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華
- 2
- 魅力
- 22 點
- 如夢幣
- 1566 RMB
- 注冊時間
- 2009-5-7
| 裙的種種形制(摘錄) 本帖最后由 大勇若怯 于 2011-4-2 21:10 編輯
裙子制作出種種形制,適宜于各種功用,或更好地體現(xiàn)裝飾美。 裙子也有單、夾、復的區(qū)別。單裙,指沒有里子的單層裙,夏天穿。 夾裙,就是裌裙,是有里子的裙,春、秋季穿。漢代《孔雀東南飛》里就寫劉蘭芝:“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br>復裙,也是數(shù)層制作的裙子,或納有絲綿,在冬天穿,和單層裙相對。也寫作複裙。在甘肅磨咀子漢墓中有出土一件黃絹納絲綿的復裙?!冻鯇W記》引《晉東宮舊事》記載晉代有絳紗復裙、絳碧結(jié)綾復裙、丹碧杯文雙裙等。南宋德安周氏墓出土有單裙、夾裙。 浴裙,是出浴后穿的裙子。。。。。。。。 中裙、褥裙,都是穿在內(nèi)的裙子,屬于內(nèi)衣。如《舊唐書》記:“景龍二年,順天翊圣皇后衣箱中裙上有五色云起,久而方歇?!薄?br>條裙、土裙,就是穿于外的長裙,有扇形或矩形的多幅布幅聯(lián)成的單片裙,是最基本的裙子樣式。也有分片裙,如掩裙。 掩裙,穿在外,《宋史.五行志》載宋理宗時“宮妃系前后掩裙而長地”,就是趕上裙、上馬裙、馬裙,長而曳地,裙的兩片不縫為一大片,而是前后兩片相掩,任其自由開合,便于騎馬,也顯出乍掩還露的風韻。倒類似于古代的帷裳,當是由古代的花襜(見下)演變而來的。如黃升墓的黃褐色牡丹花羅裙......(圖四) 定陵出土兩位皇后的裙保存較好的有47條,而褲子只有貼身穿的各一條。多似掩裙,分兩片,各三幅半,連成一大片,多打褶,多有膝襕圖案,有雙襕和單襕兩種。 長裙的系法一般是系在腰間,唐代也有特別長的,系到胸乳上。如張萱《搗練圖》中的宮女,穿窄袖的對襟直領襦,下襯單色裙,都有裙腰,系在胸乳之上,今人有稱為高腰裙的。 唐代的長裙或系到胸乳之下,為中腰裙。如。。。。。。。 傳統(tǒng)長裙也有類似于今天的吊帶裙的。如。。。遼代還出土有此類裙實物。 湘裙,仙裙,是寬長的裙子代稱。六朝、隋唐裙子以寬長為尚。。。。。。 當時間裙(間色裙)和渾色裙都用多幅布料制成,即多破裙子。由于太浪費布料,高宗皇帝舉出武則天只穿七破裙的例子加以勸止,《舊唐書.高宗本紀》說。。。。?!?br>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的《引路菩薩圖》中的貴婦人,都穿著曳地之長裙,應該是六破以上的、裙拖湘江水的長裙。 通裙,是制成桶狀的裙,穿時套在身上即可?!杜f唐書.南平僚傳》記載:“婦人橫布兩幅,穿中而貫其首,名為通裙?!倍嘣谏贁?shù)民族地區(qū)流行,中原地區(qū)也有,西安王家村唐墓等地的唐三彩女俑就穿通裙。。。。。。明清史料中也提到統(tǒng)裙。 襯裙,《中華古今注》。。。。。。。。。 籠裙,則是籠在外的輕透質(zhì)料制的裙,上綴精細的花飾。如《新唐書》記載的安樂公主的花籠裙。 羊腸裙,或叫羊裥裙,北魏《齊民要術》記載:“敦煌俗,婦女作裙,孿縮如羊腸,用布一匹。”。。。。。。。 旋裙,唐代已有此類形式,北宋江休復《江鄰幾雜志》也有記載, 如意裙,唐代五臺山南禪寺大佛殿文殊菩薩像前的侍者就穿,裙底部裁成如意形。明代戲曲服裝也有運用,《脈望館古今雜劇》的記錄演員穿扮的“穿關”有記載。。。。。。(另“穿關”有戰(zhàn)裙、火裙等名目,不是女子穿。 無緣裙,無緣邊的裙子,《后漢書.馬皇后紀》記載馬皇后:“常衣大練,裙不加緣。”也叫做禿裙,以表示簡樸。馬王堆1號漢墓的絹裙就是沒有紋飾也沒有緣邊的。 鑲邊裙,《金瓶梅》記載“白紗挑線鑲邊裙”。。。。。。。