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泰山片石——汪曾祺



  我從泰山歸,
  攜歸一片云。
  開匣忽相視,
  化作雨霖霖。

泰山很大

  泰即太,太的本字是大。段玉裁以為太是后起的俗字,太字下面的一點是后人加上去的。金文、甲骨文的大字下面如果加上一點,也不成個樣子,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表示人體上的某個器官。

  因此描寫泰山是很困難的。它太大了,寫起來沒有抓撓。三千年來,寫泰山的詩里最好的,我以為是詩經(jīng)的《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薄皫r巖”究竟是一種什么感覺,很難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體會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勁兒。詹即瞻。說是在魯國,不論在哪里,抬起頭來就能看到泰山。這是寫實,然而寫出了一個大境界。漢武帝登泰山封禪,對泰山簡直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好發(fā)出一連串的感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惑矣!”完全沒說出個所以然。這倒也是一種辦法。人到了超經(jīng)驗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就只好狗一樣地亂叫。杜甫詩《望岳》,自是絕唱,“岱宗夫何如,齊魯青未了”,一句話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者,這一句詩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山河的無比的忠悃。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就有點灑狗血。李白寫了很多好詩,很有氣勢,但有時底氣不足,便只好灑狗血,裝瘋。他寫泰山的幾首詩都讓人有底氣不足之感。杜甫的詩當然受了《魯頌》的影響,“齊魯青未了”,當自“魯邦所詹”出。張岱說“泰山元氣渾厚,絕不以玲瓏小巧示人”,這話是說得對的。大概寫泰山,只能從宏觀處著筆。酈道元寫三峽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刻琢精深,以其法寫泰山即不大適用。

  寫風景,是和個人氣質有關的。徐志摩寫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華麗鮮明的顏色,真是“濃得化不開”。但我有點懷疑,這是寫泰山日出,還是寫徐志摩?我想周作人就不會這樣寫。周作人大概根本不會去寫日出。

  我是寫不了泰山的,因為泰山太大,我對泰山不能認同。我對一切偉大的東西總有點格格不入。我十年間兩登泰山,可謂了不相干。泰山既不能進入我的內部,我也不能外化為泰山。山自山,我自我,不能達到物我同一,山即是我,我即是山。泰山是強者之山,——我自以為這個提法很合適,我不是強者,不論是登山還是處世。我是生長在水邊的人,一個平常的、平和的人。我已經(jīng)過了七十歲,對于高山,只好仰止。我是個安于竹籬茅舍、小橋流水的人。以慣寫小橋流水之筆而寫高大雄奇之山,殆矣。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雞吃綠豆——強努”。

  同樣,我對一切偉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視之。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禪。封禪史上最突出的兩個人物是秦皇漢武。唐玄宗作《紀泰山銘》,文詞華縟而空洞無物。宋真宗更是個沐猴而冠的小丑。對于秦始皇,我對他統(tǒng)一中國的豐功,不大感興趣。他是不是“千古一帝”,與我無關。我只從人的角度來看他,對他的“蜂目豺聲”印象很深。我認為漢武帝是個極不正常的人,是個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個變態(tài)心理的難得的標本。這兩位大人物的封禪,可以說是他們的人格的夸大??雌饋磉@兩位偉大人物的封禪實際上都不怎么樣。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風雨,嚇得退下來了。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風雨算什么呢?他橫下心來,是可以不顧一切地上到山頂?shù)?。然而他害怕了,退下來了。于此可以看出,偉大人物也有虛弱的一面。漢武帝要封禪,召集群臣討論封禪的制度。因無舊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說一氣。漢武帝惱了,自己規(guī)定了照祭東皇太乙的儀式,上山了。卻誰也不讓同去,只帶了霍去病的兒子一個人?;羧ゲ〉膬鹤硬痪眉吹帽┎《?。他的死因很可疑。于是漢武帝究竟在山頂上鼓搗了什么名堂,誰也不知道。封禪是大典,為什么要這樣保密?看來漢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靈驗,為人所譏。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無字碑(無字碑是一個了不起的杰作),在亂云密霧中坐下來,冷靜地想想,我的心態(tài)比較透亮了。我承認泰山很雄偉,盡管我和它整個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承認偉大的人物確實是偉大的,盡管他們所做的許多事不近人情。他們是人里頭的強者,這是毫無辦法的事。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對名山大川,偉大人物的偏激情緒有所平息。

