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田濤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訪談錄》,吳春波著《華為沒有秘密》,林超華著《任正非傳》,王育琨《苦難英雄任正非》。
都知道華為早期很艱難,但具體到何種程度,出乎很多人想象。
我們現在還能從互聯網上找到任正非早期的華為名片,上面印著華為辦公地址是:深圳南山……幢8-9層。
我們也能在網上檢索到這幢樓的照片,也就是一棟破舊的住宅樓。只不過這棟樓實際只有8層,沒有9樓,也沒有電梯。
華為前黨委副書記朱士堯講述了關于這棟樓的一個故事。
有人慕名到華為應聘,好不容易找到了這棟樓,到樓下一看,覺得不對勁,因為這棟樓怎么數也只有8層,心里犯了嘀咕:這莫不是一家騙子公司吧!
不過,既然來了,找了半天也挺累的,就還是上去看看吧。等他爬到8層的時候,發(fā)現通往樓頂的門沒鎖,就爬到樓頂一看,樓頂上搭了個塑料棚子,門口掛了個牌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這種應聘人員找不到公司辦公樓的尷尬,華為持續(xù)了好多年。
90年代初,華為終于搬進了一幢辦公樓——深意工業(yè)大廈,旁邊是一幢30多層的宏偉建筑群,那是合資公司億利達的辦公樓。
現任華為供應鏈部總裁的熊樂寧,就在那一年加入的華為,但讓熊樂寧尷尬的是,去華為面試的路上,很曲折。不僅路上被小中巴“倒賣”了好幾次,好不容易到地方了,以為那幢宏偉建筑就是華為,跑過去一問,人家叫億利達。于是再找,結果又兜了好幾圈,才終于找到華為的這棟深意工業(yè)大廈。
當然,這時候的華為辦公樓有電梯了,門一開,空調很涼爽,找了半天汗流浹背的熊樂寧被涼風一吹,那叫一個字“爽”:就在這(華為)干了。
就這樣,熊樂寧加入了華為,并在華為奮斗至今,現任華為供應鏈管理部總裁。
也是在深意工業(yè)大廈,時任人事部經理的張建國因為招人困難,看著隔壁合資公司億利達的高樓大廈跟老板吐槽:“華為什么時候能有這樣一棟大樓?那樣的話,什么樣的人才都能到華為來了?!?/span>
任正非給張建國的回應是:“不出十年,華為就會有比這更高、更寬敞的寫字樓?!?/span>
果然,不出十年,華為就搬進了南山科技園,幾年后又搬進了自己的坂田基地。
2001年,任正非帶隊訪日期間,團隊在NEC的園林式餐廳就餐,眾人被餐廳的格調嘆服。同樣,任正非在餐后環(huán)顧餐廳四周,自言自語道:“華為也會有的?!?/span>
兩年后,華為坂田基地就有了同樣格調高雅的貴賓餐廳。
從蛇口住宅樓的三居室里誕生的華為,靠倒賣小型交換機積累了第一桶金,于是在1993年搬到了工業(yè)園,也就是熊樂寧轉了好幾圈才找到的深意工業(yè)大廈。
此后的華為,在郭平、鄭寶用的帶領下,走上自主研發(fā)的技術之路,全力研發(fā)自己的交換機產品,終于在自主產品C&C08 2000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的大賣下,讓華為在國內通訊行業(yè)中站穩(wěn)了腳跟。1996年,華為銷售額達到26億元的時候,華為總部由深意工業(yè)大廈搬進了的南山科技園(其他職能部門已于95年先行搬入)。
1998年,華為開建自己的園區(qū),后稱坂田基地。1999年,華為坂田生產中心投產,至2002年,華為各部門陸續(xù)搬入坂田中心。
再到2017年,華為在東莞耗資百億建成的,占地1900畝的歐風小鎮(zhèn)式的松山湖園區(qū)的交付使用,這一路華為辦公環(huán)境的變化,也正是華為一路從小大,艱苦奮斗一步一步走來的真實寫照。
而身為老板和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華為早期,更是將全部身家都投入到公司,一路艱辛,一路拉扯,直到華為站穩(wěn)腳跟、茁壯成長。
當華為在居民樓的一套三居室成立的時候,任正非自己也帶著投奔來的弟弟妹妹,租住在30多平方的老房子里。
即使是在這樣的困難時期,為了挽留有能力的研發(fā)人才,任正非可以毫不猶豫的就送員工一套房子,以至于任正非的弟弟回家和母親抱怨:哥哥這么先進都沒有自己的房子!
不僅如此,從華為1987年成立到1997年的10年間,即使華為已經年銷售幾十億元,但任正非卻一直沒有買車,每天都是一個人走半個多小時路上下班。
直到后來,當華為再次搬遷辦公地的時候,因為距離住的地方太遠,任正非終于買了一輛車,一輛二手的標志(這輛車開了很多年,后來終于換了一輛寶馬),但也是自己開車,沒有專職司機。
而身為企業(yè)老板,任正非在華為的辦公室,與我們太多印象里的總裁辦公室簡直天壤之別,沒有大幾百平的橢圓形辦公室,沒有臥室,沒有餐廳,也沒有擺滿名著的豪華書柜……
在吳春波教授的印象里,任正非的辦公室一向狹小、簡樸,也凌亂,而印象最深的是,任正非辦公室的一角,也有一張用來午休的墊子。
困難成就輝煌,任正非和華為的一路艱苦奮斗,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有華為高管曾建議任正非“將股權比重提高到10%-15%”(任正非將超過99%的股份分給了員工,自己占股比不到1%),任正非果斷拒絕:“你以為你愿意,其他人都愿意?假設我要替自己著想,我當然應該支持股東拿多一點,因為我是最大股東;但是你們也不傻,你們還會去拉車嗎?”
“只要我不要錢、少要錢,世界就是我們的;如果我要錢、多要錢,世界就縮到我家了?!比握钦f。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這是任正非的一句經典名言。
這更是對華為“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奮斗者文化最直白的詮釋,也是對人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