)涨飼r老師們也需要回家勞動;另一方面孩子們也要回家?guī)透改缸鳇c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畢竟收麥?zhǔn)涨锸桥c老天爺賽跑,收的不及時,老天爺一變臉就可能讓一年的收成泡湯。因此,這兩個假也是雷打不動的延續(xù)了好多年,每年麥假結(jié)束開學(xué)時,我們還要向?qū)W校交麥子,因為放假時學(xué)校都安排有拾麥穗的社會勞動作業(yè)。麥?zhǔn)蘸螅械暮⒆訒サ乩锸胞溗?,也有的孩子將家中收獲的麥子搲上兩瓢交差了事,這些也為我們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父母擔(dān)心孩子們割傷,一般都不讓孩子們割麥,到了地里就讓他們?nèi)ジ钸^的地里拾麥穗,裝車時讓孩子爬上架子車踩實麥子,水喝完了讓孩子回家再灌一壺水,如此而已。那時候我還小,拾著拾著就丟下麥穗去追蝴蝶捉螞蚱去了。哥哥則拿起備用鐮刀,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慢慢地學(xué)著割麥,從兩三壟,到五六壟,從留得麥茬比較長到逐漸溜著地皮割,越來越嫻熟。割麥時,左手?jǐn)堊∫粔披溩樱沂挚焖俚鼗瑒隅牭?,溜著地皮將麥子割下來,麥茬留得越短越好,方便麥?zhǔn)蘸蠓N秋莊稼。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到了可以割麥子的年齡,卻發(fā)現(xiàn)我使不了鐮刀。鐮刀竟然像斧子、鋸子、剪刀一樣分左右手,我這左撇子竟然使喚不了它。勉強用右手握著鐮把,割得慢留得麥茬還高,關(guān)鍵是很不安全。因而,那些年麥?zhǔn)涨锸諘r,我為家里出的力真是不值一提。唯一能說道說道的是裝車時,我可以爬上架子車將麥子踩實。車裝不好,拉麥子時就容易禿嚕下來,重新返工會非常麻煩。

麥子割完后,要用架子車?yán)教崆笆帐俺鰜淼拇螓湀隼?,用打麥機脫粒。說到打麥場,就不得不提一道地道的美食——捻轉(zhuǎn)。那些年白面主貴,交完公糧,家中粗細(xì)糧搭配著才夠一年的口糧,因此捻轉(zhuǎn)雖然好吃,但還是舍不得將青麥子割下來做捻轉(zhuǎn)。只有在收拾打麥場的時候,才不得不將場地的麥子提前收回家。家長將青麥子煮熟后放在碾盤上碾成捻轉(zhuǎn),或添點油配著青辣椒炒一炒,或搗點蒜汁拌一拌,都非常好吃。在家長做捻轉(zhuǎn)時,心急的孩子往往已急不可耐地拿幾穗麥子放到煤火上燎一燎,顧不得燙手,倒騰著手將剛燎熟的麥子搓出來,濃濃的麥香引誘得孩子忍不住不停地吞咽唾沫。孩子們邊搓邊吹,吹去麥芒,黑黑的手里就留下了半透明的青色麥粒,冒著絲絲熱氣誘人的很。燎熟搓出來的麥子在孩子眼里是最好吃的,現(xiàn)在想來還忍不住饞得慌。

打麥(脫粒)是集體勞動,有時候幾家會聯(lián)合起來,這時候往往人歇機器不歇,一家打完就趕快將機器推到另一家,大家排隊等候打麥,輪到晚上的就需要連夜挑燈夜戰(zhàn),直到將麥子灌進袋子拉回家才能松口氣。打麥需要多人協(xié)調(diào)配合,三兩個婦女圍著打麥機的大簸箕,將麥子送進打麥機,男子們用桑木叉將打麥機噴出的麥秸稈挑過去垛成麥秸垛。垛麥秸垛是個技術(shù)活,垛不好容易垛偏垛塌。男子們邊垛麥秸垛,邊抽空將遠(yuǎn)處的麥子用叉子挑到打麥機跟前,方便婦女們向打麥機送麥子。大一點的孩子會被家長安排用木锨將打麥機肚子下的麥粒鏟出來,也會被母親吆喝著將遠(yuǎn)處的麥子拤過來。打麥?zhǔn)莻€危險活,大人只允許孩子們將麥子拤過來,但嚴(yán)禁孩子們向打麥機送麥子。

麥子脫粒后,還要趁風(fēng)揚一揚,這叫揚場。揚場也是技術(shù)活,需要根據(jù)風(fēng)向調(diào)整揚的角度,一般是男子們操作,老把式即使僅有微風(fēng)也能很好的揚去麥芒,新手則需要等風(fēng)刮起來才揚。男子們用木锨鏟一锨麥子,使勁拋向空中,麥粒落下來,麥芒則被風(fēng)吹拂飄走;婦女們在麥子落下后要用竹掃帚掠去殘留的麥芒;孩子們兩兩配合,將揚過場的麥子裝進編織袋。麥?zhǔn)蘸螅€需要找個好天,用拖拉機或者牲口拉著磙子將麥秸稈再溜一遍,溜出殘留的麥子。