  同時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我的微小,我的平常,更進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這是我在泰山受到的一次教育。

  從某個意義上說,泰山是一面鏡子,照出每個人的價值。

碧霞元君

  泰山牽動人的感情,是因為關系到人的生死。人死后,魂魄都要到蒿里集中。漢代挽歌有《薤露》、《蒿里》兩曲?;蛑^本是一曲,李延年裁之為二,《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大夫士庶。我看二曲詞義,如成首尾,似本即二曲?!遁锢铩吩~云:

  蒿里誰家地?
  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迫,
  人命不得少踟躕。

  寫得不如《薤露》感人,但如同說話,亦自悲切。十年前到泰山,就想到蒿里去看看,因為路不順,未果。蒿里山才多大的地方,天下的鬼魂都聚在那里,怎么裝得下呢?也許鬼有形無質的,擠一點不要緊。后來不知怎么又出來個酆都城。這就麻煩了,鬼們將無所適從,是上山東呢,還是到四川?我看,隨便吧。

  泰山神是管死的。這位神不知是什么來頭?;蛘f他是金虹氏,或說是《封神榜》上的黃飛虎。道教的神多是隨意瞎編出來的。編的時候也不查查檔案,于是弄得亂七八糟。歷代帝王對泰山神屢次加封,老百姓則稱之為東岳大帝。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一座東岳廟,亦稱泰山廟。我們縣的泰山廟離我家很近,我對這位大帝是很熟悉的,一張油亮的白臉,疏眉細目,五綹胡須。我小小年紀便知道大帝是黃飛虎,并且小小年紀就覺得這很滑稽。

  中國人死了,變成鬼,要經(jīng)過層層轉關系,手續(xù)相當麻煩。先由本宅灶君報給土地,土地給一紙“回文”,再到城隍那里“掛號”,最后轉到東岳大帝那里聽候發(fā)落。好人,登銀橋。道教好人上天,要經(jīng)過一道橋(這想象倒是頗美的),這橋就叫“升仙橋”。我是親眼看見過的,是紙扎的。道士誦經(jīng)后,橋即燒去。這個死掉的人升天是不是經(jīng)過東岳大帝批準了,不知道。不過死者的家屬要給道士一筆勞務費,是知道的。壞人,下地獄。地獄設各種酷刑:上刀山、下油鍋、鋸人、磨人……這些都塑在東岳廟的兩廊,叫做“七十二司”。聽說泰山蒿里祠也有“司”,但不是七十二,而是七十五,是個單數(shù),不知是何道理。據(jù)我的印象,人死了,登橋升天的很少,大部分都在地獄里受罪。人都不愿死,尤其不愿在七十二司里受酷刑,——七十二司是很恐怖的,我小時即不敢多看,因此,大家對東岳大帝都沒什么好感。香,還是要燒的,因為怕他。而泰山香火最盛處,為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或說是泰山神的侍女、女兒,或說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又說是玉皇大帝的妹妹。道教諸神的譜系很亂,差一輩不算什么。又一說是東漢人石守道之女。這個說法不可取,這把元君的血統(tǒng)降低了,從貴族降成了平民。封之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的,是宋真宗。老百姓則稱之為泰山娘娘,或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實際上取代了東岳大帝,成為泰山的主神?!岸Y岱者皆禱于泰山娘娘祠廟,而弗旅岳神久矣”(福格《聽雨叢談》)。泰安百姓“終日仰對泰山,而不知有泰山,名之曰奶奶山”(王照《行腳山東記》)。

