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世界文明有著極大的意義。我國作為文明古國,幾千年的歷史精髓都是通過文字記載在書籍上傳承下來的。
那么我國古代的圖書,究竟是如何發(fā)展的呢?
進行總括的話,我國古代的圖書形式主要分成兩大類:一種叫手抄本,一種叫印刷本。顧名思義,前者是手寫時代的書籍,后者是印刷術(shù)出現(xiàn)后的產(chǎn)物。
手抄本最早的形式稱為簡牘?!昂啞本褪侵衿盃本褪悄酒?。
許多竹簡穿連在一起叫做策(冊),古代通常把1篇文章編為1冊,這也是書籍最早的計數(shù)單位。
古人編簡成冊之后,會在兩端加上空白簡,以起到保護作用。這兩個空白竹片也叫做首簡,隨著后來的竹簡越來越多,為了便于管理,首簡外面會提上書篇名,這便是我們后世書籍中扉頁的起源。
還有一個小知識點可能讓很多人理解錯了。在毛筆出現(xiàn)之前,記錄文字都需要刀刻。由于竹片表層油脂多,又容易生蟲,所以需要將竹片拿火上烤,這個步驟叫做“殺青”。
可是秦朝出現(xiàn)了毛筆,不需要刀刻,因此定稿之后只需將竹青削掉就可以寫字了。削竹青的步驟也是“殺青”,意為定稿的意思。現(xiàn)代所用的“殺青”一詞是毛筆出現(xiàn)后的削竹青,而不是之前的烤竹片。
相信有些人會有疑問:為什么都說竹簡,但沒有人說木簡呢?
因為先秦時期,竹簡是寫書用的,木頭片主要用于內(nèi)容較短的公私文書,等于現(xiàn)代的辦公專用紙。
一塊木片叫做版,寫上文字便搖身一變成為牘。木牘因為用途不同而名稱不同。在木片上記錄物品清單或戶口明細,這叫做“籍”或“簿”,雖然它倆都是竹字頭;在木牘上畫地圖,這也是今天“版圖”的由來;古人稱書信為尺牘,主要是因為寫信要寫在木牘上。
竹簡木牘之后,慢慢出現(xiàn)了帛和紙材質(zhì)的書。
帛屬于織品,一般幅寬2.2尺,4丈為1匹。古人一般將帛書折疊后進行保存,比竹簡方便不少。比如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就是由整匹帛寫成后折疊放入墓中。
不過后來發(fā)現(xiàn)折疊后的帛非常容易破爛,于是他們開始在末端放一個軸棍,然后從左往右卷束在一起。
這種方法應該是從漢代開始的,因為漢代開始將書籍的數(shù)量稱“卷”,這與先秦的“篇”應該是同一個數(shù)量單位。這個“卷”可能就與紙帛書的保存方式相似。
除了卷軸式的書,我們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便是折本書。在很多影視劇中,大臣給皇帝上的折子便是折本書。
卷軸式的書有的可以長達幾丈,翻閱起來非常不方便。于是開始出現(xiàn)在裁剪好的紙張上,正反兩個方向都寫有文字,然后折疊起來,紙張兩端再各加一張硬紙進行保護。
目前有一種說法是,折本書不是我們發(fā)明的,而是印度傳入的。因為在一些古代典籍中記錄,印度的佛經(jīng)最早使用折本式的書,后來啟發(fā)了我們開始廣泛應用。因此折本書也稱為經(jīng)折裝或梵夾裝。
折本書與卷軸相比雖然閱讀方便了,但如果內(nèi)容多會疊成厚厚一摞,拿著非常不方便,閱讀的時候還容易散開。為方便閱讀,市面上又出現(xiàn)了旋風裝。
旋風裝就是選一張大紙作為書皮,然后把折子從首頁到末頁都粘到書皮里邊,連書脊也包在一起。這樣看書需要不停地翻閱,古人評價曰:旋轉(zhuǎn)如風,因此也被稱之為旋風裝。
如果你無法想象旋風裝到底什么樣,那你就找一本現(xiàn)在裝訂的書,旋風裝是現(xiàn)代圖書裝訂的雛形。
隨著印刷術(shù)的出現(xiàn),裝訂圖書的方式也有了很多發(fā)展。一些現(xiàn)代描寫唐末和北宋的古裝戲中,文人書房中的書都是躺著放的,其實這還有待考究。
從唐朝到北宋,圖書的裝訂都采用蝴蝶裝。一張紙印上字之后,紙張從中縫處對折,有字的一頁向內(nèi)、空白的一頁向外,把對折好的一疊書頁用一張大紙從前面包到后面,并把末頁折口處牢牢粘在書頁上,這便成為了一冊書。
由于這種包裝方式的書一打開,版面左右對稱,像展翅的蝴蝶,因此而得名。
“蝴蝶書”雖然比折子、旋風裝閱讀起來方便,但是由于有字的一面向里,空白頁向外,往往書一打開先看到空白頁。并且每看完一頁需要連翻兩頁才能繼續(xù)往下讀,不是很方便。
于是從南宋開始,出現(xiàn)了包背裝。與蝴蝶裝相反,包背裝是將有字的一面朝外,在空白邊框處打出兩至三個小洞,用紙捻裝訂成冊。再用一張書衣把書從前到后包裹起來,用漿糊進行粘連,首頁不外露,所以叫包背裝。
無論是蝴蝶裝還是包背裝,由于是大紙折疊裝訂而成比較好伸展,一般圖書都是書口朝下立在書架上。因此那個時候的藏書多為豎著擺放,不會躺著平放。
由于那個時候的紙張質(zhì)量一般,長期豎放會造成書籍從中間斷裂,于是我們后來非常常見的線裝書就出現(xiàn)了。
線裝書是在包背裝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在書籍打出小洞之后,用線繩進行串連。由于書本可以橫放,因此書皮也不再需要硬紙了,軟紙作為書皮就可以。
線裝書的出現(xiàn)對比以前來說是革命性的,因為從線裝書開始,書籍不再會因為日常擺放而出現(xiàn)損傷,翻閱又非常方便自如。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對線裝書仍然情有獨鐘。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參考資料:《書的歷史》、《古書的裝幀:中國書冊制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