收麥?zhǔn)切量嗟?,勞累的,需要和時間賽跑。割麥、打麥、晾曬都需要好天氣,需要在變天前完成,尤其是打麥子,人歇機器不歇,輪到自家時就需要白天黑夜連軸轉(zhuǎn)。打一場麥不亞于一場大會戰(zhàn),忙累時人往往提著勁,還不覺得使得慌;一結(jié)束戰(zhàn)斗就覺得腰酸背疼,渾身酸痛,一個個灰頭土臉,眉眼鼻子都是黑的,麥芒刺得人渾身刺撓。這時候大人都格外慷慨,遇到賣冰糕的過來,都會給孩子幾毛錢去給一人買個冰糕解暑降溫。條件好的也會提前準(zhǔn)備好小香檳、變蛋,休息時一人剝個變蛋,喝兩口小香檳。

麥?zhǔn)諘r還有一道農(nóng)家美食做的最多,那就是蒜面條。蒜面條天熱時平時也吃,但麥?zhǔn)諘r節(jié)的中午做的頻次格外多,大概是因為蒜面條方便、快捷、爽口、頂餓的緣故吧。農(nóng)忙時婦女們往往顧不上搟面條,都是讓孩子上午搲一盆面,去壓面條人家換幾斤寬面條。當(dāng)時一斤面粉二分加工費,可以換斤二兩濕面條。我們隊鳳蓮孃家壓面條,面條勁道爽滑,寬面條做蒜面條,二不寬面條做撈面條、湯面條,細(xì)面條做鹵面,很好吃。中午收工回家,炒幾個雞蛋,撈一碗面條,澆上蒜汁,一家老小很快就吃上了午飯。蒜面條的滋味在那碗蒜汁,搗蒜時往往會加入幾個青辣椒,蒜的辣、醋的酸、青辣椒的爽口、芝麻鹽的咸香、香油的鮮香,澆在過涼的撈面上,再夾幾筷子炒雞蛋,一個字“絕!”偃師夾河灘做的蒜面條,一般都會佐以韭菜,面條快煮熟時撒入切成段的韭菜,韭菜熟得快,滾一滾就熟。忙累了一上午,大家都疲憊不堪,沒有胃口,但一端上蒜面條,翠綠的韭菜、金黃的雞蛋、竄鼻的香油味混合著醋的酸、蒜的辣,讓人忍不住口舌生津,坐在吊扇下呼嚕呼嚕就是兩大碗。

收完麥,終于可以歇一歇了。夾河灘勤快的婦女們顧不上休息,大都會抽空發(fā)一大盆面,用菜籽油炸幾鍋油餅犒勞一下辛苦的家人。油餅和涼皮、面筋湯是絕配。涼皮、面筋湯做著比較費事,但為了家人能夠在勞累過后好好地享受一下,婦女們都會做。油餅、涼皮、面筋湯也是夾河灘孩子記憶中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現(xiàn)在河南人都喜歡喝胡辣湯就油餅,我總覺得胡辣湯的前身一定就是面筋湯,只是那時農(nóng)村沒有胡椒粉調(diào)味,否則面筋湯加入胡椒粉就是地道的胡辣湯。

每個孩子都覺得媽媽做的面筋湯好喝,將炸得金黃的油餅泡進面筋湯,那滋味就是天下最美的味道。媽媽發(fā)上炸油餅的發(fā)面后,接著就會再和一盆比較硬的面團,醒上一會,就可以放在清水里洗面筋。面筋洗好后,會有一大盆淀粉水,澄去上面的清水,留下的淀粉糊是攤涼皮的好材料。攤涼皮需要大火,媽媽搬出很少用的鍋臺,生上劈柴火,燒一大鍋水,用兩個鑼交替著攤涼皮。涼皮攤好,剩一點淀粉糊可以做面筋湯。面筋湯對各種食材來者不拒兼收并蓄,花生米、蝦皮、海帶、黃花菜、木耳、粉條、肉絲、韭菜、芫荽……家中有啥就放啥,放啥啥好吃!可以說,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種面筋湯的味道,每一種味道都是孩子心中最美的味道。涼皮做好、面筋湯做好,發(fā)面也差不多發(fā)好了。父親這時就會過來,配合著母親炸油餅。母親做油餅,父親炸油餅,配合默契。孩子們對家的依戀,就在父親、母親的言傳身教和一日三餐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現(xiàn)在土地流轉(zhuǎn),種地的農(nóng)民日益減少,加上機械化農(nóng)機的普及,讓三夏麥?zhǔn)盏姆泵诶鄱汲闪岁惸挈S歷,當(dāng)年的經(jīng)歷在腦海中已泛黃成模糊的回憶,漸漸地不再清晰。也許今天的孩子們再也經(jīng)歷不到這種生活的磨礪,因而將這種經(jīng)歷寫出來,讓文字記錄下麥?zhǔn)盏膱鼍?,讓孩子們知道一代代中國人曾?jīng)這樣生活過,曾經(jīng)如此真實地體驗著生活的滋味,即使將來這樣的場景永遠(yuǎn)消失在歷史的長河,再無人提起,但有了記錄,就不再遺憾??梢圆辉袤w驗,但不可以被遺忘,我親愛的父老鄉(xiāng)親,我親愛的夾河灘故鄉(xiān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作家新干線·散文」趙藝宏|大鍋飯
緱氏往事(三十三)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