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歌詞五十篇
肖毛按:
※中的文字均引自陳星《說不盡的李叔同》一書。該書介紹說,上海音樂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的《李叔同--弘一法師歌曲全集》收錄了74首李叔同歌曲,但我從《說不盡的李叔同》和網(wǎng)上其他地方搜集到的歌詞只有53首,盼望網(wǎng)友加以補充。因這些歌詞的創(chuàng)作時間并非全都有據(jù)考,所以這里的歌詞是大致按類編匯的。不管怎樣,我都要把《送別》排在第一位,因為那是李叔同最著名的歌詞。
1.送別
詞:李叔同 曲:J·P·奧德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這就是傳遍大江南北的《送別歌》,其影響十分之廣。長期以來,《送別歌》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采用《送別歌》后,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對于《送別歌》,長期以來卻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宣傳失誤。由于人們對此歌宣傳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此歌的詞與曲皆為李叔同所作。其實《送別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由于此曲十分優(yōu)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寫了《旅愁》?!堵贸睢房谌蛳攀篮蟮?907年,此時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學(xué)且又熱衷于音樂,他對《旅愁》當(dāng)有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詞的《送別歌》《送別歌》采用了《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但歌詞卻是受了《旅愁》的影響?!堵贸睢返母柙~是這樣寫的:
西風(fēng)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自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憶故土,思故人,高堂念雙親。鄉(xiāng)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而李叔同的《送別歌》歌詞是:……由此可見,《旅愁》《送別歌》兩首歌不僅旋律相同,歌詞意境也相近。至于說到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采用《送別歌》,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对绱憾隆肥歉鶕?jù)柔小說《二月》改編的故事片。導(dǎo)演謝鐵驪選《送別歌》作為影片的插曲,原作者柔石若地下有知,定會感到欣慰。據(jù)盛鐘健先生發(fā)表于1981年2月號《西湖》上的《佛學(xué)思想對柔石的影響》一文,可知柔石曾對弘一大師十分崇敬。柔石入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時,李叔同已經(jīng)出家,他曾為自己未受業(yè)于李叔同而懊喪不已。柔石畢業(yè)回鄉(xiāng)后,也曾穿著僧衣拍過一張照片;而他在畢業(yè)時,也從老師夏丏尊先生那里獲得過一幅李叔同的字并裝裱題寫過這樣的文字:"此非余之好奇,實余之痼性也。"謝鐵驪拍《早春二月》時未必知道以上史料,但由于謝鐵驪在電影界以導(dǎo)演風(fēng)格細(xì)膩著稱,他的這一細(xì)膩,居然把《送別歌》選為影片的插曲,這實在是一件絕妙非常的事情。
《城南舊事》的導(dǎo)演吳貽弓取《送別歌》作主題歌,這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了。因為原作者林海音本人不僅推崇弘一大師,她在純文學(xué)出版社還出版過大師與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而她在《城南舊事》小說中也寫到了這首歌。不過,林海音在書中寫到的《送別歌》,其歌詞與李叔同原作有一些差別。林海音書中的《送別歌》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
吳貽弓把一縷淡淡的哀愁和一抹沉沉的相思作為影片的基調(diào),而他的父親還曾是李叔同的學(xué)生,這便使他選用了《送別歌》的旋律貫穿影片始終,又恢復(fù)了《送別歌》的原歌詞作為主題歌,從而使影片大獲成功。
《送別歌》一歌問世后,流傳得特別廣。單是收入獨唱或鋼琴伴奏譜的歌曲集里的就有《中文名歌五十曲》(1927年)、《仁聲歌集》(1932年)、《中學(xué)音樂教材》(1936年)、《萬葉歌曲集》(1943年)、《中學(xué)歌曲選》(1947年)和《李叔同歌曲集》(1957年)等。
《送別歌》流傳得廣,故事也特別多。林海音曾改動過歌詞,但據(jù)她在小說中的表述,這是因為此歌由記憶中而來。其實改動歌詞的遠(yuǎn)非林海音一人。在仁聲印書局1932年12月出版的杜庭修所編的《仁聲歌集》中,陳哲甫為這首歌加作了若干句子,使歌詞變?yōu)椋洪L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孤云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把褲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陳哲甫加作歌詞的因緣,目前無資料可考。但李叔同的學(xué)生豐子愷改歌詞倒是有據(jù)可查的。據(jù)豐一吟發(fā)表在1981年第10期《文匯月刊》上的《豐子愷晚年的音樂生活》一文介紹,在豐氏晚年,曾聽到女兒在教鄰居孩子唱《送別歌》。他覺得當(dāng)今的兒童應(yīng)該唱朝氣蓬勃的歌曲,于是他就根據(jù)原曲填了一首《游春》歌:星期天,天氣晴,大家去游春。過了一村又一村,到處好風(fēng)景。桃花紅,楊柳青,菜花似黃金。唱歌聲里拍手聲,一陣又一陣。
豐子愷這是臨時為孩子改的歌詞,談不上推敲,自然也顧及不到有何藝術(shù)性,但他的用心還是值得肯定的。
李叔同作歌,雖受歐美曲調(diào)和日本歌詞的影響,但他卻能考慮到中國人的接受程度,其歌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曲調(diào)也能作適當(dāng)?shù)男薷?。《送別歌》的曲子就與《夢見家和母親》不完全相同,其中每四小節(jié)出現(xiàn)一次的切分倚音已被刪去,顯得干凈利落。另一位中國近代音樂家沈心工曾作過一首《昨夜夢》的歌詞,也使用了《夢見家和母親》的原曲,保留了切分倚音,卻沒有能像《送別歌》一樣深入人心。這也是李叔同在接受外來影響過程中獨特而高妙之處。