  泰山神是女神,為什么?這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原始社會母性崇拜的遠古隱秘心理的回歸,想到母系社會。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不管活得多大,在深層心理中都封藏著不止一代人對母親的記憶。母親,意味著生。假如說東岳大帝是司死之神,那么,碧霞元君就是司生之神,是滋生繁衍之神。或者直截了當?shù)卣f,是母親神。人的一生,在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艱難辛苦,受盡委屈,特別需要得到母親的撫慰。明萬歷八年,山東巡撫何起鳴登泰山,看到“四方以進香來謁元君者,輒號泣如赤子久離父母膝下者”。這里的“父”字可刪。這種現(xiàn)象使這位巡撫大為震驚,“看出了群眾這種感情背后隱藏著對冷酷現(xiàn)實的強烈否定”(車錫倫《泰山女神的神話信仰與宗教》)。這位何巡撫是個有頭腦,能看問題的人。對封建統(tǒng)治者來說,這種如醉如癡的半瘋狂的感情,是一種可怕的力量。

  碧霞元君當然被蒙上市俗宗教的惟利色彩,如各種人來許愿、求子。

  車錫倫同志在他的《泰山女神的神話信仰與宗教》的最后,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即對碧霞元君“凈化”的問題。怎樣“凈化”?我們不能把碧霞元君祠翻造成巴黎圣母院那樣的建筑,也不能請巴赫那樣的作曲家來寫像《圣母頌》一樣的《碧霞元君頌》。但是好像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比如能不能組織一個道教音樂樂隊,演奏優(yōu)美的道教樂曲,調集一些有文化的煉師誦唱道經(jīng),使碧霞元君在意象上升華起來,更詩意化起來?

  任何名山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文化層次,都有責任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我希望主管全國旅游的當局,能思索一下這個問題。

泰山石刻

  第一次看見經(jīng)石峪字,是在昆明一個舊家,一副四言的集字對聯(lián),厚紙濃墨,是較早的拓本。百年老屋,光線晦暗,而字字神氣俱足,不能忘。

  經(jīng)石峪在泰山中路的岔道上。這地方的地形很奇怪,在崇山峻嶺之中,怎么會出現(xiàn)一片一畝大的基本平整的石坪呢?泰山石為花崗巖,多為青色,而這片石坪的顏色是姜黃的。四周都沒有這樣的石頭,很奇怪。是一個什么人發(fā)現(xiàn)了這片石坪,并且想起在石坪上刻下一部《金剛經(jīng)》呢?經(jīng)字大徑一尺半。摩崖大字,一般都是刻在直立的石崖上,這是刻在平鋪的石坪上的,很少見。這樣的字體,他處也極少見。

  經(jīng)石峪的時代,眾說紛紜。說這是從隸書過渡到楷書之間的字體,則多數(shù)人都無異議。

  經(jīng)石峪保存較多隸書筆意,但無蠶頭雁尾,筆圓而體稍扁,可以上接《石門銘》,但不似《石門銘》的放肆,有人說這和《瘞鶴銘》都是王羲之寫的,似無據(jù)。王羲之書多以偏側取勢,經(jīng)石峪非也。《瘞鶴銘》結體稍長,用筆瘦勁,秀氣撲人,說這近似二王書,還有幾分道理(我以為應早于王羲之)。書法自晉唐以后,都貴瘦硬。杜甫詩“書貴瘦硬方通神”,是一時風氣。經(jīng)石峪字頗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癡,筆筆送到,而不板滯。假如用一個字評經(jīng)石峪字,曰:穩(wěn)。這是一個心平而志堅的學佛的人所寫的字。這不是廢話么,《金剛經(jīng)》還能是不學佛的人寫的?不,經(jīng)字有佛性。

  這樣的字,和泰山才相稱??淘谒?,無此效果。十年前,我在經(jīng)石峪呆了好大一會,覺得兩天的疲勞,看了經(jīng)石峪,也就值了?!敖?jīng)石峪”是“泰山”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泰山即使沒有別的東西,沒有碧霞元君祠,沒有南天門,只有一個經(jīng)石峪,也還是值得來看看的。