,。 拖泥裙 。。。。。 金瓶梅》有穿花鳳縷金拖泥裙、百花拖泥裙、一尺寬攀枝耍娃娃拖泥裙等等。當是較長的裙。膝襕裙。《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的“穿關”就有膝襕裙之名。《金瓶梅》69回記婦人有“大紅宮錦寬襕裙子。”在明代較盛行??脊藕蛡魇缹嵨锒加小?br> 百褶裙,可能由先秦時襞積發(fā)展而來,戰(zhàn)國就有了。傳為漢代的小說《趙飛燕外傳》里也說留仙裙。即百褶裙的起源。實物如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褶內(nèi)加彩畫,如《閱世編》載明末清初的月華裙,腰間每褶各用一色,輕描淡繪,色極淡雅,走動時半隱半露。 清代柳青年畫等美術中都能看見女子穿百褶裙?!稉P州畫舫錄》也記載美麗的月華裙、百褶裙、24褶的玉裙。清代李漁總結(jié)說:“裙制之精粗,惟視折紋之多寡?!闭鄱鄤t行走自如,裙紋搖漾,折少則往來局促,缺乏姿態(tài);故而裙幅必不可省,并多加褶。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觀,尚須十幅。” 宋代記還有千褶裙。 馬面裙,明代前已有雛形,如黃升墓的掩裙及有裙門的裙。清代才叫馬面裙,仍和掩裙相似,但更精致,分兩大片,每片兩個裙門,穿著時兩兩重合,只顯出前后兩個裙門,加精美花飾。裙門邊和裙門兩側(cè)打固定褶裥,多可達百褶;或加鑲嵌。昆曲等戲曲演出服裝中、婚服中,馬面裙常見。 有一種挑線裙,用絲線將裙褶挑聯(lián),使裙褶定型?!督鹌棵贰防镉小耙怀邔捄qR潮云羊皮金沿邊挑線裙子”。與馬面裙相結(jié)合,發(fā)展出魚鱗百褶馬面裙,是各道細褶間用線交叉相聯(lián),好似如魚鱗,走動時就張開。還有闌干裙,是在褶裥間鑲彩色細條或花邊,裙門與裙底也鑲邊,如欄桿一般?;蚺c月華裙結(jié)合,大紅裙門,摺內(nèi)藏各類艷色。都更使衣物有細膩的情韻。 散幅裙,宋代《荊州時事》記它條條裙幅不相聯(lián)接,任其飄揚。后來演變?yōu)轼P尾裙。。。。,“絳裙金縷褶,學舞腰肢怯?!?br>或馬面裙與鳳尾裙結(jié)合,在魚鱗馬面裙外聯(lián)以一條條彩花窄條,每條或綴鈴鐺,行走時如鳳尾散開。宮裙,也近似于此。有圖片。 網(wǎng)裙,或是如網(wǎng)狀的裙子。應是穿在襯裙之外。 千針裙,也叫做百衲裙,用厚實的幾層布帛制作,密密縫衲,勞動時穿。 無縫裙,清代《女仙外史》寫一位仙姆:“腰系無縫素羅裙,腳著有棱黃葛履?!贝蠹s是和針織的無縫衣相同的做法。 雙裙,古代多穿,就是內(nèi)外兩件裙子?;蚴怯蓾h晉時裙裳并穿變來的。如十六國時酒泉丁家閘墓壁畫的持扇起舞的女子、冬壽妻子像,唐、五代《簪花仕女圖》的仕女、《韓熙載夜宴圖》的樂女、南宋《耕織圖》里的農(nóng)婦,也都是雙裙。。。。。 雙裙疊映,色彩多互為對比。為讓內(nèi)層裙或褲花彩露出,形成層次,別具情致,也有巧妙做法。。。。,或外一件用輕透的紗、 豰之類制(如黃升的籠裙);外裙如是錦緞之類,就要短些,或如黃升的掩裙。 如《韓熙載夜宴圖》有一位女郎。。。。。。。。 唐代敦煌壁畫、西安一帶的唐墓壁畫,佚名《宮樂圖》等,繪女郎的外裙都有腰衩。如唐代李賢墓壁畫《觀鳥撲蟬圖》 在雙裙之間,或裙褲之間,有的女子還加上一條短裙與裙褲色彩上深淺濃淡相襯,增加了色彩層次,更為動人。 還有三條裙,即三層裙子,繁欽《定情詩》說:“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蹦媳背瘯r還有數(shù)十重的羅裙,施榮泰《雜詩》 直到今天,浙江、江蘇的個別地區(qū)還保留作裙,男女通用,在長褲外加一條打褶的作裙,或長或短。蘇州甪直鎮(zhèn)女子穿的,比較短小,便于下田勞作。
|
|