一首《送別歌》,追尋出幾許往事,如今再度回味,更覺余韻悠悠。此歌歌名為《送別歌》,然從歷史的意義上說倒是"永存"。臺北弘一大師研究者李璧苑在《弘一大師圓寂六十周年緬懷錄》(杭州師范學(xué)院弘一大師·豐子愷研究中心2002年10月編)有過一首名為《送別無別》的詩。此詩寫得頗具禪味,而詩名則別具特色。
2.哀祖國
小雅盡廢兮,出車采薇矣;豺狼當(dāng)途兮,人類其非矣。鳳鳥兮,河圖兮,夢想鳥勞矣;冉冉老將至兮,甚矣吾衰矣。
3.男兒
男兒自有千古,莫等閑覷??住⒎?、耶、回精誼,道毋陂岐。發(fā)大愿作教皇,我當(dāng)爐冶群賢。功被星球十方,贊無數(shù)年。
4.愛
愛河萬年終不涸,來無源頭去無谷。滔滔圣賢與英雄,天地毀時無終窮。愿我愛國家,愿國家愛我,愿國家愛我,靈魂不死者我。
5.婚姻祝辭
《詩》三百《關(guān)雎》第一,倫理重婚姻。夫婦制定家庭成,進(jìn)化首人群。天演界,雌雄淘汰,權(quán)力要平分。遮莫說男尊女卑,一般是國民。
※ 《男兒》和《化身》采用的是美國作曲家洛厄爾·梅森的贊美詩《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調(diào)?!稅邸凡捎妹绹髑也祭虏祭铮╓illian B. Bradbury,1792~1973)的贊美詩《耶穌愛我》(Jesus Love Me)的曲調(diào)?!栋ё鎳穭t采用了法國兒歌《月光》(Audairde laLune)的曲調(diào)?!痘橐鲎^o》作曲者不詳。
6.落花
紛,紛,紛,紛,紛,紛,惟落花委地?zé)o言兮,化作泥塵;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長逝不歸兮,永絕消息。憶春風(fēng)之日暝,芬菲菲以爭妍;既乘榮以發(fā)秀,倏節(jié)易而時遷。春殘,覽落紅之辭枝兮,傷花事其闌珊;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遞嬗兮,俯念遲暮。榮枯不須臾,盛衰有常數(shù);人生之浮華若朝露兮,泉壤興衰;朱華易消歇,青春不再來。
※ 《落花》的旋律采自何處不詳,但曲調(diào)穩(wěn)促精進(jìn),配以別致而不含糊的歌詞,唱起來在空靈曼妙的氣氛中,令人確信時間一去不復(fù)返的客觀事實:……歌曲一開始就給人一種時間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向前飛逝之感,接著便闡述"榮枯不須臾,盛衰有常數(shù)"的哲理,最后無論是曲調(diào)還是歌詞都出現(xiàn)了一個重點強調(diào):"朱華易消歇,青春不再來。"尤其是最后五個字"青春不再來"突現(xiàn)得十分彰顯。
7.采蓮
詞:李叔同
采蓮復(fù)采蓮,蓮花蓮葉何蹁躚,露華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圓。采蓮復(fù)采蓮,蓮花蓮葉何蹁躚。
8.涉江
李叔同選曲 吳夢非配詞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yuǎn)道。遠(yuǎn)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9.隋堤柳
甚西風(fēng)吹醒隋堤衰柳,江山非舊,只風(fēng)景依稀凄涼時候。零星舊夢半枕浮,說閱盡興亡遮難回首。昔日珠簾錦幕,有淡煙一抹,纖月盈鉤,剩水殘山故國秋。知否知否,眼底離離麥秀。說甚無情,情比踠到心頭。杜鵑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淚傷秋瘦。深愁,淺愁,難消受,誰家庭院笙歌又。
※ 作為"別體唱歌"的《隋堤柳》,李叔同在歌詞后面有一小注,曰:"此歌仿詞體,實非正軌。作者別有棖觸,走筆成之,吭聲發(fā)響,其音蒼涼,如聞山陽之笛?!稑酚洝吩?其哀心感者,聲噍以殺',殆其類歟。"李叔同還在曲譜上注了"哀艷"二字?!@樣的的哀情在李叔同早期的詩詞里是可以找到許多的。此處他將如此"哀艷"的歌曲跟《我的國》《春郊賽跑》并錄,多少反映了李叔同本人的雙重性格。
豐子愷在1957年寫的《李叔同歌曲集》序言中曾說:"我記得……李先生作曲作詞的,還有一首叫做《隋堤柳》。"然而據(jù)錢仁康先生在《〈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詞體"歌曲》一文中考證,此歌并非李叔同作曲,原曲是美國流行歌曲女作者達(dá)克雷(Harry Dacre)所作的《黛茜·貝爾》(Daisy Bell),又名《雙座腳踏車》(Bicycle Build FirTwo)?!恩燔纭へ悹枴吩臼且皇谆顫姷膱A舞曲,至今仍被人傳唱。李叔同用這樣輕快的圓舞曲配上了哀愁的歌詞,也真是一個大膽的舉動了。
10.西湖
看明湖一碧,六橋鎖煙水。塔影參差,有畫船自來去。垂楊柳兩行,綠染長堤。飏晴風(fēng),又笛韻悠揚起??辞嗌剿膰?,高峰南北齊。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探古洞煙霞,翠撲須眉。霅暮雨,又鐘聲林外起。大好湖山如此,獨擅天然美。明湖碧無際,又青山綠作堆。漾晴光瀲滟,帶雨色幽奇。靚妝比西子,盡濃淡總相宜。
※這首《西湖》顯然是李叔同當(dāng)年在學(xué)校里教唱的歌,而且還是一首有一定難度的三部合唱曲。豐子愷曾回憶自己唱的是男高音,且教室氣氛十分活躍。李叔同寫此歌詞借用了一些古代詩人的句子,比如蘇東坡,但全首詩渾然是一個整體,是他個人對杭州西湖的由衷贊美。
李叔同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為參加鄉(xiāng)試到過杭州,然那時他只在杭州住了約一個月,西湖風(fēng)景只稍稍看了一下。1912年秋他在浙一師任教后情況就不一樣了,他在杭州一住就是十年,西湖的水光山色為他注入了更多的靈性。他認(rèn)真而陶醉般地品味西湖,正如他自己所說:"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看西湖的風(fēng)景。"
11.月夜
纖云四卷銀河凈,梧葉蕭疏搖月影。翦徑?jīng)鲲L(fēng)陣陣緊,暮鴉棲止未定,萬里空明人意靜。呀!是何處,敲徹玉磬,一聲聲清越渡幽嶺。
呀!是何處,聲相酬應(yīng),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時此際幽人應(yīng)獨醒,倚欄風(fēng)冷。
12.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惟愿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嘆!惟愿靈光普萬方,披除痛苦散清涼。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13.朝陽
觀朝陽耀靈東方兮,燦莊嚴(yán)偉大之榮光。彼長眠之空暗暗兮,流絳彩以輝煌。觀朝陽耀靈東方兮,燦莊嚴(yán)偉大之榮光。彼冥想之海沉沉兮,蕩金波以飛揚。惟神,惟神,惟神!創(chuàng)造世界,創(chuàng)造萬物,錫予光明,錫予幸福無疆。觀朝陽耀靈東方兮,感神恩之久長。
