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她,就想起自己平時常常煲的湯——雞骨草豬橫脷,有清熱、利濕、舒肝、健脾的功效。是廣東民間有名的中藥食療湯品。沒想到她長得這么可愛。
雞骨草其實是中藥名。她應該叫廣州相思子。豆科,相思子屬木質(zhì)藤本。
除了雞骨草這一別名,還叫:黃頭草、黃仔強、大黃草、豬腰草,紅母雞草、石門坎、黃食草、細葉龍鱗草、
廣東、香港、廣西、湖南等省份可以遇見她,
多生長于山地、疏林或灌木叢中。
她喜溫暖、潮濕、怕寒冷,耐旱,忌澇。
她的性味:甘、微苦,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
兩廣民間用雞骨草來治療黃疸病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嶺南采藥錄》、《嶺南草藥志》、《廣東中藥》II、《南寧市藥物志》、《中國藥用植物圖鑒》等書中均有記載。
雖然是好東西,但種子有毒,不能入藥,用時必須把豆莢全部摘除。且虛寒體弱者慎用。
【360百科】木質(zhì)藤本,長達1米,常披散地上或纏繞其他植物上。主根粗壯,長達60厘米。莖細,深紅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黃褐色毛。雙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7~12對,倒卵狀矩圓形或矩田形,長5~12毫米,寬3~5毫米,膜質(zhì),幾無柄,先端截形而有小銳尖,基部淺心形,上面疏生祖毛,下面被緊貼的粗毛,葉脈向兩面凸起;托葉成對著生,線狀披針形;小托葉呈錐尖狀??偁罨ㄐ蛞干ㄩL約6毫米;萼鐘狀;花冠突出,淡紫紅色;雄蕊9,合生成管狀,與旗瓣貼連,上部分離;子房近于無柄,花柱短。莢果矩圓形,扁平,疏生淡黃色毛,先端有尾狀凸尖;種子4~5粒,矩圓形,扁平,光滑,成熟時黑褐色或淡黃色,有明顯的種阜?;ㄅ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