  我很希望有人能拓印一份經(jīng)石峪字的全文(得用好多張紙拼起來),在北京陳列起來,即使專為它蓋一個大房子,也不為過。

  名山之中,石刻最多,也最好的,似為泰山。大觀峰真是大觀,那么多塊摩崖大字,大都寫得很好,這好像是摩崖大字大賽,哪一塊都不寒磣。這塊地場(這是山東話)也選得好。石巖壁立,上無遮蓋,而石壁前有一片空地,看字的人可以在一個距離之外看,收其全貌,不必像壁虎似的趴在石壁上。其他各處的摩崖石碑的字也都寫得不錯。摩崖字多是真書,體兼顏柳,是得這樣,才壓得?。ú滔迤饺諏懶胁荩纳降氖填}名卻是真書。董其昌字體飄逸,但寫大字卻是顏體)??创笞直填}名,很多都是山東巡撫。大概到山東來當巡撫,先得練好大字。

  有些摩崖石刻,是當代人手筆。較之前人,不逮也。有的字甚至明顯地看得出是用鉛筆或圓珠筆寫在紙上放大的。是烏可哉。

  很奇怪,泰山上竟沒有一塊韓復榘寫的碑。這位老兄在山東,呆了那么久,為什么不想到泰山來留下一點字跡?看來他有點自知之明。韓復榘在他的任內曾大修過泰山一次,竣工后,電令泰山各處:“嗣后除奉令準刊外,無論何人不準題字、題詩?!蔽覝蕚渫端黄薄kS便刻字,實在是糟蹋了泰山。

擔山人

  我在泰山遇了一點險。在由天街到神憩賓館的石級上,叫一個擔山人的扁擔的鐵尖在右眼角劃了一下,當時出了血。這位擔山人從我的后邊走上來,在我身邊換肩。擔山人說:“你注意一點。”話倒是挺和氣,不過有點豈有此理,他在我后面,倒是我不注意!我看他擔著重擔,沒有說什么(我能說什么呢?揪住他不放?這種事我還做不出來)。這個擔山人年紀比較輕,擔山、做人,都還少點經(jīng)驗。他擔了四塊正方形的水泥磚,一頭兩塊。(為什么不把原材料運到山上,在山上做磚,要這樣一趟一趟擔?)我看了別的擔山人,擔什么的都有。有擔啤酒的,不用筐箱,啤酒瓶直立著,縛緊了,兩層。一擔也就是擔個五六十瓶吧。我們在山上喝啤酒,有時開了一瓶,沒喝完,就扔下了。往后可不能這樣,這瓶酒來之不易。泰山擔山人有個特別處,擔物不用繩系,直接結縛在扁擔兩頭,這樣重心就很高,有什么好處?大概因為用繩系,爬山級時易于碰腿。聽泰山管理處的路宗元同志說,擔山人,一般能擔一百四五十斤,多的能擔一百八。他們走得不快,一步一步,腳腳落在實處,很穩(wěn)。呼吸調得很勻,不出粗氣。馮玉祥詩《上山的挑夫》說擔山人“腿酸氣喘,汗如雨滴”,要是這樣,那算什么擔山的呢!

  泰山擔山人的扁擔較他處為長,當中寬厚,兩頭稍翹,一頭有鐵尖(這種帶有鐵尖的扁擔湖南也有,謂之釬擔)。扁擔作紫黑色,不知是什么木料,看起來很結實,又有綿性,既能承重,也不壓肩。

  我的那點輕傷不算什么,到了賓館,血就止了。大夫用酒精擦了擦,晚上來看看,說“沒有感染”(我還真有點怕萬一感染了破傷風什么的)。又說:“你扎的那個地方可不好!如果再往下一點,扎得深一點……”

  “那就麻煩了!”