14.天風(fēng)
云滃滃,云滃滃,擁高峰。氣蔥蔥,氣蔥蔥,極。蒼聳聳,蒼聳聳,凌絕頂。側(cè)足縹緲乘天風(fēng)??韧偕髦?,吐氣噓長虹。俯視培之壘壘,煙斑黛影半昏蒙。仰觀寥廓之明明,天風(fēng)迥碧空。天風(fēng)蕩吾心魄兮,絕于塵埃之外,游神太虛。天風(fēng)振吾衣袂兮,超乎萬物之表,與世長遺。漭洋洋,漭洋洋,浮巨溟。紛矇矇,紛矇矇,接蒼穹。浪洶洶,浪洶洶,攢芒鋒。揚泄汗漫乘天風(fēng)。散發(fā)粲云霞,長嘯驚蛟龍。俯視積流之茫茫,百川回瀆齊朝宗。仰觀寥廓之明明,天風(fēng)迥碧空。天風(fēng)蕩吾心魄兮,絕于塵埃之外,游神太虛。天風(fēng)振吾衣袂兮,超乎萬物之表,與世長遺。
15.晚鐘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煙殘。幽鳥不鳴暮色起,萬籟俱寂叢林寒。浩蕩飄風(fēng)起天杪,搖曳鐘聲出塵表。綿綿靈響徹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眾生病苦誰扶持?塵網(wǎng)顛倒泥涂污。惟神憫恤敷大德,拯吾罪過成正覺。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陳虔祈。倏忽光明燭太虛,云端仿佛天門破。莊嚴(yán)七寶迷氤氳,瑤華翠羽垂繽紛。浴靈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現(xiàn)忽若隱。鐘聲沉暮天,神恩永存在。神之恩,大無外。
16.歸燕
詞:李叔同 曲:赫拉
幾日東風(fēng)過寒食,秋來花事已爛珊,疏林寂寂變燕飛,低徊軟語語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夢如煙,綠蕪?fù)ピ毫T歌弦,烏衣門巷捐秋扇。樹杪斜陽淡欲眠,天涯芳草離亭晚。不如歸去歸故山。故山隱約蒼漫漫。呢喃呢喃,不知歸去歸故山。
※ 《歸燕》的作曲者是英國的赫拉(John Pylee Hullak,1812~1884年)?!稓w燕》一歌集中表現(xiàn)了李叔同的歸隱愿望,……在《仁聲歌集》里,經(jīng)常要為李叔同歌詞加作第二段的陳哲甫又如法炮制。他加作的第二段歌詞是:雙雙燕子語關(guān)關(guān),似語久客心懸懸。時序變遷天忽寒,西風(fēng)吹薄雙襟單。呢喃,呢喃,呢喃,呢喃,整翮振羽穿碧天。計程已度萬家煙,形影相隨渴與餐。去年今日辭故園,今年昨日賦友旋。不如歸去心安然,當(dāng)似春歸在客先。呢喃,呢喃,呢喃,呢喃,不如歸去心安然。
17.鶯
喜春來日暖風(fēng)和,園林花放新鶯啼。聽花間清音百囀:嚦嚦,嚦嚦。聽花間清音百轉(zhuǎn):嚦嚦,嚦嚦,嚦;嚦嚦,嚦嚦,嚦嚦,嚦嚦。
18.夕歌
作詞:李叔同
光陰似流水,不一會兒課畢放學(xué)歸。我們仔細(xì)想一回,今天功課明白未?老師講的話可曾有違背?父母望兒歸,我們一路莫徘徊。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大家努力吧!同學(xué)們明天再會。
※《夕歌》是學(xué)生放學(xué)時所唱的歌。夕陽西下,晚霞滿天,三五少年,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從學(xué)校高高興興回家。他們用深情而優(yōu)美的歌聲,表達(dá)出自己努力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的心聲。 因為《夕歌》是放學(xué)時所唱,所以有時也稱《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課,因而又稱《習(xí)歌》。近幾年演唱時,強調(diào)歌中提到的“治國平天下”,故又稱之為《祖國歌》。 《夕歌》其實是一首有著百年歷史的“學(xué)堂樂歌”。 早在二十世紀(jì)初,中國到處流行“學(xué)堂樂歌”,《夕歌》就是最負(fù)盛名的“學(xué)堂樂歌”之一?!断Ω琛反蠹s作于1902年,由近代音樂、美術(shù)、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填詞。歌的曲調(diào)采自當(dāng)時全國流傳的民間樂曲《老六板》,旋律深沉而寬廣,一字一板,渾厚自然。 “學(xué)堂樂歌”是我國音樂史上的一朵奇葩,盡管數(shù)量不多,卻在中國現(xiàn)代音樂的開端占據(jù)了一個重要位置。1996年中國文聯(lián)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主席曾與大家重溫《夕歌》,抒發(fā)莘莘學(xué)子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遠(yuǎn)大志向,給當(dāng)代人以極大鞭策和鼓舞。當(dāng)年江澤民主席曾在揚州市東關(guān)小學(xué)上學(xué),夕歌便是東關(guān)小學(xué)的校歌。
19.直隸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xué)校歌
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靈人杰,效師長;初學(xué)根本,實切強;精神騰躍,成文章;君不見,七十二沽水源遠(yuǎn)流長。
※ 對于《直隸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xué)校歌》,我們無法考證其創(chuàng)作年代,但有一種可能性不能排除,即它極有可能是李叔同最早的一首歌曲。我之所以把這首歌和另兩首校歌放在一起來談?wù)摚売谒鼈兺瑢?校歌"性質(zhì),可以有一個共同的話題。直隸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xué)是天津的一所小學(xué)校,現(xiàn)名天津市文昌宮小學(xué),位于天津舊城西北,也是回民小學(xué)。這首校歌歌詞如下……李叔同作此校歌的因緣很難詳考。但從他早年曾在該校就讀的情況分析,很可能是后來應(yīng)母校之請而創(chuàng)作的。
20.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校歌
曲:李叔同 詞:夏丏尊
人人人,代謝靡盡,先后覺新民??赡芸赡埽找本?,道德潤心身。吾儕同學(xué),負(fù)斯重任,相勉又相親。五載光陰,學(xué)與俱進(jìn),磐固吾根本。葉蓁蓁,木欣欣,碧梧萬枝新。之江西,西湖濱,桃李一堂春。
※ 根據(jù)李叔同在該校任教年代考察,它作于1912年至1918年間應(yīng)當(dāng)是沒問題的。
21.廈門第一屆運動會會歌
禾山蒼蒼,鷺?biāo)幨?,國旗遍飄揚。健兒身手,各獻(xiàn)所長,大家圖自強。你看那,外來敵,多么狓猖!請大家想想,請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請大家,在領(lǐng)袖領(lǐng)導(dǎo)下,把國事?lián)?dāng)。到那時,飲黃龍,為民族爭光!
