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感應(yīng)草: 酢漿草科, 感應(yīng)草屬草本
別名:大還魂草
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和四川等省區(qū)有產(chǎn)
生于海拔380-1000米的路旁、巖壁、密林或疏林中
全草入藥。有寧心安神、涼血散瘀功效,治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癥、血熱妄行、出血、衄血、咯血,外傷出血,帶狀皰疹
【《中國植物志》 第43(1)卷 (1998)】草本,高3-25厘米。
莖短二叉分枝或不分枝,基部本質(zhì)化,密被伏毛或下部無毛葉多數(shù)聚生于枝的頂部;托葉線形;葉軸長4.5-10厘米,被長糙毛;小葉6-16對,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而稍彎斜,長4-12毫米,寬3-7毫米,先端近圓形,具短尖頭,基部截平,無柄,近頂端小葉較大,基部一側(cè)呈耳錘狀,最先端小葉變成芒狀,兩面被長伏毛。
總花梗纖細(xì),與葉近等長,具1-3朵花或更多花聚生于總花梗先端成傘形花序;花梗長3-10毫米;小苞片多數(shù),披針形,長1-2毫米;萼片5,披針形,長3-5毫米,先端鉆狀,密被長伏毛,宿存;花瓣5,白色,稍長于萼片;雄蕊10,長短互間,短者具藥或無藥,分離;子房近球形,5室,被毛,花柱5,線形,果期延伸。
蒴果橢圓形,長4-5毫米,等于或長于果萼。
種子褐色,卵形,兩端稍尖,具小瘤體。
花期6-12月,果期8月至翌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