扇子崖下

  泰山散文筆會的作家去登扇子崖。我和斤瀾沒有上去,葉夢為了陪我們,上了一截又下來了。路宗元同志叫我們在下面隨便走走。等登山的人下來。

  這也是一個景區(qū),竹林寺風景管理區(qū),但竹林寺只存其名,寺已不存在。這里屬泰山西路,不是登山的正路,游人很少,除了特意來登扇子崖的,幾乎沒有人來。這不大像風景區(qū),倒像山里的一個村子。稍遠處有農(nóng)家。地里種著地瓜(即白薯)。一個樹林里有近百只羊。一色是黑山羊。泰山的山羊和別處不大一樣,毛色濃黑,眼圈和嘴頭是棕黃色的——別處的黑山羊眼、嘴都是淺灰色。這些羊分散在石塊上,或立或臥,都一動不動,只有嘴不停地磨動,在倒嚼。這些羊的樣子很“古”。有一個小廟,叫無極廟。廟外有老婦人賣汽水。無極廟極小。正殿上塑著無極娘娘,兩旁配殿一邊塑送生娘娘,一邊塑眼光娘娘,如碧霞元君祠而簡陋。中國人不知道為什么對眼光娘娘那樣重視,很多廟里都有,是中國害眼疾的特多?無極廟小,沒人來,無住持僧道,庭中有樹兩株,石凳一,很安靜。在石凳上坐坐,舒服得很。出門里問賣汽水的老婦人:“有人買汽水嗎?”答曰:“有!”

  出無極廟,沿山路徐行。路也有點起伏,石級崎嶇處得由葉夢扶我一把,但基本上是平緩的。半山有石亭,在亭外坐下,眺望近處的長壽橋、遠處的黑龍?zhí)?,如王旭《西溪》詩所說“一川煙景合,三面畫屏開”,很美。許安仁《游泰山竹林》詩云:“客來總說游山好,不道山僧卻厭山”,在游山詩中別開生面。我在泰山,雖不到“厭山”的程度,但連日上上下下,不免疲乏,能于雄、偉、奇、險之外得一幽境(王旭《游竹林寺》:“竹林開幽境”)偷閑半日,也是很好的休息。

  薄暮,登山諸公下來,全都累得夠嗆,我與斤瀾皆深以不登扇子崖為得計。

  臨走時,賣汽水的老婦人已經(jīng)走了,無極廟的門開著。

  回來翻翻資料,無極廟的來歷原來是這樣:一九二五年張宗昌督魯時,兗州鎮(zhèn)守使張培榮封其夫人為“無極真人”,并在竹林寺舊址建無極廟,不禁失笑。一個鎮(zhèn)守使竟然“封”自己的老婆為“真人”,亦是怪事。這種事大概只有張宗昌的部下才干得出來。

中溪賓館

  中溪賓館在中天門,一徑通幽,兩層樓客房,安安靜靜。樓外有個長長的庭院,種著小灌木,豆板黃楊、小葉冬青、日本楓。庭院西端有一石造方亭,突出于山巖之外,下臨虛谷,不安四壁。亭中有石桌石凳。坐在亭子里,覺山色皆來相就,用四川話說,真是“安逸”。

  伙食很好,餐餐有野菜吃。十年前我到泰山,就吃過野菜,但不如這次多。泰山可吃的野菜有一百多種,主要的是有三十一種。野菜不外是兩種吃法,一是開水焯后涼拌,一是裹了蛋清面糊油炸。我們這次吃過的野菜有這些:

  灰菜(亦名雪里青。略焯,涼拌。亦可炒食?;蚬嬲羰常?br>
  野莧菜(涼拌或炒)

  馬齒莧(涼拌或炒)

  蕨菜(即藜,焯后涼拌)

  黃花菜(泰山頂上的黃花菜淡黃色,與他處金黃者不同,瓣亦較厚而嫩,甚香。涼拌或炒,亦可做湯)

  藿香(即做藿香正氣丸的藿香。山東人讀“藿”音如“河”,初不知“河香”為何物,上桌后方知是一味中藥。藿香葉裹面油炸)

  薄荷(野生者。油炸,入口不涼,細嚼后有薄荷香味)

  紫蘇(本地叫蘇葉,與南京女作家蘇葉名字相同,但南京的蘇葉不能裹面油炸了吃耳)

  椿葉(香椿已經(jīng)無嫩芽,但其葉仍可炸食)

  木槿花(整朵油炸,炸出后花形不變,一朵一朵開在磁盤里。吃起來只是酥脆,亦無特殊味道,好玩而已)

  賓館經(jīng)理朱正倫把野菜移栽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要吃,由炊事員現(xiàn)采,故皆極新鮮。朱經(jīng)理說港臺客人對中溪賓館的野菜宴非常感興趣。那是,香港咋能吃到野菜呢!