※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濟生利世為己任,它是積極入世的。看看弘一大師寫的這首《廈門第一屆運動會會歌》,它無疑是一首愛國圖強、抗擊外敵的戰(zhàn)歌!1937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二日,廈門市在中山公園舉行第一屆全市運動大會。運動會籌委會事前懇請弘一大師為大會撰寫會歌。弘一欣然答應(yīng),并在三月間就把詞、譜都寫了出來。當(dāng)時廈門開運動會,有兩個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眾的體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難民。但弘一大師在作歌時,又聯(lián)系到當(dāng)時日寇猖獗侵略中國的現(xiàn)實,把體育與振奮民心、團結(jié)抗暴結(jié)合了起來。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壯歌。
從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李叔同歌曲來看,《廈門第一屆運動會會歌》是李叔同一生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圓寂是悲壯的一樣,他的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壯烈的氣氛中,給他自己一生的歌曲創(chuàng)作劃下了一個句號。
弘一大師在歌中所寫到的"飲黃龍,為民族爭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幾個具體事例來說明。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的學(xué)生豐子愷避居內(nèi)陸。豐子愷關(guān)切老師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農(nóng)歷七月初從桂林寫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來內(nèi)陸由豐子愷供養(yǎng)。弘一大師收到信后,雖為豐子愷的一片誠心所感動,但最后仍決定留在閩南。他回信曰:"朽人年來已老態(tài)日增,不久即往生極樂。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盡力弘法,近在漳州亦爾--猶如夕陽,殷紅絢彩,瞬即西沉。吾生亦爾,世壽將盡,聊作最后紀(jì)念……。"
如果說弘一大師的這封回信還說得比較委婉的話,那么他在1941年致泉州鄭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較直截了當(dāng)了。他寫道:"對付敵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決心,曾與傳貫師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節(jié)最為要緊。愿與仁者共勉之。"
22.春郊賽跑
跑!跑!跑!看是誰先到。楊柳青青,桃花帶笑。萬物皆春,男兒年少。跑!跑!跑!跑!跑!錦標(biāo)奪得了。
※ 這首歌的曲采自德國赫林(Karl Gottlieb Hering,1765~1853年)為哈恩(Karl Hahn)的《木馬》歌所制之曲,而歌亦是從《木馬》歌仿制所得。我們可從對照中清楚地看出這一點:《木馬》歌詞是:跳,跳,跳!小馬跳舞了。騎著木馬,騎著石馬,馬兒不要亂蹦亂跳!小馬跳得好!跳,跳,跳,跳,跳!跑,跑,跑!別把我摔倒!如果你要把我摔倒,一陣鞭子,只多不少。別把我摔倒!跑,跑,跑,跑,跑!停,停,停!別再向前跑!如果還要跑得更遠(yuǎn),我就必須把你喂飽。小馬,停一停!別再向前跑!李叔同只作了這么一段,歌詞緊扣《春郊賽跑》的主題,可謂仿也仿得很妙。
23.憶兒時
詞:李叔同 曲:威廉·S·海斯 W.S.Hays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游子傷飄泊?;貞泝簳r,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 《憶兒時》被看作是《送別歌》的姊妹篇……此曲原作者海斯很有意思,他因崇拜莎士比亞,故把"威廉·莎士比亞"當(dāng)作了他自己的名字,喚作:William Sharespeare Hays。
《憶兒時》的寫作年代,當(dāng)與《送別歌》同時,也是李叔同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時的作品。從歌詞中可知,李叔同頗有些懷舊的情緒,多少也是對他兒時生活的追憶。
李叔同-弘一法師誕辰110周年紀(jì)念音樂會節(jié)目單(上海)李叔同的次子李端在《家事瑣記》一文中介紹天津老家時說:"河?xùn)|地藏庵前路北第一個門是我家的老宅……這所老宅的前院為三合院……前院為青磚房,墻下磨石抱角,房上有一米左右高的女兒墻,院里還有一棵大樹。在老宅的不遠(yuǎn)處就是原北運河的河身(1918年裁彎取直后改為東河沿大街),順河往東又是金鐘河,從賈家大橋到小樹林,沿河是一片樹林。"這里,即是李叔同誕生的地方。此后,李叔同又在河?xùn)|糧店后故居長大,但無論是老宅,還是故居,其環(huán)境均有所謂的"茅屋三椽,老梅一樹……小川游魚",李端亦強調(diào):"要著重說明的是,陸家胡同老宅有樹,后院有三間灰土房;在糧店街故居的前后跨院,有中書房、客房、下房各三間。這兩處住房都距河較近,植有樹木。"
從《憶兒時》這個題目以及歌詞內(nèi)容來看,李叔同追憶的似水年華,當(dāng)是他孩提時在天津老家的生活場景。不過也有別樣推測的。比如豐子愷在《法味》一文中介紹,李叔同出家后曾在上海向豐氏描述并一起親訪他二十歲后在上海的住處城南草堂。豐子愷有這樣一段文字:
他說那房子旁邊有小濱,跨濱有苔痕蒼古的金洞橋,橋畔立著兩株兩抱大的柳樹。加之那時上海絕不像現(xiàn)在的繁華,來去只有小車子,從他家坐到大南門給十四文大錢已算很闊綽,比起現(xiàn)在的狀況來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的思慕了。他后來教音樂時,曾取一首凄惋鳴回的西洋名歌曲《My Dear Sunny Home》(《我可愛的陽光明媚的老家》)來改作一曲《憶兒時》,中有"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之句,恐怕就是那時的自己描寫了。
《憶兒時》當(dāng)然是李叔同對孩提時生活情景的追念,所謂"兒時"不可能跟二十歲的青年時期相等同。但豐子愷的推測亦非不著邊際的主觀臆想。因為一個人對往事的追憶,也不太可能完全凝聚在某一個場景、時代而一成不變。像李叔同這樣感情豐富、經(jīng)歷不凡的人物,他在回憶兒時的時候,或許也會把青年時期在上海城南草堂的生活環(huán)境在腦海里一掠而過。那么作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他在《憶兒時》里留下些許城南草堂的影子亦就不足為怪。
李叔同作詞深受中國古典詩詞的影響是無可置疑的。但人們在研究他的歌詞時也不能忽視他受日本歌曲作家的影響。前面提到的《送別歌》歌詞受犬童球溪《旅愁》的影響,而被稱為《送別歌》姊妹篇的《憶兒時》也同樣如此。
犬童球溪曾有一首《故鄉(xiāng)的廢宅》,其歌詞是:離鄉(xiāng)背井,一別經(jīng)年,游子整歸鞭?;溲谟?,小鳥依人,風(fēng)起麥浪翻。溪水潺潺,游魚倏忽,渡橋過前川。眼前景物,恍似昨日,依稀猶可辨。惟見故宅,破落無人煙。頹垣敗草,荒圮不堪看。
再看李叔同的《憶兒時》:……可見,《憶兒時》的意境與《故鄉(xiāng)的廢宅》十分相近。其"光景宛如昨"、"小川游魚"等句亦是從犬童球溪那里引用變化而來的。所以,我們目前考察李叔同的歌曲,當(dāng)溯其在日本留學(xué)時的行跡。而他于1906年在東京編輯出版中國最早的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的史實便又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例證。
24.大中華
萬歲,萬歲,萬歲! 赤縣膏腴神明裔。 地大物博,相生相濟,建國五千余歲。振衣昆侖之巔,濯足扶桑之漪。山川靈秀所鐘,人物光榮永垂。猗歟哉,偉歟哉,仁風(fēng)翔九畿;猗歟哉,偉歟哉,威靈鎮(zhèn)四夷。萬歲,萬歲,萬萬歲!
25.祖國歌
上下數(shù)千年,一脈延,文明莫與肩??v橫數(shù)千里,膏腴地,獨享天然利。國是世界最古國,民是亞洲大國民。嗚呼,大國民!嗚呼,唯我大國民!幸生珍世界,琳瑯十倍增聲價。我將騎獅越昆侖,駕鶴遠(yuǎn)渡太平洋。誰與我仗劍揮刀?嗚呼,大國民!誰與我鼓吹慶升平?
