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與她相遇是匆匆的,8號那天早上,準備坐觀光車到亞當景區(qū),她一叢叢在路邊的山坡,開著黃的、紫紅的花兒,朦朧的清晨覺得她特別的耀眼。要趕路便急急的拍了幾張,想下山時再仔細端詳她的面孔,誰知上亞丁團友高反厲害,耽擱了回來的路,到車站時已經黑乎乎了。和她的緣分就那么淺?
10號晚在八宿的賓館旁終于又見她的影子,于是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仔細的看她,發(fā)現(xiàn)好像她身邊多了一些毛球球,她的果實么?回家有度娘,總會弄清楚的,呵呵~~~~
她的芳名:甘川鐵線蓮,毛茛科,鐵線蓮屬。四川、西藏、云南、甘肅、內蒙等地,都有她的芳蹤。生于高原草地、灌叢中或河邊。
早期是鮮黃的花蕾,像陀螺,低垂著,像害羞的孩兒。
盛開的花兒依然不抬頭,就那么羞答答的不愿與你正視。
厚實而質地硬的并不是她的花瓣,是她的花萼,她沒有花瓣!
花萼到幼果期變成了紫紅,盛開的花心里是數(shù)不清的雄蕊和雌蕊。
花期結束了,花萼才凋零,然后是銀絲發(fā)般的果兒(專家稱瘦果,真難理解,呵呵~~~~)等到果實成熟時,是怎樣的狀態(tài),我沒能遇見,據(jù)說像白發(fā)老頭,所以她有個別名叫白頭翁。
觀賞價值無可否定的,賓館就用她砌成了一堵耐看的花墻。
百草都是藥,她也不例外,也有藥用價值,藤莖:清熱,消炎,通經。全草:用于消化不良。藏、彝、白、景頗、傈粟都有用她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