  賓館的服務員都是小姑娘,對人很親切,沒有星級賓館的服務員那樣過多的職業(yè)性的禮貌。她們對“散文筆會”的十八位作家的底細大體都摸清了。一個叫米峰的姑娘戴一副眼鏡,我戲稱她為學者型的服務員。她拿了一本《蒲橋集》來讓我簽名,說是今年一月在岱安買的,說她最喜歡《昆明的雨》那幾篇,說沒想到我會來,看到了我,真高興。我在扉頁上簽了名,并寫了幾句話。

  山中七日,除了在山頂?shù)纳耥e館住過一晚上外,六天都住在中溪賓館。早晨出發(fā),薄暮歸來。人真是怪。賓館,賓館耳,但踏進大門,即覺得是回家了。

  我問朱正倫同志,這地方為什么叫中溪,他指指對面的山頭,說山上有一條溪水,是泰山的主溪,因為在泰山之中,故名中溪。聽人說,泰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信然。

  寫了兩個晚上的字。為中溪賓館寫了一幅四尺橫幅:溪流崇嶺上,人在亂云中。

  臨走,賓館人員全體出動,一直把我們送下山坡上汽車。桑下三宿,未免有情。再來泰山,我還住中溪。

泰山云霧

  宿中溪賓館第二天,我起得很早,推開客房樓門,到院里一看,大霧。霧在峰谷間緩緩移動,忽濃忽淡。遠近諸山皆作淺黛,忽隱忽現(xiàn)。早飯后,霧漸散,群山皆如新沐。

  登玉皇頂,下來,到探海石旁,不由常路,轉到后山。后山小路狹窄,未經(jīng)斫治,有些地方僅能容足,頗險。我四月間在云南曾崴過一次腳,因有舊傷,所以格外小心。但是后山很值得一看。山皆壁立,直上直下,巖塊皆數(shù)丈,筆致粗豪,如大斧劈。忽然起了大霧,回頭看玉皇頂,完全沒有了,只聞鳥啼。從鳥聲中知道所從來的山嶺松林的方位,知道就在不遠處。然而極目所見,但濃霧而已。

  宿神憩賓館,晚上,和張抗抗出賓館大門看看,只見白茫茫一片,不辨為云為霧。想到天街走走,服務員勸我們不要去,危險,只好伏在石欄上看看。云霧那樣濃,似乎扔一個雞蛋下去也不會沉底。光是白茫茫一片,看到什么時候?回去吧??箍拐f她小時候看見云流進屋里,覺得非常神奇。不想我們回去,拉開了玻璃大門,云霧搶在我們前面先進來了,一點不客氣,好像誰請了它似的。

  離泰山的那天夜晚,霧特大,開了車燈,能見度只有二尺。司機在泰山開了十年車,是老泰山了。他說外地司機,這天氣不敢開車。我們就這樣云里霧里,糊里糊涂地離開泰山了。

  在車里,我想:泰山那么多的云霧,為什么不種茶?史載:中國的飲茶,始于泰山的靈巖寺,那么,泰山原來是有茶樹的。泰山的水那樣好(本地人云: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以泰山水泡泰山茶,一定很棒。我想向泰山管委會作個建議:試種茶樹。也許管委會早已想到了。下次再來泰山,希望能喝到泰山巖茶,或“碧霞新綠”。

  1991年7月末,北京



  ※選自:《草木春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泰山游記(文:開心老人徐友田)
泰山
古代帝王封禪,為什么一定要去泰山呢?
關于泰山導游詞300字
泰山:萬峰深處玉皇頂 一覽眾山伴云端
絢麗多彩的書法世界——中國歷代書法名家名帖欣賞組詩(十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