※ 祖國歌作于1902年。學(xué)堂樂歌代表作。旋律采用“老六板”。學(xué)生豐子愷回憶說,當(dāng)年他們都在傳唱這首祖國歌,但是并不知道其作者就是自己的老師。但是傳唱率是相當(dāng)高的。
26.我的國
東海東,波濤萬丈紅。朝日麗天,云霞齊捧。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紀(jì)誰稱雄,請看赫赫神明種。我的國,我的國,我的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昆侖峰,縹緲千尋聳。明月天心,眾星環(huán)拱。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紀(jì)誰稱雄,請看赫赫神明種。我的國,我的國,我的國萬歲,萬歲萬萬歲?!?br> ※ 《我的國》一經(jīng)刊布便廣泛傳唱,許多歌集都選錄此歌,就連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米次郎(1868~1940年)也在"亞雅音樂會"的"唱歌講習(xí)會"課堂上用作教材。至于這首歌的曲子,目前尚難考證。
27.滿江紅
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茨业祝瑢毜度缪?,恩仇多少。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quán)腦。算此生、不負(fù)是男兒,頭顱好。荊軻墓,咸陽道。聶政死,尸骸暴。盡大江東去,余情還繞。魂魄化成精衛(wèi)鳥,血花濺作紅心草??磸慕?、一擔(dān)好山河,英雄造。
※ 《滿江紅》作于1912年,時值辛亥革命勝利不久,李叔同熱血沸騰,似乎已可看到祖國的希望……李叔同發(fā)表在《太平洋報》上的廣告作品《滿江紅》詞原注"民國肇造,填此志感"。由此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起李叔同于1905年留日前夕填寫的一首《金縷曲·留別祖國》。那首詞是這樣寫的:披發(fā)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枝衰柳。破碎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fēng)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矣臨流重太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愁黯黯,濃于酒。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nèi),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凄風(fēng)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國,忍辜負(fù)。
二詞相對照,很容易體會出李叔同的心路歷程,從感慨"破碎河山誰收拾"到表示"度群生、哪惜心肝剖";從為了祖國,暫時"忍辜負(fù)"再到見了"一擔(dān)好山河,英雄造"。這內(nèi)心的波瀾該有多么澎湃!我們寧可把"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中的這位"長嘯之人"看作是李叔同自己。他藉詠懷荊軻、聶政來抒發(fā)自己的雄心銳氣,他對革命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或許正是此歌的氣勢不凡,此后不少人在分析李叔同當(dāng)時思想的時候都樂意以它作例子。他的學(xué)生豐子愷在《李叔同先生的愛國精神》中說,李叔同在寫《金縷曲·留別祖國》的時候,是"一點愛國熱忱的星火始終沒有熄滅";豐子愷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藝觀》中談到《滿江紅》的時候則以為:"……他富有愛國心,一向關(guān)心祖國。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成功的時候,李先生(那時已在杭州師范任教)填一曲慷慨激昂的《滿江紅》,以志歡喜……李先生這樣熱烈地歡喜河山的光復(fù),后來怎么舍得拋棄這'一擔(dān)好山河'而遁入空門呢?我想,這也仿佛是屈原為了楚王無道而憂國自沉吧!假定李先生在'靈山勝會'上和屈原相見,我想一定會拈花相視而笑。"
28.留別
詞:(北宋·葉清臣)《賀圣朝·留別》 曲:李叔同
滿斟綠醑留君住,莫匆匆歸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fēng)雨。花開花落都來幾許,且高歌休訴。不知來歲牡丹時,再相逢何處?
※ 李叔同對那些藝妓均抱有同情之感,那么在他日后的歲月里,或獨思追憶,或觸景生情,多多少少都會念及她們,《留別》《早秋》就是如此。(※中的文字均引自陳星《說不盡的李叔同》一書,下同)
29.人與自然界
嚴(yán)冬風(fēng)雪擢貞干,逢春依舊郁蒼蒼。吾人心志宜堅強。歷盡艱辛不磨滅,惟天降福俾爾昌。浮云掩星星無光,云開光彩逾芒芒。吾人心志宜堅強。歷盡艱辛不磨滅,惟天降福俾爾昌。
※ 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時期的豐子愷此歌同樣作于李叔同任教浙一師時期,但與同期歌曲大多采用具象表現(xiàn)手法相較,顯得重理而輕形了。其實這并不奇怪。李叔同作樂歌,其目的是用歌曲來潤澤并激勵青少年學(xué)子的心靈志向,此類簡明直率的"明志"之作自然十分必要。所謂人與自然界的應(yīng)對,當(dāng)然包括人格的修養(yǎng)和學(xué)業(yè)上的磨練,他要求"心志宜堅強",以求最終的成就偉業(yè)。
李叔同《人與自然界》所采用的曲子原是塞薩爾·馬蘭(H.A. Cesar Malan)于1827年為托馬斯·史考特(Thomas Scott)《天使們,把巖石挪開吧》一詞譜的曲調(diào)?!短焓箓儯褞r石挪開吧》是一首基督教復(fù)活節(jié)贊美詩。此曲也用于約翰·牛頓(John Newton)祈禱贊美詩《來吧,我的靈魂,穿戴起來吧》(Comc,MySoul,The Suit Prepare),但前者是采用四分之四拍,而后者采用二分之二拍,李叔同《人與自然界》亦然。
后來,杜庭修在1932年編輯出版的《仁聲歌集》(仁聲印書局)中,陳哲甫又為此歌加上了后兩段自作歌詞。這后兩段歌詞是這樣的:
狂風(fēng)撼竹亂次行,風(fēng)過勁節(jié)彌昂藏。吾人心志宜堅強。歷盡艱辛不磨滅,惟天降福俾爾昌。驟雨摧花困眾芳,雨霽依然錦繡場。吾人心志宜堅強。歷盡艱辛不磨滅,惟天降福俾爾昌。
陳哲甫也曾為李叔同的《送別歌》《歸燕》等歌加作過歌詞?!度事暩杓烦霭姘l(fā)行之時,李叔同仍在世。他替大師的歌增添新的內(nèi)容,按理應(yīng)該得到事先允許,然而至今難考其詳。
30.夢
詞:李叔同 曲:斯蒂芬·福斯特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蘿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興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日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 李叔同幼年喪父,此后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十九歲那年,他奉母攜眷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與母親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對豐子愷說過:在他的一生中,唯獨跟他母親一起生活的那幾年最幸福,此后便一直憂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對母親的盡孝是十分虔誠而自覺的,他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一文中說,他1918年正月十五日(2月25日)受三皈依后做了一件海青(僧衣),及學(xué)習(xí)兩堂佛門的功課,"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先兩天就到虎跑去,在那邊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李叔同仍忘不了自己的母親,三天誦經(jīng),為之回向,那么可想而知,《夢》中所唱到的"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嘆生別離……感親之恩其永垂"等,當(dāng)然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長夜漫漫獨寐之中的"夢"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李叔同直接抒寫懷念雙親的歌曲不多,《夢》是他直抒思親之心曲的一首,而且歌詞很有感染力。這種感染力在于李叔同寫出了父母兒女之愛的普遍性。如:"母食我甘酪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李叔同不能寫自己母親對自己的特殊之愛,亦即所謂"個別性",相信這種"個別性"的事例一定有,或許還很動人,但作為創(chuàng)作歌曲,尤其是學(xué)堂樂歌這樣易被廣大青少年接受的歌曲,李叔同只能抓住普遍性內(nèi)容,以便人人都從歌中感受親情之愛,并生出慈烏反哺之心,用心學(xué)習(xí),以為父母爭氣。
31.長逝
看今朝樹色青青,奈明朝落葉凋零??唇癯ㄩ_灼灼,奈明朝落紅飄泊。惟春與秋其代序兮,感歲月之不居。老冉冉以將至,傷青春其長逝。
32.幽居
詞:李叔同 曲:寇肯
惟空谷寂寂,有幽人抱貞?yīng)?。時逍遙以徜徉,在山之麓。撫磐石以為床,長林以為屋。眇萬物而達(dá)觀,可以養(yǎng)足。惟清溪沉沉,有幽人懷靈芬。時逍遙以徜徉,在水之濱。揚素波以濯足,臨清流以低吟。睇天宇之寥廓,可以養(yǎng)真。
※ 估計是李叔同臨近出家時的作品,時間可大概框定在1916年至1918年間?!队木印非{(diào)采自德國作曲家寇肯(Friederich Wilhelm Kucken,1810~1882年)于1827年作曲的《真摯的愛》(Treue Liebe),《真摯的愛》歌詞由女詩人謝濟根據(jù)18世紀(jì)民間歌詞改寫。此歌曾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33.春夜
金谷園中,黃昏人靜,一輪明月,恰上花梢。月圓花好,如此良宵,莫把這似水光陰空過了!英雄安在,荒冢蕭蕭。你試看他青史功名,你試看他朱門錦鄉(xiāng),繁華如夢,滿目蓬蒿!天地逆旅,光陰過客,無聊,到不如聞非聞是盡去拋消遙,倒不如花前月下且游遨,將金樽倒。海棠睡去,把紅燭燒;荼蘼開未,把羯鼓敲。莫教天上嫦娥,將人笑。
※《春夜》是一首齊唱與二部合唱曲,原曲作者是布瓦爾迪約(Francois Adrien Boieldien,1775~1834年)。
34.傷春
詞:李叔同 曲:羅西尼
看落花飄,聽杜鵑叫,一片片是驚報,一聲聲是警告??绰浠h,聽杜鵑叫,似勸說覺悟呀!青春易老。人生過隙駒,今日朱顏,明日憔悴。人生過隙駒,今日繁華明日非。花落人憐,人死誰悲?花落人埋,人死誰瘞?歎落紅之漂泊,感人生之須臾??绰浠h,聽杜鵑叫,一片片是驚報,一聲聲是警告??绰浠h,聽杜鵑叫,似勸說覺悟呀!青春易老。人生過隙駒,今日朱顏,明日憔悴。人生過隙駒,青春一去徒傷悲。
35.春游
詞曲:李叔同
春風(fēng)吹面薄於紗,春人妝束淡於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 三部合唱《春游》是李叔同既作詞又作曲的學(xué)堂樂歌,深受當(dāng)時青年學(xué)生的歡迎?!洞河巍返那~和李叔同的許多歌曲不同,其節(jié)奏相當(dāng)明快,這首歌的歌詞也是一首優(yōu)美的七言律詩。
《春游》最初于1913年刊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校友會刊物《白陽》上,此正值李叔同離開上?!短窖髨蟆凡痪?,意欲在藝術(shù)教育上大展宏圖之際。經(jīng)過他的大力提倡和積極工作,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里的藝術(shù)氣氛非常濃厚。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跟著李叔同這樣一位大藝術(shù)家學(xué)習(xí)藝術(shù),這對學(xué)生來說自然是一件頗感快慰的事情。所以豐子愷在后來編《中文名歌五十曲》時,在序言中說:"因為我們自己的心靈曾被潤澤過,所以至今還時時因了諷詠而受到深遠(yuǎn)的啟示。"
豐子愷在1957年編《李叔同歌曲集》時,在序言中曾把李叔同的歌曲中幾首含有感傷的、超現(xiàn)實的、出世情緒的歌,如《悲秋》《長逝》等歸為可作音樂文獻(xiàn)保存的一類,而同時又把像《春游》這樣的歌曲,歸為現(xiàn)在也可作學(xué)校教材的曲目。的確,豐子愷對《春游》歌一直是情有獨鐘的。比如他在《繪畫與文學(xué)》(1934年5月開明書店初版)一書談"文學(xué)中的遠(yuǎn)近法"時,就以《春游》歌作了例子,他以為李叔同是用畫家的眼睛觀察春游之景而作此歌的:
"萬花飛舞春人下",就這一句看,末腳一個"下"字很奇怪,除非人用催眠術(shù)騰空行走,花怎會在人下面飛舞呢?但看了上句,"游春人在畫中行",便知道作者早已點明用著看畫一般的"平面化"的看法了。把春郊的風(fēng)景當(dāng)作一幅畫看時,便見遠(yuǎn)處的人在畫面上的位置高,近處的飛花在畫面上的位置低??梢娺@"下"字非常巧妙,絕不是湊韻而用的。照實際上想,游人與飛花皆在地上,應(yīng)說萬花飛舞春人"旁"才對。但這樣說便滅殺詩趣與畫意了。
此外,"鶯啼陌上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一句亦寫得極具意境。傍晚,游春的人在鶯啼聲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歸返,而花簇飛頭的晚鐘正好悠悠地敲響,一時花簇、鐘聲、夕陽融為一體,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杭州有南屏山,南屏山下是凈慈寺。"南屏晚鐘"作為西湖十景之一,曾被多少文人墨客謳歌。李叔同也不例外,他在歌中加入這個句子,頓時提升了歌曲的精神境界。
36.春景
詞:歐陽修(《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曲:李叔同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fēng)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吨兀轃煹?,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37.早秋
李叔同 詞曲
十里明湖一葉舟,城南煙月水西樓。幾許秋容嬌欲流,隔著垂楊柳。遠(yuǎn)山明凈眉尖瘦,閑云飄忽羅紋皺。天末涼風(fēng)送早秋,秋花點點頭。
※ 當(dāng)年臨水西樓陽臺上的隔柳嬌容,想必如今也不知不覺中姿色逍逝了吧!還記得那時在十里明湖之中蕩漾著輕舟嗎?傍晚的涼風(fēng)之中,你也一定跟我懷著同樣的感情,無奈而又坦然的送去一個又一個春秋……
李叔同為此歌作的曲也是這樣的情境,四分之四拍子既流暢又深沉、既順應(yīng)自然的漸進(jìn),又仿佛每前進(jìn)一個音符都有若干余情未了的留戀。這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曲子,和《留別》一樣,它作于李叔同1912年底至1918年之間,很能反映中國近代社會的某一個側(cè)面,以及像李叔同這一類知識分子心靈世界的某一個角落。
38.秋柳
編曲填詞:李叔同
堤邊柳到秋天,葉亂飄,葉落盡,只剩得細(xì)枝條,想當(dāng)日綠蔭蔭,春光好,今日里冷清清,秋色老,風(fēng)凄凄,雨凄凄,君不見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勝悲。
39.悲秋
西風(fēng)乍起黃葉飄,日夕疏林杪?;ㄊ麓掖遥瑝粲疤鎏?,零落憑誰吊。鏡里朱顏,愁邊白發(fā),光陰催人老,縱有千金,縱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40.秋夜
詞:李叔同
眉月一彎夜三更,畫屏深處寶鴨篆煙青。唧唧唧唧,唧唧唧唧,秋蟲繞砌鳴。小簟涼多睡味清。
※ 李叔同作過兩首《秋夜》歌詞。第一首作曲者不詳,歌詞較短,同時也經(jīng)常容易被人遺忘。這首《秋夜》歌詞是這樣的:……此詞著重寫秋夜客觀情景,而第二首《秋夜》情況有所不同,既寫景又抒情:正日落秋山,一片羅云隱去。萬種情懷,安排何處?卻妝出嫦娥,玉宇瓊樓緩步。天高氣清,滿庭風(fēng)露。問耿耿銀河,有誰人引渡。四壁涼蛩,如來相語。盡遣了閑愁,聊共月華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難遇。正寒蟬吟罷,驀然螢火飛流。夜涼如水,月掛簾鉤。愛星河皎潔,今宵雨斂云收。蟲吟侑酒,掃盡閑愁。聽一聲長笛,有誰人倚樓。天涯萬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獨尋睡鄉(xiāng)優(yōu)游。金風(fēng)颯颯,底事悲秋。這首《秋夜》用的是一首愛爾蘭民歌曲調(diào)。此歌連同《月夜》《幽人》《春夜》被收入錢君匋先生所編的《中國民歌選》(1928年開明書店版),為《中文名歌五十曲》(豐子愷、裘夢痕編)所未收。
41.秋夜
正日落秋山,一片羅云隱去。萬種情懷,安排何處?卻妝出嫦娥,玉宇瓊樓緩步。天高氣清,滿庭風(fēng)露。問耿耿銀河,有誰人引渡。四壁涼蛩,如來相語。盡遣了閑愁,聊共月華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難遇。
正寒蟬吟罷,驀然螢火飛流。夜涼如水,月掛簾鉤。愛星河皎潔,今宵雨斂云收。蟲吟侑酒,掃盡閑愁。聽一聲長笛,有誰人倚樓。天涯萬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獨尋睡鄉(xiāng)優(yōu)游。金風(fēng)颯颯,底事悲秋。
※ 這首《秋夜》用的是一首愛爾蘭民歌曲調(diào)。此歌連同《月夜》《幽人》《春夜》被收入錢君匋先生所編的《中國民歌選》(1928年開明書店版),為《中文名歌五十曲》(豐子愷、裘夢痕編)所未收。
李叔同很喜歡寫秋,這或許跟他的年齡有關(guān)系。他在浙一師任教時,正值三十幾歲。按照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這個年齡正當(dāng)大好青年時光。但那個時候亦有別樣的解釋。比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年)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說過:"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之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他又說:"苦痛、憤怒、叫囂、哭泣,是附著在人世間的。我也在三十年間經(jīng)歷過來,此中況味嘗得夠膩了……"如此看來,人到了三十歲似乎是真厭煩了。所以,李叔同的學(xué)生豐子愷在一篇題寫《秋》的隨筆里干脆就宣稱:"'三十'這一個觀念籠在頭上,猶之張了一頂陽傘,使我的全身蒙上了一個暗淡色的陰影,又仿佛在日歷上撕過了立秋的一頁以后,雖然太陽的炎威依然沒有減卻,寒暑表上的熱度依然沒有降低,然而只當(dāng)余威與殘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驅(qū),大地的節(jié)候已從今移交于秋了。"
42.冬
一簾月影黃昏后,疏林掩映梅花瘦。墻角嫣紅點點肥,山茶開幾枝。小閣明窗好伴侶,水仙凌波淡無語。嶺頭不改青蔥蔥,猶有后凋松。
43.豐年
詞:李叔同 曲:韋伯
五日一風(fēng),十日一雨,太平樂利賡多黍。谷我婦子,娛我黃耈,歡騰熙洽歌大有。年豐國昌,惟天降德垂嘉祥。穰穰,穰穰,穰穰!
歲復(fù)歲兮富康。我倉既盈,我瘦惟億,頌聲載路慶豐給。萬寶告成,萬物生茂,躋堂稱觴介眉壽。年豐國昌,惟天降德垂嘉祥。穰穰,穰穰,穰穰!歲復(fù)歲兮富康。
※ 韋伯(Carl Mariavon Wener,1786~1826),德國作曲家,曾作歌劇《魔彈射手》。《豐年》原曲系該劇第三幕中的曲調(diào)。劇中女主角阿嘉特準(zhǔn)備結(jié)婚時,伴娘們合唱《給你系上新娘的花環(huán)》。據(jù)錢仁康先生考證,此曲調(diào)采用民間。韋伯于1798年開始作歌劇,1804年起歷任歌劇院指揮、宮廷樂長之職。除《魔彈射手》外,尚有歌劇《優(yōu)蒂蘭》、《奧伯龍》等。
44.廢墟
看一片平蕪,衰草迷殘礫。玉砌雕欄溯往昔,影事難尋覓。千古繁華,歌休無歇,剩有寒蛩泣。且莫道銅駝荊棘,舊夢胡堪憶!數(shù)盡頹垣更斷碣,翠華何處也!禾黍秋風(fēng),荒煙落日,畫出興亡跡。
※ 《廢墟》這首歌由李叔同選曲,吳夢非作詞。統(tǒng)觀李叔同歌曲,他與吳夢非合作的只有兩首,一首是《涉江》(吳夢非配詞),另一首即是《廢墟》。如上所述,吳夢非跟豐子愷、劉質(zhì)平一樣,也是李叔同的高足。豐子愷擅長美術(shù),劉質(zhì)平工于音樂,而吳夢非則以手工藝術(shù)見長。1919年秋,李叔同的這三個學(xué)藝術(shù)的學(xué)生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上海??茙煼秾W(xué)校。豐子愷任教務(wù)主任,兼美術(shù)課,劉質(zhì)平教音樂,而吳夢非則就任校長兼授手工藝。吳夢非作《廢墟》歌詞時,當(dāng)是在1918年李叔同未出家之時(吳夢非于1912~1915年在浙一師就讀)。但青少年時代的吳夢非卻作了懷舊意味頗濃、悵然低沉的《廢墟》歌。個中原因會不會是受李叔同《憶兒時》的影響呢?
45.化身
詞:李叔同 曲:洛厄爾·梅森
眾生皆仙,化身恒河沙數(shù),發(fā)大音聲。爾時千佛出世,瑞靄氤氳。歡喜歡喜人天,夢醒兮不知年。翻倒四大海水,眾生皆仙。
※ 這首《化身》是一個四部合唱,作于1905年,收在李叔同自編的《國學(xué)唱歌集》里。從目前能夠考察到的資料來看,《化身》當(dāng)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揚佛教的歌曲。雖然他當(dāng)時還是一位風(fēng)流倜儻的紅塵中人。值得注意的是,李叔同寫的雖是弘法歌曲,卻配上了美國作曲家洛厄爾·梅森(Lowell Mason,1792~1872)的贊美詩《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調(diào)。這多少說明李叔同很早已具備寬廣的宗教胸懷。
46.清涼
詞:釋弘一 曲:俞紱堂
清涼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涼風(fēng),涼風(fēng)解慍暑氣已無蹤。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
47.山色
詞:釋弘一 曲:潘佰英
近觀山色蒼然青,其色如藍(lán)。遠(yuǎn)觀山色郁然翠,如藍(lán)成靛,山色非變。山色如故,目力有長短,自近漸遠(yuǎn),易青為翠,自遠(yuǎn)漸近,易翠為青,時常更換。是由緣會,幻相現(xiàn)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萬法皆然。
48.花香
詞:釋弘一 曲:徐希一
庭中百合花開,晝有香、香淡如,入夜來,香乃烈。鼻觀是一,何以晝夜?jié)獾惺鈩e?白盡眾喧動,紛紛俗務(wù)榮。目視色,耳聽聲,鼻觀之力分于耳目喪其靈。心清聞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訓(xùn)好參詳。
49.世夢
詞:釋弘一 曲:唐學(xué)詠
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人生自少而壯,自壯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無窮已,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萬劫不自知,非真夢歟?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今貪名利,梯出航海豈必枕上爾!莊生夢蝴蝶,孔子夢周公,夢時固是夢,醒時何非夢?廣大劫來,一時一刻皆夢中。破盡無明,大覺能仁,如是乃為夢醒漢!如是乃名無上尊!
50.觀心
詞:釋弘一 曲:劉質(zhì)平
世間學(xué)問義理淺。頭緒多,似易而反難。出世學(xué)問義理深。線索一,離難而似易。線索為何,現(xiàn)前一念心性應(yīng)尋覓。試觀心性,在內(nèi)歟?在外歟?在中間歟?過去歟?現(xiàn)在歟?或未來歟?長短方圓歟?赤白青黃歟?覓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應(yīng)直下信入,未可錯下承當(dāng)。試觀心性,內(nèi)外、中間、過去、現(xiàn)在、未來、長短、方圓、赤白、青黃。
※ 這五首所謂的"清涼歌"是由李叔同作詞,俞紱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學(xué)詠、劉質(zhì)平分別作曲的。初見于1936年開明書店初版的《清涼歌集》。這里有必要先談?wù)勥@五首歌的創(chuàng)作緣起。大約在1929年的一天,老友夏丏尊和學(xué)生劉質(zhì)平一起去訪問弘一大師。他們在飯后的清談之中,偶爾論及當(dāng)世樂教。劉質(zhì)平嘆息當(dāng)時作歌者難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行。李叔同聽后亦以為憮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夏、劉二位大喜過望,一再請求李叔同早日創(chuàng)作。1931年9月,李叔同果然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寫成了這"清涼歌"五首。李叔同寫成之后,感到歌詞文義略嫌深奧,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請芝峰法師代撰歌詞的注釋。此后,李叔同把歌詞交給劉質(zhì)平及其學(xué)友作曲。據(jù)夏丏尊在《清涼歌集》的序中稱:"質(zhì)平及某學(xué)友根據(jù)和尚所作歌詞,分別譜曲,反復(fù)推敲,必得和尚認(rèn)可而后定。復(fù)經(jīng)上海新華藝術(shù)??茖W(xué)校、浙江寧波中學(xué)等處實地演奏,始攜稿詣余,謀為刊行。"
就在劉質(zhì)平等為歌曲推敲、試奏之時,李叔同是十分關(guān)心這歌集的出版情況的。我們?nèi)缃裨诤胍淮髱煏胖心軓睦钍逋聞①|(zhì)平的幾封信中得到證實。比如1932年農(nóng)歷二月六日的信中有"《清涼歌集》已成就否"之句。1934年農(nóng)歷四月十日信中又有"《清涼歌集》能出版否"之句,并提示道:"開明、世界(現(xiàn)蔡丏因任編輯事)及佛學(xué)書局,皆可印行,不需助印費。仁者僅任編訂校對之事,即可成就也。"直到《清涼歌集》出版后,李叔同還在關(guān)心著此歌集的反響。他在1937年于青島給劉質(zhì)平寫信,詢及"《清涼歌集》出版現(xiàn)狀如何",而當(dāng)他得知《清涼歌集》絕版之后,又于1940年正月十九日(2月26日)致函劉質(zhì)平:"《清涼歌集》已絕版,將來時局平靖,乞仁者托上海慕爾鳴路一百十一弄六號大法輪書局陳海量居士經(jīng)理,重印流通,以照相制版為宜。其印資請彼向菲律賓性愿法師商酌,絕無困難。"
由此可見,李叔同本人對這五首"清涼歌"是極為看重的。當(dāng)然,《清涼歌集》絕版,并不意味著"清涼歌"絕響。此后,1943年大雄書局出版過"清涼歌"。至于這五首歌的作曲者,夏丏尊在《清涼歌集》的序言中也有介紹:"作曲者五人:質(zhì)平為和尚之弟子,學(xué)詠、希一、伯英,為質(zhì)平之弟子,紱棠為質(zhì)平之再傳弟子,皆音樂教育界之錚錚者。歌曲僅五首,乃經(jīng)音樂界師弟累葉之合作,費七年光陰之試練,亦中國音樂史上之佳話矣。歌名'清涼',和尚之所命也。"(夏氏所言"七年",當(dāng)從創(chuàng)議此事算起。)
51.知恩念恩
憶昔襁褓時,嘗啜老牛乳。年長食稻粱,賴爾耕作苦。念此養(yǎng)育恩,何忍相忘汝!西方之學(xué)者,倡人道主義。不啖老牛肉,淡泊樂蔬食。卓哉此美風(fēng),可以昭百世!
52.生離歟?死別歟?
生離嘗惻惻,臨行復(fù)回首:此去不再還,念兒兒知否?
53.囚鳥之歌
人在牢獄,終日愁欷;鳥在樊籠,終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飛。
※ 一般認(rèn)為,這三首護生歌作于1931年至1936年間。其實,若嚴(yán)格地講,是這三首歌的曲的選定、編配在這期間,而歌詞則是早就有了的。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這三首歌的歌詞原本就是李叔同為豐子愷所繪《護生畫集》所配的詩文,其中《生離歟?死別歟?》題目相同,《囚鳥之歌》、《知恩念恩》二首的原題分別為《囚徒之歌》、《農(nóng)夫與乳母》。查閱《護生畫集》(第一冊),李叔同為豐子愷所配的這三首護生詩跟后來成為歌曲的歌詞完全相同。
三首護生歌除《囚鳥之歌》由聞妙編曲之外,另兩首選的都是外國曲子。《知恩念恩》所配的是德國圖林根民歌曲調(diào)。原曲是賓策(Augrstvon Binzer)于1819年作詞的德國大學(xué)生歌曲《我們建造了一所皇皇大廈》(WirhattengenaueteinstattlichesHaus)。而《生離歟?死別歟?》的原曲則是俄羅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國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豐子愷的解釋:"西洋名曲之傳誦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樣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靈,又兼?zhèn)湮牟排c樂才……。"那么由他來編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詞與音樂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jù)一封李叔同致豐子愷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編之時的題目是《凄音》,詩文也與現(xiàn)在的不同:"小鳥在樊籠,悲鳴音慘凄。惻惻斷腸語,哀哀乞命詞。向人說困苦,可憐人不知。猶謂是歡娛,娛情盡日啼。"后來在編輯過程中,弘一大師也曾為此跟參與者商討過,終因某種因緣,成了現(xiàn)在的題目與詩文。
21:57 2015-3-9 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